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arylene膜层对青铜文物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对青铜文物进行更好的保护,研究发现性能优越的封护材料是文物保护界关注的问题。我们通过对Parylene膜层性能的研究并与其它常用涂层材料分析比对,认为使用Parylene涂敷技术对青铜文物进行涂敷封护,特别是对一些器形复杂,器物的内部表面没有暴露,常用保护涂层不便实施的文物,该涂敷技术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封护措施对文物保护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封护保护能有效阻隔环境因素(水分、氧气、空气污染物)对文物的影响,提高文物的耐腐蚀性。目前丙烯酸树脂B72和有机硅在文物封护领域应用较多,它们对于馆藏文物的保护有显著的效果,但它们的耐紫外性能不佳,不能很好地满足户外文物长期保护的要求。近年来氟碳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耐老化性,已逐渐受到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重视,本工作选择了一种新型氟碳材料F2311型氟橡胶作为研究对象,近年来已有将氟橡胶应用于金属文物、陶器、彩绘、壁画等文物封护保护的报道,但报道多侧重于应用,未见从理论方面验证或考察氟橡胶保护效果的研究。为了研究氟橡胶的耐老化性和在文物封护领域的适用性,本工作选用了丙烯酸树脂B72和2种有机硅涂料(分别为正硅酸乙酯和工业成品KSE-OH300)作为性能对比研究,通过紫外加速老化实验对它们进行了长期老化测试,利用红外、接触角、色差仪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1)新型氟碳材料氟橡胶具有较优的紫外线耐受性,其在长期的紫外照射作用下颜色、结构和疏水性能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推测氟橡胶能够长期用于文物户外或户内封护保护,特别是针对处于复杂存储环境的文物保护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B72在紫外照射下会发生氧化降解行为,红外证明这种降解反应在紫外照射初期就开始发生了,B72在紫外光下氧化降解导致封护膜发生黄变,在文物表面造成色差,推测B72不适用于户外文物的长期封护保护;3)2种有机硅类材料成膜后疏水性能一般,且在紫外辐射下结构趋于不稳定,外观也会发生黄变,推测这2种有机硅同样不适用于户外文物的长期封护保护。本工作通过评估材料的耐紫外性能来考察它们的耐老化性和在文物封护领域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氟碳材料氟橡胶与B72和2种有机硅相比,具有更优的紫外线耐受性,该考察结果可为文物封护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氟碳涂层有良好的耐候性、抗腐蚀性,作为文物封护材料在我国已经得到了一些应用,然而按照工业方法直接实施封护,不能很好满足文物封护保护低光泽度、可再处理等特殊要求。为此,对氟碳涂料在铁质文物保护中的实施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一系列氟碳涂层的封护性能,测试了涂层的机械性能、防腐性能、耐候性能和热性能,使用红外光谱对暴晒前后的涂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氟碳涂料中添加纳米二氧化硅和采用复合涂层可以有效的保护室外铁质文物,二氧化硅的加入提高了涂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文物保护研究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分为三大类,即科学问题、技术问题与工程问题。其中,科学问题是不同文物间共有的原理性问题,是解决技术问题的基础。科学问题的解决,对完善文物保护学科基础理论体系,整体化、全面化保护文物以及传承创新传统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文物保护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有三,一是文物实体老化脆弱机理研究;二是保护材料与文物实体材料作用机理研究;三是保护效果的科学评价。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在文物的实体加固中,这三个问题得以充分体现,从研究文物材质的脆弱原因入手,在明确文物实体脆弱机理的基础上,根据文物实体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以及文物实体材料和保护材料的作用,进而探究保护材料的筛选与保护方法的确立,经过多因素协同作用下文物实体的健康测评,才能判断保护效果是否实现了文物保护的三大目标——维持文物的稳定性、保证文物的真实性、维护文物的完整性。此外,我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多项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中存在着大量被忽视的科学问题,影响了传统文化的科学传承与发扬。由此可见,深入研究文物保护领域的科学问题,对解决文物保护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交流阻抗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化学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本工作将交流阻抗技术应用于研究铁质文物封护剂的性能。为了更好研究封护剂的耐蚀性能,运用交流阻抗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用该技术对铁质文物复合封护剂与聚氨脂乳液封护剂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证明,复合封护剂的性能优于聚氨酯乳液。实验结果提示,交流阻抗法为文物封护剂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由于室外金属文物保存环境的特殊性,封护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护方法目前被广泛的应用。本文详述了室外金属文物封护的一般过程,并对应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地保护石质文物,研究合成了一种氟硅-丙三元共聚的石质文物封护涂料,并用HDI三聚体进行交联,测试分析了氟-硅-丙封护涂料的吸水率、附着力、耐腐蚀性、耐老化性等,还用红外和电镜对涂膜进行了表征测试。经分析研究表明,研究的氟-硅-丙封护涂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候性,同时形成的涂膜无色、透明,有较小的孔隙,能够满足石质文物的封护要求。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部对灵台八十件青铜器进行了科学的保护与修复。在工作中,首次应用了在六偏磷酸钠稀溶液中超声波清洗青铜器这一方法;对锌粉转化封闭有害锈方法进行了改进;选用ParaloidB-72材料做为青铜器苯骄三氮唑处理后的封护材料。这些技术方法与其它方法相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药品,并取得了的显著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封护材料对于保护铁质文物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以灵沼轩建筑钢板锈层为参照点,将实验基体表面状态分为:无锈光洁表面,喷砂除锈表面,锈蚀未处理表面。对不同表面的试样封护处理后进行实验室加速腐蚀老化,对其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初步建立的一套封护剂工艺流程评价体系可以综合地、全面地、定量地区分铁质文物表面封护剂耐久性、防护性能的优劣;利用初步建立的评价体系,对有关厂家为故宫灵沼轩提供的三种封护剂氟橡胶(GA)、氟硅橡胶(有机硅涂覆试样后再涂覆硅橡胶)(GB)和氟硅橡胶(单宁酸擦洗试样后涂覆氟硅橡胶)(GC)进行筛选,在第二阶段客观地评价出GB的防护性能明显优于GC和GA的防护性能,但GB封护剂的应用还有待下一阶段的检测。封护剂保护的光洁表面、喷砂表面和锈蚀表面状态试样经腐蚀老化后得到的实验结果差别很大,三种表面状态的选择对于封护剂的综合评价都是必要的。光洁表面状态的试样可以客观地呈现出封护剂的评价结果,同时带锈的表面状态,也接近于文物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0.
陈安道 《丝绸之路》2013,(24):56-57
由于铁质文物的化学性质相对活泼,加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侵蚀和复杂的环境变化,遗留下来的历代铁质文物都面临着严重的腐蚀危险。为了使这些珍贵的铁质文物更好地保存下去,文物工作者有必根据铁质文物自身的性质、腐蚀现状和保存环境求,采取除锈、脱盐、磷化、钝化、表面封护等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金属文物保护——全程技术方案》由许淳淳(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和潘路(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主编。该书针对青铜器、铁器、金器、银器、锡器、铅器等金属文物,首先简要阐述文化遗产的作用与价值、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发展动态,接着介绍出土金属文物的考古现场保护,深入分析金属文物的腐蚀破坏原因、腐蚀产物的分析方法,全面介绍金属文物保护方案的制订及保护处理方法、表面封护材料和工艺,详细列举青铜器的修复技法。还对海洋出水金属文物的保护、金属文物的保存和展示环境以及如何通过控制环境来延长文物的寿命做了简明介绍。  相似文献   

12.
龙门石窟擂鼓台南洞部分佛像风化开裂严重,为了有效地保护这些佛像,探讨微裂隙造像加固封护的方法,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封护法对其中一尊开裂严重的宝冠佛像进行了试验性加固。结果表明,用这种材料进行封护不仅能够满足微裂隙造像加固的需要,而且操作简便,安全性好,是一种可行的加固封护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物作为人类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属于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文物保护科学作为一门技术科学,其主要是对文物保存环境、文物材料性质及文物修复技术进行研究,从而使文物能够更长久的保留下来。文物保护科学更注重对文件物保存和利用。文中通过文物保护科学的内容,对文物保护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室外铁质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深受国内外学者及观众喜爱,然而其安全保存及保护修复却是考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晋祠对越牌坊前雄狮保护修复,在室外铁质文物残缺补配,封护材料的选择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操作意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文物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可持续的问题,如保护修复技术和材料对文物造成新的破坏,修复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及产生废弃物,公众参与和监督不足等。这些问题日益凸显,与当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文物保护修复,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文物,实现文化传承,也是实践绿色发展、推进文明生态建设的应有之义。本研究拟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当前文物保护修复存在的不可持续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文物保护修复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基于此,本研究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于文物保护修复领域,通过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对策,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推动文物保护修复在材料技术使用、资源利用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更好保护文物、传承文化,也将促进文化生态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石质文物修复操作程序,包括清洗、加固、粘接、补全、灌浆、封护等环节,修复时往往不采取单一的方法,应根据具体要求采取综合手段。在实施石质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必须要遵循文物保护的原则和程序。本文对修复操作程序与评估方法进行评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石质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是无价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势在必行。现阶段封护材料主要是有机高分子和一些在位聚合低聚体材料,高分子封护剂由于渗透性差、固化应力大等原因应用已被限制,低聚体以其良好的渗透性,无固化应力,与石材相容性好等原因受到更多的应用。研究了一类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OS)、正硅酸乙酯等为单体、溶液缩聚的硅酸酯低聚体石质文物封护材料。探讨了单体用量对硅酸酯封护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硅酸酯封护材料的附着力、憎水性、透气性、耐可溶性盐、耐酸碱老化以及耐紫外光老化等分析测试,还进行了红外、扫描电镜等分析。通过试验分析表明,聚合过程中,MTEOS用量控制在40%(wt)时附着力及接触角达到最佳。封护后试样的耐酸碱性、耐可溶性盐、耐紫外光、透气性和抗冻融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果表明研究的硅酸酯低聚体材料能够满足石质文物的封护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由于银器对于环境中腐蚀介质的敏感,致使大部分银器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变色和锈蚀。在出土文物中,此现象表现犹甚。笔者就自身所从事的“文保”工作角度,向读者介绍有关对银器锈蚀变色的成因、除锈的方法和进一步封护又对文物无害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纤维素-壳聚糖共聚产物对石质文物封护保护的可行性,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将醋酸丁酸纤维素(CAB)与壳聚糖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纤维素-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同时研究了纤维素和壳聚糖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条件:引发剂K2S2O8浓度1.5mmol/L,预处理温度40℃,时间2h,纤维素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2: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8h,交联剂0.12mL,总液体积100mL。分析了纤维素-壳聚糖用量对石质文物封护材料的性能影响,并且对石材试样进行模拟试验,测试分析了色差度、光泽度、接触角、附着力、透气性和耐老化等性能指标,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纤维素-壳聚糖接枝聚合物浓度为15%的封护材料保护后,石材试样保持了原有的质感、光泽、颜色,并且憎水性、耐老化性等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对石材试样具有良好的封护效果,为天然高分子在纸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李立  李娟  相建凯  张亚旭 《文博》2024,(1):97-105
大量青铜文物在考古发掘出土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劣化,其健康遭受威胁。科学评估出土文物的健康状态,不仅是文物现场提取、包装和运输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也是后续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基础支撑。本文从评估指标、分析手段、评价方法等方面对考古现场出土青铜文物健康评估进行探索,尝试建立了一种考古现场出土青铜文物健康评估方式,并应用于咸阳机场考古工地,验证了评估方式的可行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示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