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丹 《收藏家》2004,(8):17-20
每当翻开中国近现代画册时,有一种山水画的气势令人震撼;有一种人物画的眼神叫人难忘,有一种线条的飞动让人拍案叫绝;有一种笔墨的挥洒使人感动不已,更有一些画的意境给人带来许多遐想、远思……这就是国画大师傅抱石的作品。他从小家境贫寒却与艺术有缘,无师自通,慧根不浅。他勤奋妙悟,才气四溢,善于继承,勇于创新,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纪念傅抱石诞辰百年之际,我轻轻地拂去画匣上的尘埃,慢慢展开这一张张画卷,细细品味释读,但愿这些作品中的线条、墨色、跋语、印章、意境……能引领我们走近大师。  相似文献   

2.
认识孙幼明老师缘于他的一幅牡丹画,那是儿个月前的一天,当时我去拜访一位客户,结果在玉鸣轩艺术品交易中心的一间画廊里见到孙幼明老师的作品,那是一幅不大的牡丹画,当时就把我吸引住了,作品上的牡丹花与平时常见的大红大紫的牡丹画感觉不同,娇艳而不俗气,淡雅诱人,仿佛还散发出阵阵清香,  相似文献   

3.
《神州》2008,(6):10-13
母爱地震中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相似文献   

4.
正我在幼教的百花园里已工作21个年头了,这期间,我碰到过不少顽皮、令人头痛的孩子,怎样教育好这样的孩子是我一直在琢磨的一件事。瞧,美术课上洋洋又和我"卯上"了。我发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他们照着镜子画"漂亮的我",别的孩子都兴奋地边照边画,唯独他用镜子照自己脚上的"奥特曼"鞋。"你怎么不画呀?"我轻声地问。"老师,我不想画自己,我想画‘奥特曼’!""是不是妈妈新买的?"他有些激动地说:"昨天我过生日,阿姨送的,我好喜欢哦!"看他兴致勃勃的样子,我笑着说:"是嘛?那你可要认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你们好! 我非常喜欢你们的《好家长》杂志,是一位忠实读者。贵刊的《家长学校》《我与父母》《成功家教》,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栏目,其中很多文章让我感动,让我受益。在此,我也想跟您交流一下我的家教经验。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是一位既喜欢参加文体等社会活动又喜欢安静独处的极热爱生活的“女孩”,其实我已是一个十三岁男孩的母亲了。初为人母时兴奋地渴望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好最美的图画,没想到孩子生性冷漠、暴躁,真的让我头痛。孩子的父亲缺乏家庭责任感,所有的难题都要由我一个人来考虑解决,沉思过后我开始为心爱的儿子设计并实施一项伟大的教育工程。一点一滴地教他真、教他善、教他美,教他成为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孩子。在整个过程中,只要是有益的活动,我都陪他玩;有益的书,我都让他读;有益的广播电视节目,我都让他听、看;只要能启发他的话,我都跟他说,努力地纠正他的缺点,放大他的优  相似文献   

6.
1990年,旅居美国的中国画家何多苓在给国内一位同行的信中,郑重告诫中国的青年画家,不要到美国来。如果他像陈逸飞一样驯服,按照美国老板为他设定的路线,做一个专画印第安人的行画大师,也许他早已成为"先富起来"的艺术家中的一个。但是他拒绝了。画廊老板对他说,你来画印第安人.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7.
我和被群众誉为“农民水利土专家”的路银,相识于红旗渠工程开工的1960年。 那年夏季的一天上午,我在悬崖上除罢险,下落到离地面六七米高的时候,一个正在搞测量的人把我叫住了:“喂,同志,你帮个忙怎么样?”我回答说:“行啊,你说吧!”“你帮我在石头上画个记号就行。”说着,他让我用绳子将一把尺子吊上去,然后根据他的指挥,用红漆在石头上画了个点儿。  相似文献   

8.
正郑板桥与同城一画廊的主人吕子敬皆画梅花,吕常自夸己"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郑板桥听说之后,便从此不再画梅花。一次,有个告老还乡的吏部尚书请他以"梅花幽谷独自香"为题,为他画一幅梅花图,酬金是50两银子。郑板桥却推脱道:"吕子敬先生画得好,他的画可值百两银。"此后,吕子敬更加狂妄。三年后,郑板桥要离开苏州,行前画友以丹青互送,于是,郑板桥就当场画了幅3年来  相似文献   

9.
请鲁班皇帝要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建一座行宫,并且亲手画了个图,交给了宫廷建筑师。让他依样画葫芦,二年之内建成。这位建筑师姓甚名谁没有流传下来,既然是宫廷建筑师,当然就不是个白丁了。可是他拿起图纸一看,立时地犯起愁来。因为那图纸上划的横一道、竖一道、粗一道、细一道,乱七八糟象一团乱麻,他根本就分辨不清都勾的是些什么玩艺儿。于是他向全国  相似文献   

10.
李母教子     
小时候家里穷,母亲便经常带着他去卖水果,赚钱贴补家用。那样的童年,让他从小就有些自卑,不敢抬头做人。为了帮他克服自卑心理,上初三时母亲突然对他说:"邻村一家富人明天办喜事,你去帮帮忙吧?"他犹豫起来,心想母亲该不会怕我平时吃不饱,让我到人家蹭些好饭菜吧?母亲看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06,(10)
点评摘录:选让的画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具大西北的风范。每幅作品都是融入了自己的心血去画、去创造。所以他的画是他的心灵之迹,是他精神上的归宿,无论其作品的大小都是对生命与艺术的体悟与再现。——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画家刘选让现任文化部·中国美术创作院创作员。他的艺术是在新疆这片大地上炽烈的阳光下成长起来的。他的新疆风情人物作品,继承了黄胄为代表的老一辈画家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了新疆少数民族的乐观积极和独特的气质面貌。他的画以更细腻更丰富更具体的手法描绘了新疆各少数民族少女少妇和老人们,展现了一…  相似文献   

12.
这个男人有无法描述的张力.来自于他的身体、他的感觉以及他的思想和灵魂.我第一次见他时并未有此类强烈的感觉,他斯文的外表,谦和的表情,掩盖了他身体里蕴含的张力.直到交往略深了以后.我才发现他体内张力的不可抑制. 这样的力量或许来自于他出生时就带着的艺术之神的箭羽. 幼时他读画,家里墙壁上贴的满是大家的画,他说读大家的画能有饱腹感,几乎不用进食.我想象那个食物并不丰富的年代,这样的感觉让人之心驰神往. 他幼年精神生活的奢侈也足以让我垂涎.  相似文献   

13.
价格瓮城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二人同行,也有我师。最近遇到一个很喜欢聊天的清洁工人,说他们通常夜晚工作,这些年来,看到了很多不该看的东西,涉及到性、政治……有一件事,我倒没有想到。他说,你去大卖场的时候,有时会发现常买的东西挪了地方,很是不便。这个现象我确实发现了.但不知其所以然。这位老兄说,他晚上去商场搞清洁,会看到商场的工人故意将货架挪动地方。这是为了让顾客多跑些路,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可买可不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傅京生 《丝绸之路》2012,(22):127-129,2
一 方向军先生对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是有特殊感觉的人;并且,绘画就是他的全部生命意义所在.所以,自他经历了"北人南迁"之后,他的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圆满自足的世界.看他的画,其实就是自我生命明朗的过程,因为他的画构成了人和文化的一种共存关系.确切地说,是他的作品能够构成一个跟欣赏者的生命感觉息息相关的人文世界.在当代画家中,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但向军先生几年以前的作品中,就已经极为鲜明地显现出了这样的境界.那时,他的绘画取法龚贤,画得浑厚华滋.  相似文献   

15.
思语 《收藏家》2005,(2):83-88
岑其,浙江宁波慈溪人。近几年,他陆续出版过九部诗集,大多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情感——些苦闷,一些抱怨,一些畅快,一些欢娱,但更多的是热爱和希冀,所以,应该算是位不乏想法和想象的高产诗人。他很小就跟陆抑非学画画儿,吃过不少苦,经过不少曲折,后来经商,逐渐富裕起来,阔绰起来,却依然不忘画画儿,画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所以,终归还是个画家。他购买名人画经历之早,大概可以追溯到中学时代;大了,事业有成后,买过更多画儿,也卖过许多画儿,还  相似文献   

16.
散叶     
<正>叶楚伧巧向苏曼殊索画苏曼殊绘画淡雅出尘,境界清高,求他作画的人不少。但他生性浪漫滑稽,只答应女郎的要求,而且声明:每画一幅,必须用女方的照片来交换。男子求画则一概谢绝。特别好的朋友要想得到他的画,也得费一番心机。他的朋友叶楚伧向他索画多次,他始终没有动笔。有一天,叶把他领进李叔同作画的房间。曼殊进门一看,他爱吃的烟卷、朱古力糖、牛肉等一应尽有,正高兴着,叶楚伧借口有事,到门外将房门反锁了,大声说:"我给你准备了吃  相似文献   

17.
许德民 《世界》2006,(3):78-78
大概在10年前,上海人对抽象画还是很陌生的,很多人还是延续着过去文化封闭时的看法,认为抽象画是西方颓废艺术中的一类,有一幅著名的漫画,画的是一个孩子倒过来看画,就是讽刺抽象画不分上下,以此来质疑抽象画。现在的上海不仅在画廊里常常见到抽象画,还在5年前就有了中国第一家专业的抽象画廊——角度抽象画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抽象画,并且用抽象画来布置环境, 抽象画的收藏、投资群体也在扩大。但是, 对大多数人来说,抽象画依然是心中的一个痛,抽象画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来理解和欣赏抽象画,是他们常常会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画大师李可染办事十分认真。1983年我报副总编辑张西洛命我组织一个版的政协委员书画照片。我先到蒋兆和先生处,蒋夫人萧琼老师向我提供了蒋先生的一张画照,画的是鱼。我又去约李老,李老说没有现成的照片,他拿出一幅画着牧童和牛的立轴,说:“你可以借去,拍完照片后再还给我。”当即他让我写了借条,然后郑重地收起来。过几天我去归还这幅画时,他又把借条还给我,让我当他的面撕掉。  相似文献   

19.
孤树的启示     
儿子小的时候很内向。他不喜欢与人交往,甚至不愿意上学。虽然很聪明,但直到上小学三年级,在家时还是经常一个人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在学校也是喜欢一个人独处,不爱说话,更不愿意和同学玩。我和老师多次引导和鼓励,也没有多大改变。儿子11岁那年暑假,我带他去乡下看奶奶。一天刮大风,农田边上有一棵大树被刮倒了。看着那棵被连根拔起的大树,我略有所悟。我跑回去把儿子叫了来,让他看那棵倒在地上的大树:“这棵树这么大,你知道它为什么会倒吗?”我问儿子。儿子说是风太大了。我说:“你再看那边的树林,同样的风,为什么没有一棵倒了呢?”儿子摇了…  相似文献   

20.
一、血浓于水的亲情听爸爸说,我生下来的时候,他在产房外站了一夜,这一夜,焦虑和兴奋同时充斥着爸爸的神经。我三岁时,爸爸过生日。我画了一幅画给爸爸,画上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回来后,看了画,把我抱在怀里,疼惜地捏着我的小鼻子,“乖,爸爸给你买糖吃,真乖……”十岁时,爸爸过生日,我守在家门口等待着爸爸的回来,终于,爸爸回来了。坐在饭桌上的爸爸显得格外兴奋。妈妈问我有什么礼物。我喜滋滋地掏出一张成绩单。“好样的,双百!加油呀!”爸爸边说边摸了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