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晓  陆丹丹 《旅游纵览》2022,(7):169-171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前,民族村寨旅游产业面临着一、二、三产业融合性差、关联性弱等问题.为此,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程阳八寨为例,从民族村寨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提出程阳八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彝族的婚俗,既有共同性,又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他们婚俗中神秘的一面,就表现在地域色彩上。彝族的青年男女,一般是在火把节、赶山节等彝族传统节日相互认识,然后通过串寨、对歌等活动相互交往,发展爱情。彝族姑娘和小伙,从相互了解到谈情说爱,往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待双方情投意合时,就会先“私定终身”,然后才请媒人,正式定亲。彝族婚俗中,有不少神秘的因素,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是“杂空”,二是“跳菜”。“杂空”是流行于凉山一带彝族中的婚俗。“杂空”是彝语,译成汉语就是绝食。婚期来临时,新娘就开始“杂空”。在“杂空”期内,不…  相似文献   

3.
正哭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即新娘出嫁时的哭唱仪式活动。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哭嫁婚俗文化各有特色。哭嫁这一妇女发泄内心情感的独特表达形式,相沿成习,演化成有一定调式和韵律的哭调,成为一种婚俗。这种婚俗甚至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准,如果哪家女子不会哭,就会被视为弱智和没家教,不懂礼数,招人笑话。  相似文献   

4.
正山青人长寿仙桥乡王卡村在福泉市西北部,距福泉约60公里。王卡村四面环水,东西南北分别与十万千、清水江、蛤蚌河、冷水河为界。苗语称此地为"rongdong"(绒懂),"rong"是苗语"7"之意,"dong"是苗语"山坡或村寨"之意,"rongdong"即7个寨子的意思。当地通常称"王卡七寨",王卡河对面开阳县平寨乡的卜窝八寨则称为"卜窝八寨",两地山水相连。在没有公路之前,山高路险、  相似文献   

5.
侗族送新娘     
阿山 《神州民俗》2006,(5):42-43
程阳地处桂北,地属三江.这里住着侗族人家,一共有八个寨子,每逢大的节日,如正月里的花炮节,这八个寨子的村民都会聚在一起庆贺,吹芦笙,跳舞。  相似文献   

6.
河南的撒帐婚俗康弘如今,豫东一些农村,婚礼中,还有这样一项仪式:新郎、新娘拜堂、拜长辈、对拜后即双双人洞房坐于床沿,由一"全福人"(指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有一定财富及社会地位的中年妇女)手捧果盘,将盘中各种干果撒向床上,边撒边念祝福之歌谣,如"撒个枣...  相似文献   

7.
赵可塑  韩冬 《风景名胜》2021,(2):0261-0264
文章主要采用 SBE 美景度评价分析法,对侗族传统聚落程阳八寨的乡土景观场景类型及其景观要素的喜欢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受测者们普遍对三生空间场景(自然、人文与生产性景观类型)喜欢程度较高,说明景观要素较丰富的三生空间场景具有较高的美景度,其次美景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人文与生产景观所构成的场景类型、自然与人文景观所构成的场景类型和自然与生产景观所构成的场景类型。纯人文景观场景美景度为负值,受欢迎程度较差。  相似文献   

8.
《神州民俗》2007,(7):28-28
布朗族的两次婚礼是传统的“不落夫家”婚俗的一种表形式。在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这种习俗流传。 “不落夫家”是指结婚的当天或第二天,新娘必须回娘居住。过几年或生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再回婆家居住。新娘结束娘家生活回到婆家时,要举行一定的仪式,这于举行第二次婚礼。  相似文献   

9.
潘洪钢 《文史天地》2009,(12):64-66
清人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卷三讲到直隶永平府婚俗,女子出嫁之日,其家往往要派人到夫家打探消息,如果次日一早,夫家鼓乐喧天,宾客杂至,则大喜。否则“女家为之丧气”。何以如此?原来,当地风俗,新婚之夜,要查看新娘是不是处女,如果是,  相似文献   

10.
十里不同风,婚俗各有异"。沧州地域虽说并不广阔,但在解放初期,各乡镇婚俗也不尽一样,但总的说来是大同小异。在建国初期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吴桥农村的婚俗基本上还是从清代沿袭下来的,带有明显的封建烙印和浓重的迷信色彩。下面介绍的一些婚俗是吴桥当时流行最广泛的,基本上反映了其时婚俗风貌。父母之命由于数干年来封建社会的"父母之命,媒构之言"的影响根深蒂固,这种婚姻习俗直到建国后50年代初,仍没有改变。无论村大村小,每个村里总有那么几个巧嘴婆,也有极少数是男人出东门,进西门,甚至到十里八里远近的村镇去串通游说,…  相似文献   

11.
1958年第3期文物参考资料刊登了陈明达先生的"中国建筑概说"一文,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建筑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该文中提到:"广西僮族所建的程阳桥"(参见原图十一),按这一建筑物是侗族人民的劳动创造,它座落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乡,象这样的建筑物,并不是广西所特有,在湖南、贵州等侗族居住地区也同样有。程阳二字是当地的地名,故名程阳桥。这种桥本名是叫  相似文献   

12.
<正>宁夏博物馆藏有一方金代铜质印章,印文为"得胜寨印"(见图1、图2),是"文革"前从银川市金属回收公司征集的。印为正方形,边长5.3厘米,长方形扁柱钮,钮两侧刻有"大定四年""少府监造"字样,钮顶部刻有一个"上"字。印文为九叠篆书,清晰秀丽,布局合理。从印文书体而言。"得胜寨印"四字为"九叠篆",这是一种特别的篆书,又称上方大篆,自宋以来作为常用的"国朝官印"文体。其显著特点就是集中在笔画处,直观感觉是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布局呈正方形,填满印面。之所以称为"九叠",是因"九"是数之终,形容折叠之多,实际上,每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的繁简确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也有  相似文献   

13.
古代戏剧有递丝鞭以招婿的情节,有人认为源于古代社会生活中真实的婚俗,此说不确。丝鞭在古代是皇家御用之物,用于标识和彰显皇家近臣身份,并无求婚功能。古代戏剧中的"接丝鞭婚俗"是接丝鞭戏剧化的结果,在金元院本创作过程中,演员和剧作家出于现实需要,对接丝鞭的内涵加以改造,创造出只存在于戏剧中的"婚俗"。  相似文献   

14.
《神州》2011,(16):29-31
上海婚俗——新娘换鞋离娘家一路红伞到夫家所谓各处乡村各处例,中国不同省份及籍贯的人士在举行婚礼仪式时,也别有其独特的嫁娶习俗。上海古时的风俗十分注重传统,繁复的六礼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  相似文献   

15.
西藏婚俗是西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十分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的传统文化,体现出了藏民族独有的宗教观、民族观、生活观。藏族婚俗有旧婚俗和新婚俗之分,旧婚俗多数是双方的婚姻由父母包办。解决子女婚姻问题是父母一生中重要的责任,因此父母对待子女的终生大事都十分谨慎,在婚配过程中注重八字合对、门当户对等。在这一过程中子女是没有权利过问的。  相似文献   

16.
在黔东南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交界一带的苗族侗族杂居地区,有“拦路刁难”这样一种有趣的婚俗:本村的青年男子对于任何异姓的本村姑娘,据说都有求婚的优先权。如有某个姑娘嫁给外村人的话,出嫁的那一天,年轻的儿郎们就要到半路上去阻拦,蛮缠着不让走,要同新娘对最后一次歌。因为这是礼俗,新娘即使不乐意也得奉陪奉陪。他(她)们对唱的歌词内容,多半是说大家从小一起生活,一起玩乐,一起拾柴割草,一起牧牛放鹅,一起谈情唱  相似文献   

17.
正当时光静静地走到了2016年的5月18日,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如期来临。南京博物院携手江苏交通广播网,在5·18之夜,邀公众倾听一座不一样的博物馆。为了配合这次大型活动,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非遗所")根据江南婚俗调研资料,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一次热闹生动的非遗活态展演,在南京博物院民国街、民俗茶馆举办了一次传统婚俗表演。此次  相似文献   

18.
万历年间,广西思明土府的官族为了争夺"四寨六团"归属权,不惜同室操戈。出于调停纷争的需要,明廷将"四寨六团"归思明土府同知所辖。在此过程中,"四寨六团"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辖区,有政区之实却无政区之名。又因同知久不驻该地,"四寨六团"在此后一直面临着行政治理的困难。清初,"四寨六团"的地方秩序已经失控,清廷付出惨痛的代价后才将"四寨六团"的叛乱平定,并实设宁明州知州对该地进行专治管理,然而在善后措施中又使原思明土府同知兼管上石西州事务,使得当地又出现一个畸形的辖区——明江厅,并影响了民间记忆与官方书写,以至于明江厅似无政区之实却存政区之名。  相似文献   

19.
在澳门的居民中,华人占97%,外籍人士占3%。华人中除了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外,来自内地各省区的居民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在外籍人士中,除葡萄牙人外,还有许多其他外籍人士。这种复杂的人口构成使澳门的婚俗颇具特色。以前,华人的婚礼不论贫富,新郎都要在结婚前夕举行“上头”仪式。在迎亲那天,男方家一般要按照择定的良辰准时起轿,到女方家去迎接新娘。新娘当天头戴凤冠,身穿鲜艳的中国传统婚服,等待迎亲花轿的到来。花轿返抵男家后,只有当新郎踢了轿门以后,花轿才能打开。接着新郎用折扇在新娘头上敲一下,表示新娘入门后要“听话”。澳门…  相似文献   

20.
正乌当古银树群主要分布在贵阳市乌当区新堡镇黄连村的枇杷寨、田坝寨、瓦窑寨、柿花寨和建寨等村庄,总数为10多棵,大多需数人才能合抱。根据树龄判断,分别在500-1000年之间,至今仍生机盎然、枝荣叶茂,一到深秋,满树满地的黄叶与梯田的稻谷,坡上的玉米相互映衬,绘就着十里八寨的丰收图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