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利霞  李郇 《人文地理》2013,28(3):7-14
劳动力地理学研究有助于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作为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和产业区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及其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对指导劳动力市场调节、促进地方劳动力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外劳动力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起源,认为其理论演变经历了由新古典经济地理学区位理论,到马克思主义新经济地理理论,到近年来"文化、制度转向"的劳动力市场地理发展历程。介绍了近年来地方化劳动力市场地理理论和实证研究领域,及其对产业空间组织的影响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在对当前的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不足和未来方向。与西方学术界相比,我国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欠缺,尤其是文化、制度等因素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经济地理学研究视角的变迁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地理学通过不同的多样化的研究视角来丰富和展现自己的学科特色,拓展自己的研究范围和领域。多维的研究视角在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梳理了经济地理学重要发展阶段上研究视角的变迁,发现多维视角转向在新近的经济地理学发展中具有革命性意义,它促成了为数众多的思维视角和理论流派的形成,带来了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繁荣局面。不同的研究视角既带来了争论和迷惑,也使经济地理学成为一个充满新奇的学科。各种研究视角相互交织在新经济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因此,不断出现的新视角和新思维让经济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3.
历史研究的人类学转向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历史编纂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历史研究的人类学转向的本质在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人类学的文化转向,它引起象征和符号人类学的文化取向代替结构—功能主义人类学的社会取向,从而导致历史学在理论、方法与写作实践等方面的一系列深刻变革。本文探讨了历史研究的人类学转向的过程,象征和符号人类学的兴起,以及象征和符号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试图从一个侧面揭示西方后现代主义历史编纂学的演进过程及其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知识谱系引论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李蕾蕾 《人文地理》2005,20(2):77-83
当代西方人地理学在“后现代地理学”之后蓬勃发展起“新化地理学”。新化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化转向”和“化研究”以及社会科学普遍的“空间转向”之后的学术互动产物。它与地理学以往的知识遗产包括传统的化地理学既有联系也存在从研究议题、概念、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差别,是走向批评范式的人化和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本立足丰富庞杂的理论献,全面综述和分析了新化地理学的知识谱系和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5.
许堞  马丽 《人文地理》2023,38(1):20-27+35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与改造的日益加深,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把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与环境要素相结合,形成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方向,并随着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其研究主题和研究视角也随之变化。通过对1970—2020年经济—环境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和总结归纳,发现环境经济地理相关研究不断融入新内容和新思路,研究主题逐步多元;在研究范式上,区别于传统耦合研究过度注重经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经济地理研究逐渐出现关注经济—环境互动的社会、制度要素的制度转向,关注经济—环境互动中主体的关联和网络构建的关系转向,和关注经济—环境互动的动态过程和调和机制的演化转向。集成现有的理论基础,综合多元的研究范式,环境经济地理研究仍有较大的深化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经济地理学宽泛的文化转向浪潮中文化因素从"常量"转而成为"变量",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在此过程中,新经济地理学家解释世界的理论不再强调镜射世界的能力,不再将"无视角视界"作为隐喻的蓝图,反而强调将自身置于作者地位的重要性,承认科学家的背景和它能影响其所知的及其诉说的内容,即"有视角视界"。后现代主义解释学认为科学家是以感兴趣的方式以社会环境限制的方式参与知识的理解、创造过程,新经济地理学受其影响强调探讨,认为理论一直是处于争论的状态,一直是处于探讨过程中的。新经济地理学不主张提出客观唯一的叙事,也难以做到,这也正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经济地理学宽泛的文化转向浪潮中文化因素从"常量"转而成为"变量",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在此过程中,新经济地理学家解释世界的理论不再强调镜射世界的能力,不再将"无视角视界"作为隐喻的蓝图,反而强调将自身置于作者地位的重要性,承认科学家的背景和它能影响其所知的及其诉说的内容,即"有视角视界"。后现代主义解释学认为科学家是以感兴趣的方式以社会环境限制的方式参与知识的理解、创造过程,新经济地理学受其影响强调探讨,认为理论一直是处于争论的状态,一直是处于探讨过程中的。新经济地理学不主张提出客观唯一的叙事,也难以做到,这也正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文化经济地理学进展与“项目网络地理学”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经济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本文回顾和评论了西方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学科,在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方面的进展和贡献。从目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文化经济研究方面的知识积累来看,拥有独特"空间"视角的地理学,尚有很多议题未予涉足,特别是在中国,地理学家对文化经济的知识建构和政策影响,相对较小。西方地理学界最近出现"文化经济地理学"分支学科的说法,反映了地理学界对于文化经济的积极参与。为推进和深化"文化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地理学家应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基于"项目"和"项目网络"的独特生产方式,在充分发挥地理学"空间转向"影响力的基础上,开展跨学科研究,有望建立新的分支学科"项目网络地理学"。  相似文献   

9.
国外健康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传统医学地理学研究从自然生态学角度出发,着重探讨自然环境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的作用逐渐减小,社会文化环境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特别是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本文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社会文化转型以来,医学地理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以社会文化视角探究社会文化环境对人们身体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医学地理学向一门新的健康地理学转变的过程,并梳理了新的健康地理学理论和研究内容的变化,总结了当前学科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新时期我国健康地理学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制度厚实、制度空间与区域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魏成  陈烈 《人文地理》2009,24(2):67-72
199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愈来愈多地开始倾向于用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来解释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回顾了西方制度取向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背景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并在探讨制度厚实和制度空间的理念及其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西方制度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发现及其不足。本文认为,对于制度转型时期的大国-中国而言,倘能将包涵尺度特征与制度套叠变化的制度空间理念纳入到大规模制度变迁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中,将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区域空间差异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osition paper, the authors outline some of the pressing trends in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eography as a sub-discipline in human geography. In particular, they note the lack of critical discussion of important pedagogical issues in teaching what might be termed ‘new economic geographies’, and particularly those associated with the ‘cultural turn’. In doing so, the most challenging politics and practices of teaching economic geography are introduced. Drawing on the various contributions to this symposium, five areas for pedagogical developments and cross-fertilization are outlined.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aims to integrate discourse analysis of politically instrumental imagined identity geographies with the relational and territorial geography of the communities of praxis and interpretation that produce them. My case study i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f nationalist scientists who classified Europe's biological races in the 1820s-1940s. I draw on network analysis, relational geography, historical sociology and the historical turn to problematize empirically how spatial patterns of this community's shifting disciplinary and political coalition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power relations emerged, were structured, persisted, changed, interacted and disappeared. I focus especially on core-periphery relations. I argue that if local historical spatial patterns affect those of later phenomena, geographies like that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should be understood in the context of Europe's complex historical cultural geography. Unlike discourse deconstruction alone, this complementary relational de-essentialization of geography can identify large-scale, enduring associations of cultural patterns as well as cultural flux and ambiguity.  相似文献   

13.
Island studies are a growing field of research. A relational turn has recently taken place in island studies alongside relational turns in associated fields of research, including oceanic and ship geographies (although not always in conversation with them). While all three now challenge the landlocked nature of geograph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islands, oceans and ships should not always be reductively conceptualized in isolation, because they are often bound together through complex and shifting relations and assemblages. After reviewing debates and conceptual gaps in the critical island, sea and ship literatures, the paper makes this argument by reference to an island dance performance and social institution that is not wholly of the island, the ship or sea, called the Barbados’ Landship.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若干问题:海外学者的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外学者是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国城市地理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本文就海外学者对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全球化与城市发展、体制改革与城市转型及城市地理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期望加强了解,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中国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技术学习与创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苗长虹  魏也华 《人文地理》2007,22(5):《人文地理》-1-9,18
技术学习与创新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它与"异端经济学"之间的互动,既促进了经济地理学的繁荣和学科地位的提升,也为"异端经济学"对技术学习与创新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地理视角。本文试图全面梳理经济地理学技术学习与创新研究兴起与深化的过程,从地理接近与面对面交流,关系接近与实践社区,制度接近、嵌入、路径依赖与创新场三个既相互争论又高度互补的方面,来系统阐述技术学习与创新的经济地理机制,并针对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建构高层次综合的技术学习创新与区域发展理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eographers have increasingly called for and enacted more sustained engagements between geography and the arts. This creative (re)turn represents both a renewed interest in recovering interdisciplinary practices within the history of the discipline and a desire to create space for new methods and creative approaches. This article develops in response to two areas requiring further critical engagement and development within the creative (re)turn: questions about the place of identity in creative geographies and the potential for creative geographies to perform critical interventions into disciplinary spaces and identities. I explore and develop these areas of concern alongside a discussion of a critical-creative geographies exhibit, The Critical Futures Visual Archive. Through a presentation of select works in this collection and a candid discussion of the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encountered in curating it, I elaborate upon the challenges and critical potentials of integrating creative practices into geography as a form of feminist praxis.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属于西方地理学界对文化产业研究的萌芽阶段,其研究只限于少数实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则是其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涉及文化产业就业的地域特征、文化产业对区域与城市的作用、全球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集聚体/集群实证、文化产业的发展机制、信息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文化产业管治等七个方面。今后还需展开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文化产业就业的微观属性,文化产业发行、消费环节,产业集聚体/集群多类型的实证,文化产业低效/无效管治的实证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