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篇目设置应突出党的领导。 在政党的排列顺序上,有人主张把国民党放在政党之首记述,理由是国民党比共产党早,应该按历史发展顺序来写。 我认为共产党必须放在首位。其理由,一、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理所当然地应当突出共产党的地位和领导作用,以反映时代性。二、国民党的活动虽然在我县早于共产党,但历史短,1945年成立县党部1949年自行解体,没有什么重大活动。建国后的40年中,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县才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方志允许突出重点,重点类目可以放在特殊的地位去写。所以,应当把共产党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
姚华飞 《文史博览》2009,(12):24-25
随着电影《建国大业》的上映,剧中民盟领导人张澜、罗隆基在特务的严密监视下被成功营救的情节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特别是由陈道明饰演的主持营救工作的国民党军官阎锦文,更是以其酷酷的造型、机智的言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阎锦文在历史上确有其人,1914年出生,早年混迹于上海滩,加入帮会,得以结识帮会头面人物杨虎,被杨虎引为心腹。抗战胜利后,他依靠杨虎的关系进入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担任第三警备大队大队副。而这个稽查处正是军统(后来的保密局)在上海的公开特务机关,专事执行搜捕共产党和反蒋人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浦熙修,1910年出生于江苏嘉定县(今属上海),是中国现代女新闻记者中的佼佼者。以其工作勤奋、文思敏捷著称新闻界,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在重庆和南京任《新民报》记者、采访部主任等职,为宣传中共坚持抗战和揭露国民党反动面目,写了大量的新闻和特写,被称为后方新闻界的"四大名旦"(即彭子冈、浦熙修、杨刚、戈扬)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浦熙修因一个人的情感而历经劫难,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这个人就是罗隆基。初识罗隆基  相似文献   

4.
实行民主宪政一直是近现代中国先进分子梦寐以求的目标。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新月》月刊为阵地,向国民党一党独裁发起挑战,要求以民治代替党治,实施法治以保障人权,在思想界掀起了一场颇具影响的“人权运动”。人权派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5.
沈涛 《纵横》2003,(10)
1949年,经过三大战役后,国民党政权崩溃在即。当时驻守在武汉的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看到国民党大势已去,前途未卜,于是想与共产党秘密和谈,以维持苟延残喘的局面。为此,白崇禧派了一位姓杜的亲信秘书前往香港,寻求与共产党建立联系的秘密渠道。 前桂系将领黄绍竑当时住在香港,与白崇禧是同乡,又与共产党在香港的秘密负责人潘汉年相熟,因此杜秘书到香港后就住在黄绍竑家,想通过黄绍竑与共产党取得联系。但是几经联系,潘汉年始终未同意与杜秘书直接见面,而是通过黄绍竑转达双方的意思。 不久,国共和谈开始,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命了张治  相似文献   

6.
英霆 《文史月刊》2011,(1):43-46
一、国民党叫杨登瀛做侦探。他接受了;但又觉得搞反共,若不告诉共产党朋友是对不起人。也还可能有性命危险。因此,他表面接受国民党的任务,暗中又与共产党联系 杨登瀛,原名鲍君甫,1893年出生于广东,自幼在日本生活与求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1919年从日本回同后,在上海一家口商洋行担任高级职员,同时为日本的一些通讯社撰稿。1924年他加入了国民党。  相似文献   

7.
刘志强 《炎黄春秋》2011,(10):86-91
考察中国人权史,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罗隆基作为1929年~1931年那场"人权论战"的主将,通过撰写大量的有关人权的文章,系统构建了其人权理论体系,并以此揭露国民党一党专制与独裁的本质。他的人权理论与观点不仅是他一生全部政治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政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总书记,曾经领导青年时期的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场反对帝国主义、铲除军阀、改变中国社会的大革命运动。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大革命失败了,但它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促进了民族的进步。陈独秀后被中国共产党开除党  相似文献   

9.
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时期参与的民主宪政运动极大地推进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深刻影响了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走向。追求民主政治的强烈意愿是民主党派参与民主宪政运动的根本动因;国民党的独裁专制统治是其参与民主宪政运动的直接原因;国内外要求民主的强烈呼声是其参与民主宪政运动的外在动力;共产党的引领和帮助是其参与民主宪政运动的重要条件。民主党派经过民主宪政运动的历练,日渐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民主党派经过民主宪政运动的实践,对民主的理解更为深刻,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本质认识得更加清楚;民主宪政运动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成功实践,为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二战结束后,中国东北成为美苏两国与中国国共双方关注和争夺的焦点地区,并最终形成了以美国和国民党为一方,以共产党和苏联为另一方的对峙格局,导致了中国内战在东北的爆发,东北也成为美苏关系在东亚转冷的起点。在苏联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而国民党则逐渐丧失了美国的支持,这在外因上决定了中国内战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山西王阎锡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祝彦 《文史天地》2006,(1):16-19
阎锡山,一个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时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早期参加过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运动,后期则与共产党为敌,死心踏地地为国民党效力,最后,这位曾在中原驰骋疆场的风云人物,却不得不在孤寂中叶落他乡!  相似文献   

12.
1925-1928年间,莫斯科中山大学虽在名义上一直是中国国民党的大学,但国民党学生仅占在校生一半左右,其余学生则全是中国共产党选派。国共两党在校内均有自己的组织,也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管理。共产党组织将国民党工作视为党团员在莫斯科难得的革命实践机会,全面"包办"国民党旅莫支部工作,努力让国民党员成为左派并加入共产党。右派国民党员则建立地下国民党支部与之抗衡。中大共产党学生的国民党工作,与共产国际的中国革命政策以及国内革命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呈现出极为特殊的国共合作面相,是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生长点。国共学生在中大学习的一败一成,亦是观察两党师俄的较好视角。  相似文献   

13.
王琰  康曦 《文史月刊》2010,(2):32-34
随着电影《建国大业》的上映,剧中民盟领导人张澜、罗隆基在特务的严密监视下被成功营救的情节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特别是由陈道明饰演的主持营救工作的国民党军官阎锦文,更是以其扮酷的造型、机智的言行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历史上的阎锦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张澜、罗隆基究竟又是如何脱险的呢?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上半期,主要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在争夺决定中国走向的主导权。单从力量对比看,这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可就是共产党这样弱小的力量却最终战胜了看似强大的国民党,这其中当然有许多原因。  相似文献   

15.
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宪政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幕。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促成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在内的国内各派政治力量进行政治协商,达成了宪政共识,为中国设计了一套宪政制度。即:改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府,在中国通过一部民主的宪法,建立一个两院国会制、责任内阁制和省自治制度的宪政国家。本文对此进行一个大致的勾勒。  相似文献   

16.
赴法勤工俭学,与许多共产党人相识相知;参加国民党“一大”,成为国民党第二、三、四届中央委员;40年代发起组织“小民革”“、民联”“、民革”,加入知名民主人士的行列;解放战争时期,冒险从事地下策反,秘密营救张澜、罗隆基;新中国成立后,出任第一任参事室主任。这独特的身份演变表现了郭春涛独特的人生之路,展示了“党外布尔什维克”的风采。  相似文献   

17.
居正是国民党元老,却有一个共产党女儿居瀛棣和女婿祁式潜。抗战期间他们进入了中共在敌后建立的鄂豫皖抗日根据地,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成为当地名人。然而1943年8月,作为淮南区党委高级干部的祁式潜出走了,抗战末期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后经居正斡旋获释,而后虽然归队并重新入党却因此在文革中死于非命。请看《国民党元老居正的共产党女儿和女婿》一文。  相似文献   

18.
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为起点的国民党清党运动,目的在于恢复右派分子在国民党的党权,“肃清”共产党的势力,并妄图消灭共产党。胡汉民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这次的清党,就是要消灭中国共产党!”可见,所谓“清党”,实际上不过是“清共”的代名词。本文就“四一二”至“七一五”期间国民党  相似文献   

19.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她是闻名于世的将军的摇篮,她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为了弘扬黄埔精神,促进国共第三次合作,早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现特整理了这组鲜为人知的黄埔军校秘闻.马林密访孙中山1921年7月,作为共产国际代表的马林,参加了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面对军阀混战、列强分割的中国局势,他觉得只有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一支革命力量才能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他决定亲访孙中山,促进国共两党合作.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共产党的负责人,马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谢和赓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既是国民党威武的上校军官,又是共产党秘密党员,当过吉鸿昌将军秘书、白崇禧的机要秘书、李宗仁的秘书、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秘书等要职,为共产党提供了国民党高层里许许多多的重要情报。本文是谢和赓回忆著名民主人士白鹏飞院长,如何介绍帮助他学习、成长,进入国民党重要部门的经过。1925年国共首次合作,地下党便号召进步青年报考广州农民讲习所,两广许多青年踊跃参加,桂林方面我二哥谢铁民正毕业于工业学校,他马上响应前往,成为学员。在毛泽东主持下,受到用秋白、周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