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黄梅采茶戏入典年代和流播198O年5月23日,我访问了波阳县文化馆赵南元同志。据地介绍:池是1959年开始从事文艺工作的,1960年成立波阳县采茶剧团时他搞音乐,后来稿编导,剧团缺演员,也参加演出。1969年剧团撤销,他随团并入县赣剧团,现在文化馆搞创作。他说采茶戏建国前叫三角班,又名“黄梅调”,相传明代中叶由黄梅县传到波阳。解放前黄梅县经常发大水,不少民间艺人,到翻阳湖两岸逃水荒,用道情、连厢等形式,将黄海采茶戏传到了波阳。一般来说事唱一本正戏,再唱“找”戏。正本戏如《珍珠塔》、《罗帕记》、《乌金记》等,小…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的黄梅县,是黄梅戏的发源地。最近,这个县的黄梅戏剧团把“原产”的黄梅戏带到了北京,唱做俱佳,其中传统戏《故老四与张二女》,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备受观众欢迎。当年,毛泽东主席曾看过有关放老四与张二女的折子戏,陪同毛主席的梅白同志记下了他的回忆,现刊发如下──编者)毛泽东同志喜欢京剧,也喜欢地方戏和民歌,到武汉,总要看看汉剧,楚戏,听听湖北民歌。1958年在东湖客舍,他问我:“黄梅戏怎么到安徽去了?”我说:“是大水冲去的。黄梅县地处在长江、龙感湖之间,每次水灾,会唱黄梅戏的水乡人家,就流落到附近…  相似文献   

3.
一、闽北三角戏与黄梅戏同出一摆1984年5月18日,我访问了福建省邵武市广播站会计、原邵武县三角戏剧团名演员罗火金。她向我介绍了如下情况:·她生于民国30年(1941年),原籍江西省南城,祖父时迁到福建光泽县城开酱园店。1958年她高中毕业,想考大学,由于从小生活在三角戏艺人之家,能唱几段三角戏,在剧团组织和老师们的动员下,她参加了三角戏剧团,唱小生。“文革”中剧团撤销,当了8年小学教师,后调到广播站当会计。她父亲叫罗雪官(1979年3月去世),14岁(1911年)时到光泽北乡从师学戏,是三角戏的名老艺人,除旦行外,小生、…  相似文献   

4.
黄梅戏的传统艺术积累极为丰富,在表演艺术上角色分行,也较有特色。前辈艺人根据所演的不同角色类型及其表演艺术上的特点而逐渐划分,形成了黄梅戏的行当。黄梅戏的行当,是由一行(小旦)唱“独角色”,到增加了小丑的“两小戏”,而“三小”戏的产生,又增加了小生。随着正本戏的出现,行当分工就较为细致和规范了,虽然不象汉剧分一末到十杂,京剧生、旦、净、末、丑那么严格,但它根据黄梅戏传统剧目的演出需要分为“上四角”和“下四角”。上下角是从剧中人的年龄来划分的,35岁以上的人物(不包括正旦),由“上四角”来扮演,35岁…  相似文献   

5.
我的祖籍河南,父母亲于解放初南下到黄梅。我生在黄梅,长在黄梅,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与黄梅戏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1970年春,我在城关小学读五年级,适逢全县中小学举行文艺会演,学校排练《白毛女》片断,老师指派我伴唱。会演中,县剧团的易春华老师说我的嗓子较好.又纯又脆,便一下子把我盯上了。在一天放学时,易老师拉着我到剧团排练场,并请来了团领导,又配上乐器,要我再唱几段《白毛女》选曲。开始我不愿唱,也不敢唱,易老师跟着我绕剧场硬是追了一圈,逼得我最后还是上台唱了。这一唱可被领导们看中了,都说:“这女传理想,…  相似文献   

6.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在湖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自50年代以来,黄梅戏却在安徽得到发展。1984年湖北省委为国湖北人民的心愿,决定“把黄梅戏请回娘家”。11年来,广大黄梅戏工作者为落实省委指示精神,遵循省文化厅提出的“学习、继承、借鉴、革新、创造”的指导方针,为黄梅戏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在创作、演出、人才培养和剧团建设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突出成绩。一、剧团建设1984年以前,全省专业黄梅戏剧团只有黄梅县、英山县、新春县3个剧团,现在已发展为7个专业剧团,新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不止一次地问每个采访到的老人,“两航人”是什么时候开始遭难的?有的老人说是在“文革”,也有老人说是在“反右”。潘国定等人之前提到的飞行英雄潘国定,世界华人飞行圈子里的一号人物,美国人对他赞赏有加,认为他是飞行天才。“文革”前几  相似文献   

8.
吴天保     
吴贤毕,艺名天保,1903年出生,湖北汉阳索河镇人。其父卖豆腐营生,兄妹八人。贤华排行老二,8岁入私塾读书,喜爱看汉戏。汉阳县乡村有72堡,一年四季都有节日会戏、酬神还愿戏,每堡必唱。演戏不搭“草台”,戏台用木柱木板组合的“花台”。乡山八堡,连接八台,点唱生行戏《鼎盛春秋》、《杨家将》、《楚汉相争》等。贤华最喜看生行戏,还学两句唱唱,是个小戏迷。一次他连看两天没有归家,父亲到处寻找,寻到穷山戏场把他找回,打了一顿,就去帮父亲卖豆腐。一天有几位老人谈:“汉口满春戏园,打汉戏小天字科班,收十一二岁小讶学戏…  相似文献   

9.
老早老早以前,山林里就数画眉鸟和乌鸦唱不好歌,开口只会“啊啊啊”的叫。一天,画眉鸟去约乌鸦,说:“乌鸦老哥,我们一同去向歌唱得好的雀鸟学唱学唱吧!”乌鸦听了,不以为然:“我两哥弟不是也唱得顶好的嘛,还学唱什么?”画眉鸟再三劝乌鸦去学唱,可乌鸦始终不肯去。于是,画眉鸟只好独自去学唱了。它先找到了百灵鸟和绿斑鸠,说:“百灵鸟、绿斑鸠先生,你们都是树林里的歌手,拜你们为师,请教教我歌唱吧!”百灵鸟和绿斑鸠见画眉鸟一片真心实意,就答应教它歌唱。画眉鸟就用心地学,  相似文献   

10.
口述者:王保春:1930年生,1946年6月参军,1947年3月入党,1951年到中宣部机要室工作,1961—1970年任陈伯达秘书。王文耀:1934年生,1951年到中宣部工作,1961—1970年任陈伯达秘书。参加者:阎长贵:“文革”中江青第一任秘书。杨银禄:“文革”中江青第二任秘书。访问人:郑仲兵、李宇锋时间:2012年4月19日陈伯达从什么时候开始和江青产生矛盾了李宇锋(以下简称李):陈伯达从什么时候开始,和江青产生矛盾了呢?王文耀(以下简称耀):陈1966年国庆节后出院,从这以后,他在中央文革小组说话就不怎么算数了。陈觉得中央文革小组本来是隶属于中央的一个具体工作机构,怎么一下子权力弄得这么大呀!所以他当时就找人起草文件,说文革小组的有些事情必须请示主席和中央。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现状与评述刘国新一、“文革”史研究的一般情况(一)“文革”史研究的起步国内对于“文革”史的研究起于何时,看法并不统一。一种观点认为从“文革”结束的1976年10月就开始了。当时,一大批亲身经历“文革”的人开始讲述自己在“文革”中...  相似文献   

12.
大次老师全名次丹多吉,是觉木隆藏戏团仅存的传人。 大次出生在转经道上。因为他的父母就是觉木隆的成员,所以他8岁开始学唱藏戏.至今已有60多年了。作为一个在藏区巡回演出的藏戏班子,剧团每年雪顿节期间回拉萨演出.这属于政府的命令.是没有报酬的。来到拉萨.“我一个住的家都没有”。剧团上下都要租房子住。  相似文献   

13.
一、黄梅、湖口县艺人历代同台献艺江西省湖口县马影分社道桥大队海观一村采茶戏老艺人海怀茂,1982年12月1日对我说:我今年73岁(198年),大约在民国12年(192年)开始学戏。我的师傅叫海新魁,湖口县江桥公社梅家后湾人。我学戏时他就有SO多岁,约生于清咸丰5年左右,年青时唱丑角,后来生、旦、净、夫、丑都能唱,他是湖口有名的师傅。据师曾祖说,湖口采茶戏,当时叫黄梅戏,是从湖北黄梅县传来的。因为是黄梅茶山上摘茶唱的戏,就叫采茶戏。我是民国18年(1929年)搭班子唱戏,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大户族玩灯,有钱人家做寿、迎亲、…  相似文献   

14.
“赛凤凰”的由来刘普元,仙桃市袁家口街人,1930年8月21日生。他从小就对戏剧感兴趣,边读书边学戏剧。12岁时开始在地方业余戏班学旦角,第一次粉墨登场,他饰演花鼓戏《思凡》中的小尼姑,绘声绘色,维妙维肖,观众赞叹不已。1942年正式拜戴小德为师学花鼓戏,1949年在天门县拜杨笃青为师学花鼓戏与汉戏,1951年拜筱彩君为师学楚剧。1949年4月,天门城东门戏院老板听说他的戏唱得好,就派他师傅杨笃青到袁家口把他接到天门城。刘普元到天门上演的第一天就一炮打响,连唱半月,场场客满。他在《思凡》、《站花墙》等花鼓戏中,形象逼真,…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农村文化生活十分枯燥,除正月闹几天社火外,再也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偶尔哪个村唱大戏,农民们就步行十里八里甚至20里路去看上三两出戏,剧团一撤,一两年内也难以有什么热闹可看。为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建国初期我们这里有一段时间闹家戏形成风气,不论大村小村、有条件没有条件都闹家戏。所谓闹家戏,也就是演戏,集中本村会唱、会拉、会弹、会吹、会敲的人,发挥各自的爱好和特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土打土闹,排演独幕地方小戏,有时也演大本戏,在本村舞台上演,多活动于农闲时期的正月或有时出现在庙会上。这就叫闹家戏或叫本村戏班子,后…  相似文献   

16.
徐长林小传     
徐长林,黄梅县小地镇虞菜园人。生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光绪二十四至三十二年在私塾读书。他对“五经”、“四书”及“八股文”没有兴趣,背着家长和老师“偷”读通俗小说和说唱文学作品,为学唱采茶戏打下了良好基础。民国元年(1912年)开始学戏,师承关系不清。他学戏聪明,一晚上可以学一折小戏,师傅口传,他除心记外,还用笔录。他五官端正,中等身材,眉清目秀,嗓音宽厚,主演小生恰到好处,是民国初、中期黄梅采茶戏著名的小生之一。他的拿手戏有《山伯访友》、《董永卖身》、《白布楼》、《白扇记》、《卖水记》、《吴三保游…  相似文献   

17.
张健初 《江淮文史》2005,(6):95-104
一日,笔者在一徽章收藏者处,见到两枚“安徽皖剧团演员证章”,颇为惊讶.作为一个省级演出团体,安徽皖剧团成立于什么地点?什么时间?演员构成情况如何?而皖剧,指的又是什么剧种?笔者就此咨询过王兆乾、汪自毅等黄梅戏专家,不仅得不到答案,也同样让他们感到意外.正因为如此,笔者对老省城安庆民国初期的戏剧状况,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8.
一、闯入禁区 “文革”开始的时候,我是北京航空学院的学生,给院党委贴过大字报,给工作组也贴过大字报,是北航“红旗”红卫兵。 “文革”前,我对林彪并不太注意。后来学习“突出政治论”,才有较多注意。对他的文章《人民战争胜利万岁》很信服,很佩服,赞赏其中的谋略、逻辑和智慧。但是对“突出政治论”就不敢恭维了,愈学愈反感。  相似文献   

19.
没有李敖就没有胡因梦,他在我生命中真是一个重要角色我无论什么烂片都演,就是不演琼瑶的戏“我现在的身体已经进入了精微体。”胡因梦微笑着说。这位从上世纪70年代红到80年代的电影明星、李敖笔下“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的台湾新女性,这位20年来一直致力于翻译、精研印度心灵导师克里  相似文献   

20.
“文革”浩劫伊始,曾经享誉国际的南京军事学院惨遭灭顶之灾。时任院长的张震将军至今回忆起来仍痛惜不已。将军本人在最初的一两年里,“帽子”戴了一顶又一顶;“罪状”列了一条又一条,被折磨得险些丢了性命,但他始终没有向恶势力低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