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成丽 《神州》2012,(21):186-187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武、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相似文献   

2.
张智敏 《神州》2012,(18):40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  相似文献   

4.
姜兆虹 《神州》2012,(23):177-177
《纲要》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数学教育,它是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  相似文献   

5.
张丽 《神州》2013,(13):209-209
数学应用意识就是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释现象,分析问题。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培养和发展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6.
儿子小的时候,我在农村工作,晚饭后常常带他到野外去散步。我一边漫不经心地走着,一边留意周围的景物,注意寻找自然界的有趣现象,好对儿子进行认知自然的启蒙教育。我注意引导孩子仔细观察事物,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田野里,几棵大豆上面爬满  相似文献   

7.
苗艮平 《神州》2012,(6):205-206
“比较”指的是人脑把一些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思维过程。这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黄雪莲 《神州》2011,(6S):40-40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我们身边的学生又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学习数学?笔者认为可以从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课堂教学生活化、重视学生操作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这样就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最终思想。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依据这一理念,我园针对数学教育生活化也进行了初步的实践研究。数学不是脱离幼儿生活的抽象的概念、定义和公式,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倪文英 《南京史志》2022,(20):70-71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首次将数学教育纳入科学教育领域,提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的发展目标。”《纲要》中还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些目标和要求指明了数学教育的改革方向。我深刻认识到,幼儿数学教育不仅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强调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让幼儿在感受数学的基础上,用数学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周振华 《神州》2013,(3):144-144
观察是通往创造世界之门的第一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有利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王必烈 《神州》2013,(19):181-181
观察课堂和掌握课堂是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要手段,应该将课堂观察能力作为执行新课标、实现教师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使其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得到不断地发展,进而达到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持续增长,实现更好地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的综合目标。本研究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的特点,对课堂观察力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列举了从自身努力、观察他人、专家观察等措施,希望能够达到培养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秀芳 《神州》2014,(18):148-148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事物的一般和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基本技能培养入手,建立概念;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类比能力,并且强化对概念的掌握;在应用中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因此理解概念教学的策略体系,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马素梅 《神州》2012,(3):361-36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对于小学数学,更能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使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似文献   

16.
曹庆 《神州》2013,(14):206-206
观察力是人初步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是进一步使学生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质的基础,鉴于此,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予以实施。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入手,使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从而逐步形成一定的必备的数学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为芳 《神州》2013,(6):207-207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江鹤 《神州》2013,(3):126-126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催化剂,而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其本身的语言形式使数学课堂容易出现枯燥、乏味、抽象的现象。本文着重从教者的教学方法入手从四点浅谈如何改变教学形式,数学课堂充满趣味,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9.
正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好奇"的需求。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够浓厚。现在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后,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二、应用信息技术,融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学科,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教学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0.
正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准备、有组织的知觉。科学家观察事物时,总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观察目标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最后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别人之上。"巴甫洛夫指出:"应当先学会观察、观察、再观察。不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