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汉“长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秦汉四百多年时间中 ,“长吏”的含义有过变化 :秦及西汉时期大致指县令长、丞尉等县级官吏 ,但西汉有时也仅指县令长 ;到东汉时期则转为郡国守相和县令长等地方行政首长 ,而不及其佐官。秦及西汉时期 ,“长吏”还没有完全专有名词化 ,故还有用作“大吏”和“上级官吏”之意 ,到东汉则基本为地方治民长官专用了。而都官长丞和侯家丞自始至终没有被包含在长吏的含义内。这从尹湾汉简所载东海郡县长吏和都官长丞、侯家丞的迁转差异中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居延汉简所见侯官少吏的任用与罢免李天虹根据文献记载,汉代官吏因秩次而有长吏、少吏之别。《汉书·百官公卿表》序云:"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  相似文献   

3.
史话  焦彦超 《北方文物》2022,(1):94-101
辽东属国设立于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设置的主要背景在于东汉初年乌丸的内附,直接原因是安帝时期鲜卑与高句丽对幽州的侵扰。辽东属国首县昌辽(昌黎)经历了从西汉辽西郡东部都尉治所,到东汉初辽东郡西部都尉治所,最后到辽东属国都尉治所的变迁。东汉末年,辽东属国废于公孙氏政权。曹魏灭亡公孙氏政权后,鲜卑内附,复置辽东属国,后改其为昌黎郡,并为晋所继承。  相似文献   

4.
汉献帝之前的两汉大部分时期,公府掾史迁转为县令等六百石职官需要经过举高第等中间环节,而东汉末三国初,则直接由公府掾史升为县令,且多有以公府掾史直接迁为郡守者。同时,郡守县令长等亦频繁迁入公府任职掾史。这种不次迁转,实质上提升了公府掾史之秩级(或品第),是曹操等权臣借助东汉末年政治动荡,剪裁汉代旧有的辟除制度而出现的新变化。这种变化当非临时之制,而是影响到政治制度层面,魏、晋、宋官品等当都承袭了此种变化,从而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58年,山东滕县城东桑村公社西户口一座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画像石,其中229号画像石在六博图中有题刻,标注对弈者的身份,颇为特别。对弈人物左侧题刻的第二字旧多误释,或释"良丣(卯)丞",或释"良成丞",皆与字形不合。此字其实是刻划得有些走形的"邪"字,所谓"良丣丞"、"良成丞"当改释为"良邪丞"。"良邪丞"即"琅邪丞",系指东汉琅邪国琅邪县的某位县丞。右侧题刻"武阳尉"中的"武阳",旧认为是东海郡武阳侯国,但画像石所在墓葬年代为东汉延光元年(122年),此时武阳侯国早已除国且并入郯县,几乎不存在书于画像石上的可能。此"武阳"其实是指与琅邪国接壤的泰山郡南武阳县。南武阳县一度曾划归琅邪国,如果画像石所绘"武阳尉"与"琅邪丞"的对弈是真实事件,则最可能发生于南武阳、琅邪两县同属琅邪国之时。  相似文献   

6.
据里耶秦简,秦洞庭郡迁陵县的粮食来源主要包括本县田租、公田产出、外县输入三部分。迁陵县对个体人员的粮食支出分为供给、出贷两类,供给的对象包括官吏、戍卒、刑徒及刑徒的婴儿、冗作等,出贷的对象则主要是戍卒。与迁陵县的田租收入相比,仅官吏及刑徒的口粮年支出量就颇为巨大。仓、司空、田官、尉官、启陵乡及贰春乡是迁陵县支付上述人员粮食的机构,这些支出机构与支付对象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受支付对象的所属机构及工作地域制约。某些特定岗位的官吏负责粮食支出行动,多数情况下见有禀人协助进行粮食支出,至少有一部分禀人是由刑徒包括女性刑徒隶妾来担任的。  相似文献   

7.
2020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子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龚东村北发掘了一批隋唐时期墓葬,可确认为元氏家族的墓葬3座.其中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墓为五天井,带围沟,出土墓志、塔式罐、陶俑等随葬品117件(组).根据墓志内容可知,元大谦为北魏皇室后裔,唐玄宗开元年间任龙门县令;罗婉顺为鲜卑族,本姓叱罗,其家族与李唐皇室有姻亲关系.两者墓志撰文者均为唐汝阳郡王李璡,罗婉顺墓志书丹者为时任长安县尉的大书法家颜真卿.  相似文献   

8.
汉代地方属吏设有负责主持筑路架桥诸事宜的“道桥掾”。此职文献无载,仅见于汉碑材料。论者一般均据《隶释》卷十五《汉安长陈君阁道碑》文末关于“时道桥掾董□□”的记载,认为“道桥掾”是秦汉时“县属吏”中“主管交通方面的诸曹”之一(见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下册,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176页)。然而,汉碑所见“道桥掾”是否只限比例?“道桥掾”是否仅仅限于县置?县之上的郡或相当于郡一级的行政机构是否也设此职?这些问题,显然有进一步搞清楚之必要。今特撰此文,以就教于治秦汉职官史与交通史诸君。考《隶续》卷十一载有《武都太守职勋碑》与《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以下简  相似文献   

9.
2010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洛阳邙山东汉陵区内征集到一枚封泥,形状为方形,封缄方式为方槽式检,背面有三道绳痕嵌入泥中,正面阳文篆书"原陵监丞"。通过与已发现的其它东汉时期的封泥形制、印文特征的比较,明确了该封泥的时代。"原陵"作为东汉的第一座陵园,目前具体位置并未确定;"监丞"为东汉陵园食官"食监"的副职,主要负责祭祀,因此,"原陵监丞"封泥的发现,对东汉帝陵的方位及陵园职官的研究有积极意义。本文还通过已发现的有关两汉时期的封泥、印章,结合文献记载,对汉代陵园职官的具体构成和分工进行了梳理。西汉时期,陵园周边具体的管理机构有陵庙、寝园、陵园,陵庙、寝园有令、丞、郎;陵园除令、丞、郎外,还有校长;食官有令(长)、丞。东汉时期,陵寝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机构减省,不设陵庙、寝园,陵园兼有原来寝园的职能,陵园职官有令、丞及校长,食官有食监、监丞。  相似文献   

10.
明清六种《广东通志》所记汉代岭南职官,包括汉代交州(交趾)刺史、诸郡太守、郡丞、郡主薄、县令、县长以及交趾部别驾、治中、都尉等,比较完整地展现了汉代岭南职官的类型。但各本对汉代岭南职官的整理多有讹误,甚至出现了重新构造个别官吏生平事迹的现象,值得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丹阳郡在西汉至六朝之间的历史时期,逐步成为南方区域发展的中心地区。本文分两汉、六朝两个时期,从郡治迁移、辖县分布、郡县析置、户口增减、侨州郡县分布与设置等方面进行考察、辨析,基本釐清了丹阳郡的政区变迁与区域发展的主要情况。研究表明:(1)自汉武帝时改置丹阳郡以来,郡治先徙宛陵、东汉末年再迁建业,从此历六朝不改,丹阳郡成为六朝时期的"京邑首郡";(2)六朝时期是丹阳郡区域发展的重要时期,辖区变动也最为剧烈;一方面,人口增多,新县、新郡的析置频繁,辖区面积逐步缩小;另一方面,北方侨民的两次大规模南迁,特别是东晋南朝以降,辖区内增置大量的侨州(郡、县),进一步促进了本区的区域开发与繁荣,丹阳郡的区域中心地位也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正黄霸(前130—前51年),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汉武帝、昭帝、宣帝朝大臣,汉宣帝朝丞相。历任左冯翊卒史、河南太守丞、廷尉正、扬州刺史、颍川太守、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相等职,封建成侯。黄霸为官清廉,治政有方,政绩卓著,《汉书·循吏传》盛赞其"治为天下第一"。一、捐官入仕,清廉贤明政声佳黄霸出身于一个豪绅之家,自幼刻苦向学,明习律令,立志做一个有作为的好官,一展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当时官吏的选拔  相似文献   

13.
里耶秦简“守”和“守丞”释义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与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的相互参照和分析,本文认为里耶秦简中县的“守”、“丞”和“守丞”含义不同,它们分别为代理县今、县丞和代理县丞;而迁陵县和阳陵县频繁更换县的代理官员的原因是:(一)县的官员参加战争,(二)县的官员去世、生病以及短期离开官署。里耶秦简也说明了秦朝“守官”制度的完备。本文还对里耶秦简中其他一些称谓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4.
根据里耶秦简"迁陵吏志"的记载,可以考证出秦代迁陵县属"十官"为司空、少内、仓官、田官、尉官、畜官、船官、都乡、启陵乡和贰春乡,乡啬夫为官啬夫之一种。在将迁陵县行政文书与张家山汉简《秩律》比对后发现,县属各官啬夫的禄秩等级均为有秩,迟至汉初还不存在有秩啬夫与斗食啬夫的秩级差别。且岳麓秦简《置吏律》明确规定,不管是县属有秩吏,还是小佐无秩者,均可由县道任除,这与"有秩郡所署"的汉代制度有异。秦代县吏的设置,在西汉后期的居延汉简、尹湾汉简中体现出较大的变化,并最终在东汉中后期定型为县廷设诸曹掾史、乡设啬夫(有秩)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武昌县历史悠久,素有湖北首县之称.其建置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汉高帝(刘邦)六年(公元前201年)建江夏郡,并置沙羡县,县治涂口(金口).这就是武昌县建置的开端.沙羡县属江夏郡,辖今咸宁、蒲圻、嘉鱼及武汉市江南区县,范围辽阔,犹如今天的一个专区.东汉末年,按江南江北分江夏郡为两郡,沙羡县属南江夏郡.  相似文献   

16.
襄阳地区汉代分属南阳郡、南郡统辖,南阳郡属县中西汉设酂、舂陵、筑阳、阴、山都、蔡阳、邓、朝阳县(侯国),东汉分蔡阳县设襄乡县。本文主要依据考古资料对文献所记襄阳地区汉代南阳郡属县县治进行了初步梳理和考证,其中舂陵、筑阳、蔡阳、邓、襄乡五县(侯国)基本与历史文献和历史地理学者研究观点相同,而酂、阴、山都、朝阳四县(侯国)则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7.
县行政长官是古代职官系统中设置最稳定的基层官吏,特别是其官称从秦以来几乎不变,基本是县令(长)变到知县,至今仍叫县长。本文在结合历代县级政区划分的基础上,简要地介绍两千多年来县行政长官的职官(主要是官称)设置变化、沿袭继承而又有变革的特点,及其在广西设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清人杨晨《三国会要》卷10职官下载:“郡置太守,有丞、边郡丞为长史;正心一人;都尉一人,大郡或二人;司马一人。……又有功曹掾、五官掾、上计掾、门下掾、文学掾、文学祭酒、督邮、主籍、主犯、门下书佐、纲纪、循行、干铃下伍伯,多者二百余人”(中华书局1956年版).此段材料中“干铃、下伍伯”当为“干、铃下、伍伯”之误断.如《三国志》卷15载“(刘类)性又少信,每遣大吏出,辄使小吏随覆察之,白日常自于墙壁间窥闪,夜使干廉察诸曹,复以干不足信。  相似文献   

19.
秦与西汉政府在郡国县乡设置过司空,掌管水利、土建工程,役使罪犯劳作,并负责徭役征发和追缴逋贷等事务。朝廷有邦司空、中司空,九卿属下也有监管刑徒劳作的多种司空机构,附设诏狱。西汉末至东汉前期,陆续撤销京师郡县的各种司空部门,仅在三公中保留司空,残存的罪犯劳动组织改称作部。其原因主要是国家统治政策以及刑法、徭役制度发生变化,罪犯劳动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严重下降,致使司空机构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0.
张景碑     
张景碑又称“张景造土牛碑”。现存卧龙岗汉碑亭内。东汉延熹二年(159年)所立。此碑身四周皆残,顶部碑穿隐约可见,穿内有晕弦痕迹。碑文为隶书。现存通高1.25、宽0.54、厚0.12米。残存12行,满行23字,计229字,可识者225字。无撰书人姓名。碑文的文体属于汉代公文体裁。文中“告宛”“告追皷贼曹掾”,凡三言“告”等,按“告”字在汉代公文中,多为上级官吏对所属下级官吏的指示用语。碑文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为南阳郡太守丞“(告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