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一老了就爱唠叨,三天两头地在房里嚷嚷,让人不得安宁。我爸就是一个爱唠叨的父亲,妈妈都嫌他,说他比妇女都能说!所以他就特别令我厌烦,闭不上的是他那张爱唠叨的嘴。听!他又在房里嚷嚷开了!每日三"醒"五声父亲爱唠叨已是常有之事,每天总要挑我妈和我的"刺儿",嘴里老爱挂着这样一句话:"不提醒你的话,你就不长记性!"每次看到我做错了事,他就张开了那大喇叭,放着洪亮的声音,左邻右里都能听得见。  相似文献   

2.
家长与孩子无论在人生观、世界观,还是兴趣爱好方面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父母们越想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唠叨也越发没完没了。于是,孩子们便总结出了唠叨的十大烦,以此让父母们有所重视和改变。16岁是花季。花季中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们对世界有了最初的体验和认识,对于父母的管教开始有所反感。父母也有说不出的苦衷:孩子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多说两句行吗?可是,你知道你说过的话有让孩子“烦”过的吗?个人小金库——父母偏要清点盘算,烦!孩子们打小知道经济是大问题,钞票是样好东西,每回拿了压岁钱都乐呵呵的。但是,父…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成长不烦恼,长大感觉好。”从青少年心理成长的角度来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好强、独立、渴望成熟、渴望被人承认,所以对父母的唠叨、罗嗦就特别敏感,乃至厌烦。一般来讲,在家里大多是妈妈爱唠叨,因此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要来探讨一下如何看待妈妈的唠叨。今天我们请来了南京市某中学初一学生杨芳和她的妈妈。杨芳说她和妈  相似文献   

4.
曾自 《世纪》2022,(3):18-23
<正>这篇文章,是写我小时候保姆的故事。保姆叫李佩,清代贵胄家族儿媳。新中国初建时,走进毛泽东的秘书、我的父亲田家英的家庭,走进中南海十七年。当国家陷入动荡苦难的时候,她为受难者的儿女搭起了避风的港湾。我的父母尊重、感激她。父母尊敬她1950年1月30日,姐姐出生了。新中国成立初是供给制,母亲所在机关统一给生了孩子的领导干部找保姆,就这样李佩到了我们家。我的父母都是抗战时期的“延安人”。母亲董边最终从事妇女工作,  相似文献   

5.
家长与孩子无论在人生观、世界观、还是兴趣爱好方面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父母们越想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唠叨也越发没完没了。于是,孩子们便总结出了唠叨的十大烦,以此让父母们有所重视和改变。——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6.
<正>一、青少年时代我与父母相处的青少年时代,是在贵州都匀渡过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渡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今天想起来还历历在目。我们兄妹七个,加父母共九人。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生活,毫无其他来源。本来生活就十分困难,儿女一天天在长大,衣服一天天在变短,而且都要读书,开支很大,每个学期每人交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牙托     
父母亲是在我读初中时离异的.原因是人到中年的母亲患了更年期综合征,特喜欢唠叨,且事无巨细都要管,父亲劳累一天回到家耳根却没有片刻清净,以至于父亲一听到母亲唠叨的声音就会害怕.一次吃晚饭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盲点     
新移民来到加拿大,第一关是语言关。到政府免费的语言学校去学习,效果不太好,因为老师注重语法,而中国人最要命的问题是听和说。听,可以听广播看电视;说就不好办了,你连听都听不懂,谁跟你说?但是有一个免费的机会,几乎每家都有的,有的父母能够妥善运用,而有的父母  相似文献   

9.
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无论是对中学生,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小时候活泼可爱又听话,现在长大了,我们的话听不进去了,你还没讲几句,他(她)就烦了,他们有什么事也不想让我们插手,但他们毕竟是孩子,我们怎么能不管呢?”孩子也会带着怨气说道:“父母太唠叨了,同样的话会说好几遍,什么事都想问、都想管,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你们能不能少烦啊!”那么,孩子与父母间冲突与  相似文献   

10.
这本是一个34岁的大孩子在夏天沿着美国的公路游玩时拍下的照片。“瑶,嘘——那只大猫不让我们看她的小猫。”她和一群路上遇见的美国小娃娃在一起玩,跟着她们,悄悄地去看母猫和才出生不久的小猫咪,听她们用稚嫩的声音唱歌给她听,看她们飞跃起来跳舞给她看,接受邀请去她们家里吃饭。  相似文献   

11.
人有抱怨的习惯,却不知道这个习惯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的麻烦。夫妻相互抱怨,能永久恩爱吗?儿女对父母抱怨,父母会甘心情愿付出爱吗?下属对上司抱怨,上司会欣赏这样的人吗?过去的帝王,对于抱怨的臣子不但冷落以对,臣子甚至还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抱怨之害,尤有甚者,列举如下:一、抱怨是丧志之始:人一旦心中满怀  相似文献   

12.
发现     
刚出生当我第一次睁开眼睛到这世界时,发现周围有许多的人围着我,还对我微笑。真不明白他们在想些什么。这是我的第一个发现。五岁大了一点,发现这世界真美好,我是全家的中心,大家都围着我在转,这种感觉真好!天是蓝的,草是绿的,我是公认最聪明的,同时也是最厉害的,连老爸也常被我揍趴下。十岁周围的人真烦,一天到晚都跟着我干什么?我发现自己有点变了,总是不愿和父母在一起。我不喜欢妈妈的唠叨,不喜欢出去时被她牵着手,不喜欢爸爸帮我检查作业,不喜欢……我想要独立!  相似文献   

13.
每一周,他们都准备了新的诗作,欢喜、兴奋而谨慎,默默等候发出自己的声音。每一周,总有那么些话,对现实世界无用和无声的声音,是必须讲给自己听的。  相似文献   

14.
寝室风云录     
一提起住校,每个人都会脱口而出——"苦"!没错,我们才十五岁,才度过了十五个美妙的春夏秋冬。十五岁的我们,还不能离开父母,但却要学会独立。但我们的寝室可谓是卧虎藏龙之地,每个人都能"舞刀弄枪",各有各的七十二般技能。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相似文献   

15.
忆父亲     
每年清明,我们兄弟姐妹4人都要相邀一起去凤凰山公墓给父母上坟,今年也不例外。看着松柏成林的山坡,父母静静地躺在那里,往事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6.
这一代的父母,几乎都是听着《狼来了》的故事长大的,童年的故事还未淡忘,就轮到了他们开始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了。其中,《狼来了》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目,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他们怕孩子撒谎,就像当年怕狼来了一样。可是,这个世界上有从来没说过谎的人吗?如果说谎是孩子成长的必然阶段,那我们是不是没有必要那么紧张?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孩子说谎这种行为视而不见,相反要高度重视,找到“病根”,知道了孩子为什么撒谎,才能保证药到病除。幻想型撒谎一个3岁多的女孩,在楼下与阿姨聊天:“妈妈正在给我做西餐,妈妈做的西餐可好吃了!”其实…  相似文献   

17.
磁带和海带     
女儿俞悦含今年两岁,我给她买了个录音机,还买了一些音乐磁带。一天,她正在听歌,听了一会儿就没声音了。我正  相似文献   

18.
正那天,在QQ群里,有人抱怨:"每晚都要强打精神给孩子讲故事,累死了,当父母不容易啊。"一向不按常规出牌的冷月说:"我女儿识字了,我懒得给她讲故事,我让她自己看故事书,看完了还要讲给我听。"群里马上有人指责她这个当妈的偷懒,不尽职。我却很赞赏她这个颠覆传统的方法,父母能给孩子讲故事,为啥孩子就不能给父母讲故事呢?我马上实施,原本每晚都是我给儿子讲故事,现在,我要求他给我讲故事。  相似文献   

19.
从前,在一个高寒山寨里,住着两个弟兄,哥哥叫腊门,弟弟叫腊迪。腊门长到十八岁、腊迪长到十二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了。父母只给他俩留下了一间破草房、一把砍刀、一张弩弓,还有妈妈陪嫁时的一对银手镯。弟兄俩只好吃糠咽菜,苦度日子。哥哥腊门是个好吃懒做的人。父母一死,他就把活路、家务事都推给腊迪一人去  相似文献   

20.
苏秀 《文史博览》2006,(2):16-20
邱岳峥——我们配音演员的骄傲 每当我遇到陌生人,对方知道我是配音演员时.就会说一句“你们厂邱岳峰的声音真好听”。其实邱岳峰的声音一点也不好听,可是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他的声音好听呢?我想.可能因为他配的人物都那么贴切、那么鲜明.给人一种艺术上的美感,让人觉得他声音好听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