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贺传凯 《文物春秋》2022,(4):3-13+83
裴李岗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原地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对周边地区的文化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班村类型是在裴李岗文化由东向西扩展进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区域类型,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区。通过梳理班村类型的文化面貌并对其典型器物进行分析,可知班村类型的时代为裴李岗文化中晚期,其文化面貌的形成受到豫中裴李岗类型、豫中南贾湖类型的影响,且以贾湖类型的影响为主。与此同时,随着裴李岗文化的西进,西部的白家文化也对班村类型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饶聚娟 《神州》2011,(4):13-14
周口市位于豫东,北、西、南与商丘、开封、许昌、漯河和驻马店五地市相连,东面与安徽省为界。这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地势平坦,四季分明。是古代人类理想的生产生活之地。早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已是村落棋布,人口稠密,先民们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誉。本文就根据所掌握的材料,对周口市裴李岗、仰韶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谈谈其分布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4.
5.
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遗址概况及发掘经过唐户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唐户村的西部和南部,地处溟水河与九龙河两河汇流处的夹角台地上,东北距新郑市约13.5公里,北距观音寺镇约1.5公里(图一)。遗址北起唐户村北,东达溟水河东岸,  相似文献   

6.
裴李岗文化陶鼎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陶鼎的形成时期;中期和晚期分别是陶鼎的发展和繁荣阶段,陶鼎形制丰富,种类和数量增加.考古材料表明,陶鼎可能源于乳钉三足器,器底的乳钉不断加长,最终形成陶鼎.  相似文献   

7.
8.
《江汉考古》2021,(1):50-55
在约距今8200至7000年之间的裴李岗时代,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聚落和人口增多,物质文化显著发展,已出现较为先进和复杂的的思想观念、知识系统和社会形态,迈开了中国文明起源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裴李岗文化是分布于河洛地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依据豫中地区6处该类文化的典型遗址的材料,可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六段,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发现的裴李岗文化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同时依据对已发表的不同遗址14C测年数据的分析,把裴李岗文化的绝对年代大体推定在距今8500年~7000年。  相似文献   

10.
11.
论三星堆文化与宝墩文化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都宝墩诸遗存与广汉三星堆遗存应属同一化,它们之间,特别是宝墩遗存的第三期并不存在向三星堆遗存第一期发展的关系。三星堆化从距今5000年至3000年之间的发展变化是明确而连续的。  相似文献   

12.
该文首次提出在川滇青藏民族走廊地区的古代石棺葬中存在着一种新的文化——卡莎湖文化,并对卡莎湖文化的主要特征、分期、年代、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族属等问题都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谈庙底沟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文化因素的对比分析,试图对庙底沟类型的分布范围加以重新界定。文章认为,庙底沟类型应当属于华渭文化区的一个地域类型,其分布区域主要在豫西、晋西南以及晋中一带,关中地区的同期遗存为泉护类型。而郑洛地区、南阳盆地与鄂西北地区以及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同期遗存,显然都已不属于庙底沟类型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北辛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是两个分布地域接近并且大致同时的考古学文化。本文根据现有发掘资料,通过比较二者在陶器石器等遗物、墓葬等遗迹以及主要经济产业等文化内涵方面的异同点,证明南北这两种考古学文化间确实存在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二者之间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一定的交流活动,对彼此文化因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相比较而言,位于南方地区的马家浜文化对北方北辛文化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黎羌 《丝绸之路》2010,(24):20-26
当人们翻阅中华民族文明史时,发现一个最令国人兴奋与骄傲的朝代,那就是大唐帝国;若再翻阅唐朝最让人大开眼界的城池、街衢、宫殿文化史,那就是绵延发展了200多年之久的大明宫建筑。回首瞻望,周秦汉唐,龙脉贯通,于渭河畔、秦岭下,历代封建统治者有声有色地演绎了许多精彩活剧。相比之下,要数大唐盛世、长安大明宫城中发生的事最多,上演的剧目最为动人。对这座堪称"世界古都文化典范"的城市与古建筑群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考察与研究,将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文化史的编撰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滇文化是战国至西汉时期位于云贵高原滇池区域的一支风格独特的考古学文化,以数量众多、特征鲜明的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闻名于世,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一朵奇葩。从文化特征来看,既有源自云贵高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征,也有大量来自周边地区如中原、巴蜀、岭南等文化的影响,还有来自更为遥远的欧亚草原、南亚甚至西亚地区的因素,因此滇文化是杂糅了大量其他地区文化因素的一支复合型文化。其中,北方地区的文化因素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使其显得与周边一些典型农业民族的青铜文化差异较大,呈现出独特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7.
骆驼墩遗址的发掘确立了骆驼墩文化遗存的存在,骆驼墩文化遗存代表了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新类型。根据其自身的文化特征、相对的年代跨度、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同类遗址的空间分布,可将以平底釜为主要特征的骆驼墩文化遗存命名为骆驼墩文化。骆驼墩文化在其存在的时间段内,与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宁镇地区的北阴阳营文化以及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都有密切的交流。骆驼墩文化的发现,填补了环太湖西部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对深入研究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及长江下游古代文明的进程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约以公元前2200年为界, 老虎山文化可分为前、后两大期.前期稳定发展,对外影响有限;后期向南强烈扩张,其陶双鋬鬲、卜骨和细石器镞更流播至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老虎山文化后期对外扩张的加强和这一时期气候日渐干冷有关.  相似文献   

19.
江阴祁头山遗址发掘迄今,引起学界广泛关注,遗址对于探究早期太湖地区聚落考古的文化传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完善该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脉络。从出土陶器、玉器的形制、工艺及其内涵分析,祁头山遗址均体现出明显的多文化因素,加之本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使得祁头山与典型的马家浜文化存有较大差异,可视为一种全新的考古学文化——祁头山文化。  相似文献   

20.
快餐文化的形成及其原因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琼 《中国土族》2007,(3):62-64
时下社会中一股模式化而易于复制的文化潜流充斥着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文化领域内出现了"快餐文化"一词,用以表述某种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