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千多年前,唐名大诗人崔灏曾登楼览胜触景生情,写下了这个千古名篇。  相似文献   

2.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我对黄鹤楼一直有一种神往。自从小时侯读了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和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传世名诗后,这座名楼就永远地铭刻在心头。  相似文献   

3.
黄鹤楼     
<正>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似文献   

4.
崔颢《黄鹤楼》诗述评陈增杰崔颢是盛唐"少而精"的诗人之一。存诗仅42首,却各体均有佳构,其中七律《黄鹤楼》最享盛名。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似文献   

5.
白庚胜 《民俗研究》2001,(1):180-185
今年的春天,很冷很冷,它不仅因为反常的天气,还由于我失去了敬爱的恩师宫田登先生。噩耗传自远在北海道讲学的刘魁立先生,后从佐野贤治先生处得到证实。我至今不敢相信这会是事实,但从治丧委员会处及其他朋友处获得的消息,都证明恩师已离我们远去。“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相似文献   

6.
黄鹤楼诗话     
在中国,凡识得几个汉字的人,无不知道唐代崔颢那首题名《黄鹤楼》的诗。也许全诗记不下来,但打头的这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总是能挂在嘴边的。正因为这首写黄鹤楼的诗,实在太家喻户晓,太脍炙人口,结果,反宾为主,主次颠倒,倒不是这首诗,因楼而名,而成了这座楼,因诗而存。想到这里,也很为文人手中的那支笔,能起到这大作用而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7.
黄鹤楼轶闻     
一联两楼 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近1800年以来屡次遭受战火焚毁,屡毁屡建.无数骚客赋家、文臣武将,到此登高望远、抚今思昔,留下不少千古名句.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崔颢的那一首《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  相似文献   

8.
黄鹤公园位于武昌蛇山西部,因以黄鹤楼为主体建筑,故得此名.主体建筑黄鹤楼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之一.黄鹤楼是武汉市的标志.古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因原建在蛇山黄鹄风头,故得名.该楼屡建屡毁,最后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自古有“天下绝景”、“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称,闻名古今,驰誉国内外.唐宋以来,著名诗人墨客崔颢、李白、白居易、苏轼等登此楼所作名篇流传至今,为黄鹤楼增添了民族文化的光彩.  相似文献   

9.
还在20余年前,我家中就悬挂有一幅魏宇平先生书写的唐代崔颢《黄鹤楼》诗条幅,那灵动流走、简约凝炼的笔法与诗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旷远诗境浑然合拍,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记。同时,“魏宇平”这个名字也从此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后来,听老一辈书家以及一些报刊杂志介绍魏老的情况较多了,特别是去年到印江参加“书法之乡”书法研讨会,得以拜观魏老的许多作品,听到许多关于魏老的情况,使我对印江籍书家魏老的书品人品有了进一层的了解,萌生了拜望魏老的念头。  相似文献   

10.
纸坊、郑店(今武汉市江夏区)以南一带,古时称黄鹤。现在,这里只有黄鹤庄。从有关史料、地方文献和民间族谱的记载来看,江夏黄鹤地名的由来有着悠久的历史。 50年代中期,黄鹤庄黄氏宗祠悬挂有这样一副楹联: 一脉肇南丰,迢递入蒲,大而昌,炽而臧,江夏久承流派远; 世家自朝清,绵延振铎,徐而衍,微而显,黄鹤崛起破天荒。 上联中的“江夏”和下联中的“黄鹤”便是两个大、小地名。 1980年,我曾参加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地名普查。在黄鹤庄附近,发现还有黄鹤大山、黄鹤岔、黄鹤公所、黄鹤寺、黄鹤郑等自然地理实体和自然村等地名。  相似文献   

11.
李白与金陵凤凰台诗■文/沙元伟武汉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因地址在武昌蛇山的黄鹤矶,“因矶为楼,名黄鹤楼”。相传仙人费衤韦等都在此登仙,休憩。。真正使黄鹤楼名传千古,声闻海外的还是黄鹤楼建成后,盛唐诗人崔颢写了首脍灸人口的诗《题武昌黄鹤楼》:昔人已...  相似文献   

12.
<正>十年前,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走进武汉。三天活动中,一块清代三国志“黄鹤楼”人物木雕板,从4000件海选进入前100名,最终与60件一起定为“最佳宝贝”,在荧屏上“露脸”。这是我潜心多年收集、整理“黄鹤楼戏曲文化”系列藏品的一次佳绩。  相似文献   

13.
<正>提起黄鹤楼酒,许多老武汉人都有着自己的独家记忆,它或是准女婿上门,送给老丈人的提亲酒;或是恰逢喜事,与亲朋好友共同畅饮的庆贺酒。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鹤楼酒就是武汉人自己的酒。从清朝到现代,黄鹤楼酒的发展有过辉煌,有过低谷,但黄鹤楼酒人“感恩、向上”的精神内核,至今一脉相传。  相似文献   

14.
去年,偶然在某旅游刊物上看到一篇介绍武汉黄鹤楼下“鹅”字刻石的文章——《黄鹤楼下一笔“鹅”》,不久又在一份地方报纸上读到一篇《黄鹤楼下“鹅”字碑》,这两篇文章都涉及到了“鹅”字碑的作者问题。他们的结论不外:一曰、“无从  相似文献   

15.
悠远的历史回声——“……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有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鄙人常以自夸于世界人之前……”这是梁启超先生的慨赞.几乎就在他讲话的同时,《大公报》刊载了发自山西太原的文章,报道着中国第一家商业票号——曾经汇通天下、享誉海内外的平遥日升昌票号倒闭的消息:“彼巍巍灿烂之华屋,无不铁扉双锁,黯淡无色.门前双眼怒突之小狮,一似泪涔涔下,欲作河南之吼,代主人喝其不平.前月北京所宣传倒闭之日升昌,其本店耸立其间,门前尚悬日升昌金字招牌,闻其主人已告破产,由法院捕其来京矣.”梁启超,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浪潮中的弄潮儿,声播海内外的吹鼓手,傲睨天下藐视历史的天才,视“破坏”为第一良药、第一美德的文化狂人到哪里去了?他为之自豪和骄傲的那些富甲天下非数十万金银不称富的商业巨头、金融骄子又到哪里去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外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只留下这世纪末的遗响,只留下那称雄华夏500  相似文献   

16.
雄峙长江之滨的黄鹤楼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黄鹤楼前面挡土墙上一块大理石碑上写着:“黄鹤楼重建工程建筑设计向欣然/结构设计郑锦明/施工组织查家骧”。  相似文献   

17.
武汉生活秀     
去武汉之前,武汉,是诗意流淌的一栋黄鹤楼,是樱花浪漫的一所武汉大学,是万里横渡的一条长江:去武汉之后,武汉,是午后黄鹤楼下隆隆火车声里的一场楚剧,是每天来往与汉口,武昌以及汉阳三镇之间的一艘渡轮,是清展街边巷里幸福的一碗热干面。  相似文献   

18.
胡文彬 《旅游》2004,(10):86-89
阆中,一个古僻而新鲜的名字,令我神往久矣,那可是影视剧《红楼梦》歌词中的“阆苑仙葩”啊!秋意阑珊的日子,我来到了古代巴国的国都阆中,兴致盎然地观景揽胜觅仙葩。  相似文献   

19.
颜林 《巴蜀史志》2002,(6):59-60
经常看到介绍九寨沟风光的电视节目,那神奇的飞瀑流泉、雪山林海、丛林秋色、湖光山色、原始森林以及色彩斑斓的海子、彩池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金秋时节,我拥有了圆梦到“童话世界”九寨沟寻幽揽胜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项德颐 《古今谈》2002,(2):49-50
五十五年前的1947年7月初,南京发生了一场轰动全国的“南京哭陵”事件。当时我在南京,亲身见闻这一幕:当时“中央训练团”以黄埔军校一期生黄鹤为首的四百多名国民党高级将领,因鉴于蒋介石等倒行逆施,国是日非,一起前往中山陵墓前哭诉衷肠。原为“谒陵”,后来却演成一幕“哭陵”哀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