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4年,王震建议中共中央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62年,王震和上海市政府号召上海知识青年支援新疆建设,为新疆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王震曾多次看望在新疆的上海支边知识青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在丧失人身自由的情况下,他仍牵挂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王震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上海支边知识青年的深厚情感,激发了大量上海支边知识青年为边疆建设和西部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48年前的壮举———临洮1200多名知青徒步挺进新疆吴刚1949年8月,临洮籍1200多名知识青年踊跃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一兵团军政干部学校,徒步3000公里进军南疆,开创了知识青年与工农兵结合、扎根边疆的新篇章。临洮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名的马家窑...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6月27日)刚才,听了徐伟华副政委对新疆和建设兵团的历史与现状、兵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讲解,使我对兵团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和贡献,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具体的了解,对兵团和兵团人的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受感动和教益。做同样一件工  相似文献   

4.
<正>城市知识青年,响应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号召上山下乡,放弃了比较优越的城市生活,怀着理想和憧憬,义无反顾地奔赴边疆农场,来到陌生的土地陌生的环境,其中甘苦说起来难免让人感叹唏嘘,别说他  相似文献   

5.
1954年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组建的新疆兵团,是20世纪我国13个兵团中的"长子",同时又是13个兵团撤销后唯一被恢复的兵团,因此成为共和国的"独子"。自兵团成立以来,数代兵团人扎根边疆,忠诚履行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创造了边疆长期稳定、边防更加巩固、民族日益团结、荒漠惊变绿洲的人间奇迹,奏响了一曲曲建设边疆、巩固边疆的壮歌。  相似文献   

6.
站在这块几十年前一轮又一轮的青年们战斗过青春过的土地上,才会知道,一个人的苦难与幸福、一代人的苦难与幸福,是多么的微渺和无谓萝北共青农场北大荒农场之一,位于黑龙江北部萝北地区。1968年,在“屯垦戍边,反帝反修,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下,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四个城市的知识青年4000余人来到了农场。  相似文献   

7.
60年代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为了加快祖国大西南边疆云南省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发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与武汉市人民政府达成的协议,决定在武汉市招收数千名知识青年和部分财贸职工、干部,充实云南省的财贸工作队伍,促进边疆的商业工作.  相似文献   

8.
闫宗淼 《丝绸之路》2010,(10):38-41
兵团精神对于兵团人凝聚力的产生、边疆的稳定,促进兵团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现阶段兵团理论工作者对兵团精神主要从精神来源、内涵、主题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出现了一大批成果。但研究中仍存在不足,今后研究还应从兵团精神的基础理论出发,结合现实需要,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对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初,在我进入上海市委宣传部工作之前,龚心翰已是常务副部长。他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科班出身,1964年毕业后进入《解放日报》,先后担任要闻部编辑和评论员。1959年,龚心瀚北上黑龙江逊河公社双河大队采访,连夜写出了在边疆插队落户的上海知识青年金训华为保护国家财产而英勇牺牲的报道。这篇报道发表后,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指示《红旗》杂志发表评论员文章,立即轰动全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SO年了。SO年来,驻疆部队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执行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三大任务,在完成解放、保卫、建设边疆的斗争中建立了丰功伟绩。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决贯彻中央制定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落实江泽民主席多的指示,坚持以现代化为中心,实施科技强军,建设部队、建设国防,时刻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形势变化,悄尽职守,为党尽责,为民造福,切实担负起保卫边疆、维护边疆稳定的历史重任。一、一路凯歌进新疆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一兵团二军和第二兵团六军(后归一兵团建制),按照…  相似文献   

11.
1968年5月到1970年5月,哈尔滨市66届到69届共有初、高中毕业生14.72万人,其中有12.5万余名、占毕业生总数85%的知识青年响应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怀着"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上山下乡干革命"的豪情壮志,奔赴农村,奔赴边疆。那三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风起云涌,高潮迭荡。  相似文献   

12.
丝路情长     
60年代中期,黄浦江畔10万上海知青来到天山南北屯垦戍边。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伟大事业。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们之中有的叶落归根返回家乡,有的至今还在边疆坚持奋斗。返回的,有返回的缘由;留下的,有留下的追求。然而,无论走与留,...  相似文献   

13.
1955年10月18日,98名热血青年响应党中央关于到边疆去、到革命老区去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告别大上海,志愿来到鄱阳湖畔的不毛之地——江西省德安县八里乡,在荒无人烟的滩涂野岭搭起茅棚,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垦荒事业。  相似文献   

14.
一提起支边青年这个颇具沧桑感的话题,人们就会想起20世纪60年代,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知识青年们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云南、黑龙江等地,艰苦奋斗、建设边疆的故事。殊不知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那时,也有一批热血青年,默默告别亲人,踏上遥远的路程,  相似文献   

15.
金石 《丝绸之路》2008,(3):78-79
2008年1月11~14日,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新疆美协、兵团美协协办,中国美协新疆创作中心承办的“送欢乐、下基层”赴新疆慰问采风活动,在中国美协副主席尼玛泽仁,中国美协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李荣海的组织率领下,一行36位全国著名画家,带着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对边疆人民的深情厚意,冒着雪后的严寒来到新疆,为当地群众现场书写春联,给困难家庭送去慰问品,向兵团希望小学捐助,并深入基层采风。  相似文献   

16.
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其后,许多热血青年立即响应,奔赴农村,奔赴边疆,上山下乡运动在华夏大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如此神圣、浩大的运动,到1977年还是停止了。谁  相似文献   

17.
1968年,毛泽东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一时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铺天盖地。一批批热血沸腾、稚气未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后期,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青年自学丛书”,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发行量大,在那几年很有影响,不仅是农村、农场和建设兵团的知识青年仅有的一套完整的自学读物,也是工矿企业的青年工人和一些部队士兵业余学习的课本。  相似文献   

19.
1976年舂夏之交,我和所有城镇高中毕业生一样,响应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伟大号召,上山下乡来到了革命老区湖南郴州资兴龙溪公社中塘大队插队落户。  相似文献   

20.
正1946年1月,《上海文化》月刊在大中学生及职业知识青年中进行了"你最钦佩的一位作家"的读者调查。结果令人大为惊讶,"东吴系女作家"的领军人物施济美竟然紧追大作家巴金、郑振铎和茅盾之后,名列第四,把叱咤上海文坛的张爱玲、苏青和潘柳黛等抛在了后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