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杰 《攀登》2006,25(6):113-1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现阶段海西州“三农”工作的总目标和长期任务。目前要着力采取八项措施:以村镇规划为龙头,认真做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总体规划;实施“六大工程”,加速新农村新牧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加速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增强农牧区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做好项目工作,为推动新农村新牧区经济快速发展打好基础;加速农牧民技能培训,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全面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增强新农村新牧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切实尊重和突出农牧民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转变农牧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
闵小芳 《攀登》2007,26(2):25-27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本文就青海省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培养新型农牧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全面理解了新农村“新”的思想,从理念、任务、主体及内涵上进行了深入探析,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针对新时期的任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4.
于志明 《攀登》2007,26(3):76-78
目前,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些人产生了某些错误认识,如“新农村建设是老话重提”、“新农村建设是政府之事”等。必须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阐明其错误之处,走出认识上的误区,进而在思想上真正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性、主体性、长期性和全面性,明确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的同步性,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赵元春 《南方文物》2006,(4):134-13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综合概念,它不但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内容,而且还赋予其新时期的建设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既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了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最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概括为五新:新村貌、新产业、新生活、新风尚、新组织。为农…  相似文献   

6.
本文全面理解了新农村"新"的思想,从理念、任务、主体及内涵上进行了深入探析,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针对新时期的任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7.
如何构建“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所做出的重大举措。文章就如何构建“十一五”规划所提出“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从其必要性、农村文化建设、新型农民的培育和党政主导作用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意在从文化的视角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方洁 《攀登》2012,31(1):104-107
青海省是自然灾害频繁、农牧业常年遭受损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但青海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程度总体上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与农牧业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不相匹配,而且保险业在青海农牧区扩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需要从法律、政策、理念、经营方式等各方面协同推进,加快发展农业保险,为青海省“十二五”期间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王兰英 《攀登》2006,25(5):79-84
青海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农牧业劳动力总数的70%以上,加快青海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是发展农牧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青海省农牧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加快农牧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遵循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规律,确立农牧民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农牧业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引导、服务作用;注重“四个结合”,抓住重点;并立足于“三化”,探寻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信息播报     
《武汉文史资料》2006,(7):64-64
市政协召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通报会5月31日下午,市政协召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通报会。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建委、市农业局负责同志分别通报了本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实施“家园行动计划”。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  相似文献   

11.
青海新农村牧区建设应把握"十个结合"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繁 《攀登》2006,25(5):18-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青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区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省情,把握“十个结合”点。  相似文献   

12.
关于青海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就青海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如何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富裕劳动力转移、基础教育改革、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镇机构改革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雪静 《神州》2014,(18):266-266
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针对于此,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建设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而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一、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瑞雪 《神州》2013,(23):274-274
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创新发展城乡统筹模式。国家着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基于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总结,提出了区域联动、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更加开阔,发展方略更加明确,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本文将以黑龙江省为例,着重叙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继宗 《攀登》2006,25(5):21-2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把党的政策逐步落实到农村生产、生活、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实现党的政策与村民自治制度的高度有效统一,进而促进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但目前村民自治中“两委”关系的不协调状况成为影响村民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消除这种不良因素需要对“两委”关系进行明确界定,划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民自治中的具体权力范围,解决两者间的权力冲突问题,以推进村民自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创新发展城乡统筹模式.国家着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基于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总结,提出了区域联动、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更加开阔,发展方略更加明确,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本文将以黑龙江省为例,着重叙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杨多才旦 《攀登》2008,27(1):77-79
农牧业是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其核心就是大力促进农牧民增收。本文对海西州农牧民收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作出的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机制创新,改变沿袭多年的政府统揽统包的做法,建立由农民自主决策、自筹资金、自我管理的建设机制,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民主法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可低估。因为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保障,没有完善的民主法治建设,农村社会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稳定与和谐,更谈不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政权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的出台,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通过法律的视角研究新农村建设对政府尤其是基层乡镇政权的新要求,并提出完善乡镇政权的具体措施,以期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