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孝文帝传》《魏孝文帝传》,刘精诚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248千字。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中国历史杰出的帝王之一,他所采取的均田制等改革措施,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历史学界对于孝文帝的评价,讨论热烈。刘精诚同志的《魏孝文帝传》,分...  相似文献   

2.
万芳珍 《文献》2006,(4):146
近读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第一版)《明史》列传,发现二处人名有误,勘正如下: 其一,列传第二十五(卷一三七)罗复仁传后有"孙汝敬"传,云:"孙汝敬,名简,以字行,永乐二年庶吉士"(下略)."孙汝敬"三字左旁标专名线,即认定为人名,其人姓孙.  相似文献   

3.
《文献》2012,(4)
<正>随着朱子《诗集传》在《诗经》学领域一统天下的格局的形成,元人对《诗集传》进行再注释、再研究的著作不断涌现。就注音而言,《诗集传》仅对《诗经》的个别经文做了释音(采用反切、直音、标注声调或叶音等形式),未及《集传》本身文字,于是兼释《诗集传》经、传文读音的音释本应运而生。一作为准音释本,许谦《诗集传名物钞》出现最早,影响最大,并为后来音释本所取材。许谦(1270-1337),字益之,学者称白云先生,金华人,师从金履祥,二人与何基、王柏合称北山四先生。《诗集传名物钞》八卷,《四库全书总目》称  相似文献   

4.
<正>《道藏·太玄部》尊六《吴尊师传》正文367字,末署"唐礼部尚书权德舆撰",《旧唐书》卷192《隐逸·吴筠传》传文415字,两传全同者353字。特录其全文如下,以便比对(有下划线的为《吴尊师传》多于或异于《吴筠传》的文字,方括号内的为《吴筠传》多于或异于《吴尊师传》的文字,其余为两传全同的文字):吴筠,字贞节,鲁中[之]儒士也。少通经,善属文,举进士不第。性高洁,不伍[奈]流俗。乃入嵩山,依体玄先生潘师正为道士,传正一之法,苦心钻仰,[乃]尽通其术。开元中,南游金陵,访道茅山。久之,东游天台。筠尤善著述,在剡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所著歌篇,传于京师。玄宗闻其名,遣使征之。既至,与语甚悦,令待诏翰林。帝问以道法,对曰:"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枝词蔓说,徒费纸劄尔[札耳]!"又问神仙修[脩]练之事,对曰:"此野人之事,当以岁月功行求之,非人[之]主所当[宜]适意。"每与缁黄列坐,朝臣启奏,筠之所陈,但名教世务而已,间之以讽咏,以达其诚。玄宗深重之。  相似文献   

5.
《旧唐书·孙处约传》纠谬段塔丽《旧唐书》卷81《孙处约传》云:"显庆中,拜少司成,以老疾请致仕,许之,寻卒。《新唐书》卷106《孙处约传》则云:"麟德元年,以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为少司成,以老致仕,卒。"明言处约拜少司成事在麟德元年以后。疑《旧传》...  相似文献   

6.
阎昱昊 《安徽史学》2022,(6):153-160
清代国史馆及民国清史馆在百余年间共纂有八个成体系的清史《儒林传》稿本,其中马其昶所负责的第七次稿的纂修情形一直以来并不被充分了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馆档案中有两册署“马其昶”之名的《儒林传》稿本,是马氏的纂修成果遗存,揭示出清史《儒林传》第七次稿的具体面貌。该稿本是在缪荃孙第六次稿基础上调整修改而成的,内容颇值得关注,如《马宗梿传》《江永传》《戴震传》等传记,呈现出有别于第六次稿的历史书写,反映了马其昶编纂清史《儒林传》的思想宗旨及其对清代学术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正我在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时,引起我特别注意的不是那些回廊阁楼、假山鱼池和衣着、奏章,却是陈列在一个角落的橱柜里的一篇《传牌稿》。是不是林则徐亲笔书写,不敢断定;是林则徐亲自起草,却是可以确定无疑。《传牌稿》,用现今的话说就是通知或通告。那年代没有电话、电报,下个通知就要派人传送。这《传牌稿》文字不长,也只400字;事情也不大,不过是说我要路过你那个地方。《传牌稿》的全名叫《本部堂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本部堂"是林则徐自指,"海口事件"指在广东海口因输入鸦片发生的中英冲突。这事发生在1838年,亦即清道光十八  相似文献   

8.
注《尔雅》之孙炎有二,出于郑门者,为魏之孙炎(字叔然)。关于孙炎的师承,历来有两种意见。其一,孙炎为郑玄再传弟子。胡元仪,《北海三考·师承考》次孙炎于再传之列,《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亦云:“郑君虽未注《尔雅》,而得再传弟子孙叔然之注,正可补其未逮。”张舜微、王利器两先生亦主此说。其二,孙炎为郑玄的弟子。持此说者为郑珍,其《郑学录·弟子目》列孙炎于王经后,宋均、程秉前。我们同意后一种看法,理由如下: 第一,对《三国志》中孙炎的原始记载处理不同。《三国志王肃传》云:“初,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  相似文献   

9.
《新唐书·李谨行传》补阙及考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谨行(619—683年),高宗武后时大将,为陪葬乾陵的十七位功臣密戚中唯一蕃酋出身者。《新唐书》卷110《诸夷蕃将传》中立有《李谨行传》,其传通篇仅215字,为《旧唐书·靺鞨传》之节抄。近年文物考古部门曾对李谨行墓发掘,出墓志一合。然而,不论是《新唐书·李谨行传》抑所本《旧唐书·靺鞨传》,还是新出土之《李谨行墓志铭》,关于其事迹的记载,均语焉不详,不甚了了。有鉴于此,本文从《册府无龟》、两《唐书》、《通鉴》、《云麾将军碑》(即《李秀碑》)等文献中录出有关李谨行事迹、家世等资料,并参照  相似文献   

10.
笔曾在本刊发表《说钱》一,介绍中国历代人关于货币的一些议论。拙发表后,笔又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一月二十日《申报》中发现《孔方兄传》一,在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申报》中发现《孔方兄责管城子》一。这些都是人的游戏笔墨,反映了对货币权力的愤激之情。中国的货币化,这一类字也应占有一席之地。中还提到洋钱。显示出时代特点。现将《孔方兄传》录出,略加注释,在本刊发表,以飨读。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来翻阅缪荃孙等人所撰《江苏通志稿》(1927年影印本),在其《艺文志》的金石部分发现了王德的神道碑,该碑文亦见于《江苏金石志》卷一一、同治《江宁府志》卷九,今据此对《宋史·王德传》错误之处予以辨正。1.关于王德的卒年。《宋史》卷三六八《王德传》载:“(绍兴——引者)二十五年,卒,赠检校少保。”(以下未注名出,处均见《宋史》卷三六八《王德传》)王德卒年与碑文存在差异,神道碑言之凿凿,“上(宋高宗——引者)即位,绍兴二十四年十月……王公寝疾,终于荆南官舍。”可知王德是在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十月去世,且是死在荆南任上…  相似文献   

12.
司徒尚纪教授的《珠江传》是我热切盼望读到的一本好书。几年前,我为写长诗《珠江》时,翻阅了许多关于珠江的史料,为获得一本《珠江志》而兴奋异常,现在一口读完《珠江传》,一股难以抑制的激情在心中涌起,自豪地脱口而出五个字“母爱万古流”。  相似文献   

13.
清官修《明史》过程中对于《王守仁传》的归属及其学术评价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结果以《明史》不立《道学传》。《王守仁传》归入大传不入《儒林传》而告终,争论的背后却隐含了史馆内存门户之见及其尊崇程朱理学的官方主流思想。《明史·王守仁传》主要取材于毛奇龄《王文成传本》、尤侗《王守仁传》、万斯同《明史稿·王守仁传》、王鸿绪《明史稿·王守仁传》。《明史·王守仁传》的成书符合清官修《明史》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4.
《魏志·高句丽传》与《魏略·高句丽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寿《魏志.高句丽传》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魏志.高句丽传》与《魏略.高句丽传》关系密切。本文通过《魏志.高句丽传》与张鹏一辑本《魏略.高句丽传》、《翰苑》本《魏略.高句丽传》史料异同的比较研究,系统地探讨了《魏志.高句丽传》的史料来源与编撰体例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今本《汉书·儒林传》叙梁丘易之授受,于五鹿充宗之师承未作说明,致使梁丘易之传承不能链接。过去,有学者认为《汉书》"(梁丘)临代五鹿充宗君孟为少府"之"代"当作"授"字,或以为"传"字之讹。本文从事理、文理、语例、史实及书证等方面进行细致剖析,进一步确认梁丘临与五鹿充宗为师徒关系而非前后任的替代关系,否定此处"代"为"授"字或"传"字之讹,更不可能是后人误改,考定此处并非字误而实为脱文,过去令人置疑的"代"字原是五鹿充宗之籍贯,"代"上当据《经典释文》及《儒林传》文例增补"授"字。如此,梁丘易之师法传承始环环相扣,明白无疑。  相似文献   

16.
黄璞《闽川名士传》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元 《文献》2003,(2):59-69
《新唐书·艺文志》,黄璞《闽中名士传》一卷.璞,原居侯官(今福建福州),后迁莆田(今属福建).字绍山,一字德温,大顺三年(891)进士,官至崇文馆校书郎.昭宗时,杜门不仕."黄巢兵入闽,以璞儒者,戒毋毁其居,逐灭炬勒兵而去"(《弘治八闽通志》卷六二).自号"雾居子".除了《闽中名士传》,《新唐书·艺文志》还录有其《雾居子》,二书均佚.其从弟黄滔,晚唐五代诗人,文论家.滔《寄从兄璞》诗,有"新诗说人尽"之句,足见璞亦能诗.  相似文献   

17.
朱熹《诗集传》自序是《诗经》序跋中重要的篇目,体现了《诗集传》的创作动机和“诗经宋学”的学术特质.《诗集传》自序之创作时间并非是朱熹自己所言的“淳熙四年(1177年)”,应在公元1177年《诗集解》成书以后,其时《诗集传》之创作思想亦已成熟;《诗集传》自序是朱熹专为《诗集传》所作,并非之前学者所认为的,是朱熹为《诗集解》创作的旧序.通过《诗集传》自序与《诗大序》、《诗谱序》的比较,可见朱熹在诗经学根本问题上所持观点的特殊性.《诗集传》自序采用了“语录体”之体例进行创作,朱熹借助这种模仿圣贤口吻的文体,增强该书的学术影响.《诗集传》自序对宋代以后的《诗经》著述和版本之序跋,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存在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旧唐书·李翱传》勘误一则郝润华中华书局本《旧唐书》卷一六0《李翱传》谓:李翱字习之,凉武昭王之后。父楚金,贝州司法参军。按,"父楚金"当是"祖父楚金"之误。《全唐文》卷六三九录李翱《皇祖实录》一文曰:"公讳楚金,咨议诏第二子。明经出身,初授卫州参军...  相似文献   

19.
<正>正史《循吏传》研究首先以文本为要,文本研究须明确其入传标准及内容特点。笔者近两年通读19部正史《循吏传》,发现正史《循吏传》不仅传名各有变化,或曰《循吏》,或曰《良吏》《良政》《能吏》,其入传标准及内容特点前后亦有变化。《史记》首设《循吏传》,列于类传之首。《史记·循吏传》记载了春秋时期的5位循吏。孙叔敖为楚国相,功绩卓著,司马迁仅记其“施教导民”“政缓禁止”((1))等事迹,以及“三相楚而心愈卑”((2))的人品修为。  相似文献   

20.
《清史稿》卷485《文苑二·赵翼传》记载:嘉庆十五年,重宴鹿鸣,赐三品衔。卒,年八十六。《清史列传》卷72《文苑三·赵翼传》云:“嘉庆十五年,重宴?鸣,赐三品衔。十九年卒,年八十六。”《清史稿》的成书晚于《清史列传》,关于赵翼年岁的这段记载,《清史稿》袭之于《清史列传》。只不过省略了“十九年”三个字。这一省略实为不当,因其易造成赵翼卒于嘉庆十五年的错觉。《清史稿》(《清史列传》亦同)所记赵翼年岁实不准确。成书于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李元度编的《国朝先正事略》卷43《文苑·赵瓯北先生事略》另有异说。其云:“嘉庆庚午(十五年),重赴鹿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