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地方社会广泛地分布着豪族大姓,无论在中原核心地区,抑或在边陲地区,只是正史不一定以大姓、豪人、豪族称之而已。笔者认为地方豪族大姓早已融入官僚系统,成为郡县掾吏,乡里亭长,甚至已是百石以上的地方长吏,其家族成员散布在官僚结构之中,有广大的关系网络。本文尝试从亭长及其部下切入,认为负责逐捕盗贼的亭长,以及其部下求盗、亭候、亭父等人,其出身颇有来自地方大姓者,当中谨守法规的亭长也有些像循吏的爱民,惟具体的事例说明,有部分大姓合谋犯法,仿如群盗。笔者考察边陲地区的盗贼作恶为乱的情况,当中盗贼、群盗,也颇以地方大姓为首,因此笔者认为盗贼、群盗与地方大姓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间有很多是重迭的。  相似文献   

2.
位于四川省东部的乌江流城和酉水流域,即今四川省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彭水、黔江、酉阳、秀山等县,历史上称“酉阳州”,古为“蛮蜑聚落”,与鄂西,黔东北及湘西地区相邻,旧属“五溪蛮”地。为探索“五溪蛮”历史和川、鄂、湘、黔交界山区的民族关系史,笔者受四川省民族研究所之派遣,于1983年秋冬时节到上述地区作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古和民族调查,现仅将川东乌江流域悬棺葬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悬棺葬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溪蛮丛笑》成书于南宋徽宗年间(具体时间不详),是一部以条目体例形式写作的学术著作,它记述了12世纪前后中国沅江流域(古代称五溪蛮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物古迹、土产方物及一些音乐活动等,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各民族文化及音乐事象提供了丰富的佐证材料。由于《溪蛮丛笑》中的资料来源于朱辅的实地调查,因而具有明确的时间断代依据和比较清晰的地域分布依据,因而其资料的可信度和准确性都超过了同时期的其它典籍,具有较高的音乐学价值及其他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中华大姓中,陈姓列第五位。陈姓是中华大姓中繁衍和分化能力最强的姓氏。从陈姓中分化出的姓氏有60多个,其中胡、田、孙、姚、袁、夏、陆等也都是前100名的中华大姓,如果把这些姓氏人口加在一起,数量十分惊人。与位列中华第一大姓、源于陈地鹿邑的李姓相比,我们会发现,李姓的特点是外  相似文献   

5.
张忠培  余静 《北方文物》2011,(1):107-110
今天,我主要谈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如何认识东北考古的历史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的历史,是以安特生于1921年6月发掘沙锅屯洞穴遗址为开端。中国人对东北地区的考古学研究始于梁思永于1930年发掘昂昂溪遗址。1921年之前所言的考古,均只接近现代意义的考古调查。梁思永对昂昂溪遗址的发掘、资料的整理与研  相似文献   

6.
楚势力进入“五溪”年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溪”[1]地区在战国时期为楚之黔中地,是楚国西南的一处重要战略基地。楚的黔中郡治就设在其境内的沅陵县[2]。由于其战略地位的重要,倍受历代史家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楚文化研究的深入,研究“黔中”的文章也不少,虽在一些问题上存有不同看法,但对推进楚文化的研究和“五溪”地区的历史研究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在这种学术氛围影响下,笔者不惴学术浅薄,特撰小文,就楚势力进入“五溪”的年代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同仁指正。关于楚的势力(指军事、政治势力)是何时进入“五溪”地区的,存有多种意见,有“春秋说”、…  相似文献   

7.
湘西永顺老司城,是古五溪蛮地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土家族地区历代土司衙署  相似文献   

8.
古代沅水五溪地区,近世以为广大到整个沅水中、上游,并将今上游之巫术、渠水视为古五溪之中的雄溪、■溪。据《后汉书》、《水经注》及方志等资料考证,古五溪地域思只限于泥水中游西部一带;雄溪、横滨应是令说陵境内的大晏溪和明溪。  相似文献   

9.
明刊本《明山书院私志》为五溪蛮地区第一部也可能是唯一的一部书院专志,辑录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书院历史,在中国书院文献中地位特殊,但除《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刊文涉及撰者之外,目前尚无专文讨论。本文参考史志数据与明人文集,首次就其建院修志、文本流传、撰者等问题考述成文。  相似文献   

10.
袁成达 《世界》2004,(7):12-15
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的第五年,五年来,中国的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已发生巨大变化,提出东资西进,正当其时。“东资”,指中国东部地区的资本,主要指东部地区的民间资本:“西进”.向西部地区转移进入。东资西进,就是指东部地区的资本源源进入西部地区,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开辟财富创造的新天地,开创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自汉魏以迄唐宋时期,位于今黔西、滇东一带的牂牁,同整个“南中”地区一样,处于“大姓”的统治之下。这些所谓“南中大姓”,固然有不少是从内地迁来的“夷”化的汉族上层,但主要还是汉化的少数族首领。具体到牂牁地区的大姓,见于史籍记载的,主要有龙、傅、尹、董、谢等家族。特别是其中的谢氏,不但是这一地区的豪族,而且还长期担任历代封建王朝的地方官吏,雄长牂牁地区达六、七百年之久。因此,弄清这些家族的由来和发展,不但对于说明当时该地区的民族关系,而且对于探讨这段时期牂牁地区的社会发展,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攸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江流域洣水之滨,是一个经济社会较为全面发展的县。攸县,以水得名。《水经注.洣水》谓攸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自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至今已有2208年的历史,现辖30个乡镇。今按植物系名称命名,将该县梅城镇、黄丰桥镇、柏市镇、菜花坪镇、槚山乡的文化意蕴,作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13.
沅水流域的人民不会忘记这个日子,1996年7月16日,这是1996年我市抗洪史上最关键、最严峻的一天.五强溪,横锁沅江,气势磅礴.五强溪的设计蓄水高程为108米.是日10时,五强溪的流量每秒2.4万立方米,加上区间流量到我市每秒达2.53万立方米,几乎已相当于去年沅水高峰时期的最大流量,而此时的五强溪坝前水位已高达108.48米,入库流量每秒3.5万立方米.水文资料表明:五强溪坝前水位还在增高,入库流量还在增加,五强溪将不得不加大泄流量,沅水流域的抗洪斗争自一开始就是一场硬仗、恶仗、大仗、险仗.  相似文献   

14.
叠溪,这个以地震闻名于世的地方,在茂汶羌族自治县的北部,距县城约五十八公里。汉代在这里设过蚕陵县,五代称为翼针县。从唐代以来,叠溪成为驻兵重镇。1933年地震前,叠溪住有三百多户羌、汉、回等族居民,有驻军一连,加上行商和赶集的共达二千多人。这年8月25日中午时分,发生了七点五级的强烈地震,顷刻间毁灭了这座叠溪城池,幸存者仅有  相似文献   

15.
正和溪,是闽西与闽南交界的崇山峻岭间一个历史悠久、地位特殊的乡镇。位于南靖县北部,九龙江西溪龙山溪的上游。东与华安县接壤,西与龙岩市毗邻,南接南靖县金山、奎洋两乡镇,北与漳平县交界,总面积169平方公里。镇境四周山岭重叠,奇峰突出,中部河谷地带稍为平坦,属山区。主要河流有高才溪、坂场溪、乐土溪、和溪、迎富溪等五条,境内十七条溪涧之水蜿蜒曲折,奔流至下坂平缓处,汇合成大溪流,"合溪""和溪"因  相似文献   

16.
攸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江流域洣水之滨。《水经注·洣水》谓攸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自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至今已有2208年的历史,现辖30个乡镇。今按水系名称命名,将该县丫江桥镇、渌田镇、桃水镇、漕泊乡、兰村乡、湖南坳乡、莲塘坳乡、凉江乡8个乡镇的地名文化意蕴,作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17.
元朝在湖广行省的西部(今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地区)设置15个特殊政区安抚司,通过安抚司对溪洞民族群落进行招抚,对归附的溪洞寨落进行民族群落与地域结合的整合,设置为民族群落地方基层组织"蛮夷官",允其继续统领溪洞民族群落,归属于15个安抚司统辖,形成安抚司——夷官管理体系。这是一种以地域与民族群落混合的管理模式,是元代创设的民族群落与地域结合的民族群落地方基层组织,元朝从而实现了对历代王朝未能深入的溪洞地区少数民族群落的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属“五溪蛮地”,与汉、苗、土家族等各民族杂住。芷江侗族居住在湃水、青江河两岸及许多小溪流旁。有山有水,风光秀丽。  相似文献   

19.
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属“五溪蛮地”,与汉、苗、土家族等各民族杂住。芷江侗族居住在湃水、青江河两岸及许多小溪流旁。有山有水,风光秀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华阳国志》与考古发现墓葬分布的对比分析,初步得出汉末西南地区的"汉夷"格局大体上是:蜀郡、犍为郡、广汉郡、巴西郡、梓潼郡、汉中郡,并巴郡、巴东郡的长江沿线,汉嘉郡东北部至东汉时已有大量汉族分布;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虽无大姓、士女记载,然为秦汉汉族移民重要区域,当以汉族为主;宕渠郡、巴郡和巴东郡的长江以北,并朱提郡、平夷郡、平乐郡、建宁郡、晋宁郡、夜郎郡地区,有较少数量的大姓、士女,这些区域不仅有大量"夷"的分布且体现为汉族聚居地区"汉夷共处"的格局;《华阳国志》余下区域,多只有局部且数量不多的大姓、士女、室墓、崖墓的分布,当是以"夷"为主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