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要培养孩子有爱心、懂得照顾别人、善于与人交往,什么方法最有效?是讲道理、培养习惯,还是为孩子做出榜样?为什么同样的方法有的人用有效,有的人用却无效?其实,一种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关键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在什么样的亲子关系中运用。  相似文献   

2.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进入初中后,就不太听父母的话,有的还总和父母对着干,你让他(她)往东,他(她)偏往西。如小夏的父母对儿子疼爱有加,尤其是母亲,对小夏简直是从头到脚呵护得无微不至。小夏从小是公认的乖孩子,穿什么衣服,和谁一起玩,空闲时间怎样打发,都听父母的。可是上初中后,小夏越来越觉得自己在生活中几乎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他想,长大了,我不能一切听父母安排,我要独立。因而父母买的衣服小夏不穿了,自己买牛仔服穿;父母叫他双休日在家温习功课,他却伙同几个同学外出游玩,甚至进游戏厅、录像室;  相似文献   

3.
任何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会犯错。处于成长中的孩子更是如此。而批评是帮助孩子看到缺点、认识错误的最佳工具。因此,它几乎是每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的一项措施。然而,批评又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促使孩子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不断进  相似文献   

4.
孩子上小学五六年级或者进入初中后,自认为长大了,往往父母的话很难听进去,有的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与父母对着干。那么,我们父母应怎样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呢? 一、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并非有意与我们父母作对,有意气我们父母,而是他们在体现不成熟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5.
回家跟老人听故事 谁都爱自己的家人,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我喜欢跟老人聊天,回家聊天,是我关心老人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李某年仅15岁,南京市某中学学生,父母离异后随母亲一起生活。母亲下岗在家,仅靠外公、外婆的退休工资维持日常开支。李某的母亲在感情上、生活上遭到双重打击后,深感无力抚养孩子,便对其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而李某的外公、外婆也认为,父母的离异已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不幸,只有给予更多的关爱才能补偿其内心的创伤。这种无原则的溺爱和放任不管交织在一起,久而久之造成了李某惟我独尊、自高  相似文献   

7.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长的榜样,在眼下竞争激烈且残酷的教育市场中,不少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了无限希望。但是,孩子能否达到理想的那样,家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此,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成功的家长管三代”。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是孩子在教育市场中参与竞争,不如说是家庭教育的竞争。那么,在这种必须面对的态势下,家长怎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 支持孩子“异想天开”有位家长说过这样一件事。那时他常领着上小学的儿子去池塘摸鱼。摸鱼前,他吩咐儿子摸鱼时不要弄出声,如果弄出声,鱼就会往深水处跑。有一天,儿  相似文献   

8.
高考前,一对父子来心理诊所咨询。父亲对医生说:孩子去年高考仅以几分之差落榜,原因是考前几天失眠,影响了正常发挥,今年又至关口,我担心他会像去年那样,所以提前给他备了安眠药,再带他来做心理咨询。儿子对医生说:可能我父亲有心理障碍,他应该看心理医生,一到临考,他先“上火”,整天吃不好睡不香,为我忙得团团转,他越这样,我越不知所措,如果不当回事,或许我会轻松些。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一个较典型的因暗示导致不良后果的例子。在高考临近时,这位父亲不同以往的言行,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消极暗示作用,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广泛地、毫…  相似文献   

9.
我的女儿是1987年出生的,属兔。女儿3岁之前,我们一直住在大学教师住的筒子楼里。我们双方的父母都不在当地,爱人任教的学校与我城东城西相距十公里,必须早出晚归,我上课的地点在分校,一大早就要赶班车。我们住在三楼(顶楼)朝北的房间里,公用厨房却在一楼,为了做饭、烧水、晒衣物,我不停地在楼梯上奔波。我告诫自己,无论多么辛苦劳累,都要乐观,决不能让孩子受委屈,更不能拿孩子出气。无论她犯多大的错误,都要和她讲道理,决不动手。我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0.
经常听到许多父母抱怨自己的水平低,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智力。其实并不是说非得父母的水平很高才能够教育好的孩子,智力培养并不等同于知识教育,不等于教给孩子多少英文单词或多少数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最不满意父母的12种行为中,“说话不算数”占43.6%,排在首位。这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05年全国调查中的发现。笔者曾收到这样一封孩子的来信:我爸说,只要我考了前5名,他就带我去坐过山车。可我真的考了  相似文献   

12.
在有些家庭,孩子听父母的话,能自觉地将家长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学习和成长的内在需要,父母对他们似乎不需要操多少心。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亲子关系密切,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有比较高的威信,孩子喜欢家长,自然,家长的话就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容易转化为孩子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青少年家庭暴力的报道屡见不鲜。是什么让花季少年将拳头挥向自己的父母,许多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共同的诱因。面对孩子的暴力,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解铃还需系铃人,让青少年远离家庭暴力,家长需要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朝圣者行走在通往圣地的路上,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大多数人显得疲惫不堪,有的甚至气喘吁吁。人群中,一个小女孩特别引人注目。她步履轻盈、神态自若,肩上伏着她的弟弟。大家感到很奇怪,问小女孩:"你为什么不累呢?"小女孩微微一笑说:"你们背教育专家:贾容韬  相似文献   

15.
仪征张女士:我和老公平时工作特忙。在女儿小学三年级时,就把她送进了某民办外国语学校(寄宿制)。几年后,我们发现孩子性格非常内向,成绩很差,自卑感也很强。今年升入初中,我们把她接到身边,试图想通过努力,改变孩子的这种状况。但由于成绩差,在班上排名倒数,孩子总觉难看,几乎丧失了学习兴趣,常常说些丧气的话。我每每听到这些,心就像刀割一样痛,自责和后悔也越发强烈……主持人:张女士,恕本人直言,在孩子如此小的年龄,你们就送去寄宿,显然是错误和不理智的,付出的代价也自然沉重。孩子年龄太小,其能力无法适应陌生的环境,导致在日常中遇到重重困难无法及时向家长求助,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16.
在育儿过程中,孩子的健康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但有时疾病总是不期而至。面对发烧的孩子,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由于缺乏对发烧症状  相似文献   

17.
贾容韬 《南京史志》2011,(13):11-12
心理学研究表明,作为一个社会人,所有人都害怕孤独、寂寞。人人都希望归属于某一群体,比如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社会团体等。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爱和帮助,从而消除孤独感、寂寞感,获得安全感。一句话,人人都需要归属感。人是群居性动物。他们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在对自己至关重要的群体里找到适合  相似文献   

18.
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将某一特定的任务指定给某一孩子去干。轮流去干某些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最没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检查孩子的工作质量。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列出父母应做的事情。不能让孩大部分美国孩子常做的家务劳动有以下几种:一、帮助父母安装或修理一些旧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的技能都与阅读、数学、逻辑、信息和组织能力有关。二、帮助父母换掉水笼头中用旧的垫子、更换保险丝、安装挡风窗户、修补破损的楼梯。在做这些工作时,父母往往把自己的一些生  相似文献   

19.
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将某一特定的任务指定给某一孩子去干。要知道,大多数孩子难于去完成需要一个多星期才能完成的工作,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  相似文献   

20.
父母都希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具有正确的性观念,但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该怎样去引导。“怎么说得出口呢?”他们想,“要是有一个这方面的好老师就好了!”其实,这些家长没有意识到——你自己就是孩子第一任且是最好的性教育老师。别担心自己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知之不多,不能很好地教孩子,其实比性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性榜样的树立。孩子可以从各种媒体上了解到许多性知识,但日后仍旧可能成为一个对性有着歪曲理解的人。父母的言谈举止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因为孩子们潜意识中的异性原型就是他们的父母,擅长察言观色的孩子正好藉此深刻领悟父母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