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瑞龙 《神州》2013,(31):73-73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由于小学生感知事物只停留在无意性与随意性上。不留心观察周围的事,于是学生总觉得无话可说,可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想像、创设情境写。  相似文献   

2.
冯传禄 《神州》2013,(5):79-79
结合语文课程理念及课标要求,为切实改变小学语文写作中的一些弊端,捉.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分析作文教学中醚得失利弊,进行“快乐写作”的实验研究。旨在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苟明太 《神州》2020,(5):187-187
科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然而科学的发展就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结晶。小学生对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思考如何应用好小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合理的将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进课堂,同时把教材内容渗透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从而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完成科学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知识带给他们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刘秀芳 《神州》2012,(15):63
作文的生命是真实,血肉是感情。中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看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语言文字恰当的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5.
魏艺华 《神州》2012,(3):191-192
千百年来,人类运用语言进行彼此的沟通,记录杜会进程中的每一个印迹,描述自己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乃至吟诗作赋、填词谱曲,表达内心强烈的情感……所以人们尤其是古人十分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其实,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而这种能力的高低集中反映在学生的作文之中。一篇优秀的作文,  相似文献   

6.
吴志刚 《神州》2011,(7X):78-78
作文就是用书面语言叙述一件事情、表达观点、让人了解自己的一种感受,孩子一般从中、高年级就必须学习写作文,也就是学习写一件事情,写一个人、或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笔者认为要写好作文,在小学低年级就应该加强说话和写话训练,抓好作文的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7.
张艳香 《神州》2013,(19):118-118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学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学生学习写文章。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作文修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  相似文献   

8.
江福喜 《神州》2011,(1X):83-83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大家众说纷云,在此,我想提醒各位,千万别忽视了我们身边最好的资源——课文,即阅读教学。课文,就是一篇篇优秀的范文,是习作的最好蓝本。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文就如何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闫卫周 《神州》2011,(4X):127-127
语文教学里,作文教学首当其冲,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其中书面表达能力主要就是作文能力。而作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师来讲一直是一块比较难啃的骨头,尤其是针对那些刚刚接触作文和写作底子比较薄的小学生来讲,更是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抓破了头皮。本文就如何开展小学生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作文批改时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自己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获得作文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采用适当的教学反思批改学生的作文将会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范靖民  邹联峰 《文史月刊》2012,(Z3):137-137
<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写心中之事,述心中之情.我手写我口。因此.我们必须要从转变传统的为作文而作文的狭隘教学观念入手。在作文教学中.重视"三开放",即课前开放、课中开放、课后开放。努力创造良好的习作氛围.让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进而自主写作。一、课前开放,积累素材  相似文献   

12.
李福安  宋文 《神州》2012,(1):138-138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让他们充分感悟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我们应注意引导自己的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从中发现问题,并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在快乐中增强自己的数学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课文教学中,朗读的意义非同一般,它能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养成朗读课文的好习惯,为今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甚至学生还可以受益终生。好的朗读能力也是靠教师恰当的是时机的表扬促进养成的,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总是起到催化剂的效果,让学生坚定自己热爱朗读的信心。有些教师,比较忽视朗读,认为呜哩哇啦的读书,学生们读不出什么。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话题作文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而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为学生营造相对宽松的空间,提高生活作者的质量,是当前作文教学需要突破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彭德义 《神州》2013,(17):146-146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透过新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小学生得生活实际和习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习作提供了素材积累,在这些生活素材的基础上,一篇篇优秀的习作诞生了。那么,怎样才能让扩大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习作素材积累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重在探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农村小学生自作素材积累。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透过新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小学生得生活实际和习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习作提供了素材积累,在这些生活素材的基础上,一篇篇优秀的习作诞生了。那么,怎样才能让扩大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习作素材积累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重在探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农村小学生自作素材积累。  相似文献   

17.
郭利芳 《神州》2012,(21):119-120
作文教学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相似文献   

18.
盖金岭 《神州》2012,(22):362-362
教小学生作文,就是要使他们学会独立、正确地运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呢?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先从简单的句子开始,通过看图学词、学句,过渡到看图学文,由看图学文提升到看图说话,然后上升到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逐步过渡到片段练习,最后由片段练习上升到写一篇语意连贯、叙述清楚完整,中心突出、层次清楚的文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呢,我认为必须重视以下几个内容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体悟式作文评讲法,是指在作文评讲过程中,让学生模拟当老师,亲历典型习作的评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和总结归纳。这种评讲法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它的操作步骤一般是:  相似文献   

20.
刘秀梅 《神州》2011,(3X):81-81,83
学生作文语意表达不清,枯燥无味,主要是头脑中积累的词汇句子太少。只有让学生多读,才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知识积累是过程,熟练运用是目的。在习作中,要教育学生恰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语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语言的说服力,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