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因触网而导致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有明显增多的趋势,由此给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积极的干预和预防,已成为影响这些新本科院校校风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得出结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网络成瘾呈轻度、重度两种水平,这两种水平达到14.29%,其网络成瘾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高于女大学生。网络成瘾在专业、家庭来源、年级上均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在家庭结构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网络使用情况、孤独、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珣 《神州》2013,(16):267-267
现在,网络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信息来源渠道,中学生处在追求个性的年龄,互联网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展现自我空间,但是爆炸式的资讯也成为引诱他们犯罪的渠道。中学生尚处在心理发育不成熟阶段,自己难以清晰分辨良莠,给中学生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难题。通过解读网络对中学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所产生出的心理问题,正确引导中学生运用网络。  相似文献   

4.
尹璐 《神州》2011,(5):88-89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扩张,网络对人类的影响也日益深入。网络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方便和自由等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因素,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有人认为,网络在某些方面污染了我们的社会。所以应该尽量减少接触网络。而这种想法。恰恰是错的。我们之所以会应对失当,是因为我们开放的不够、了解的不够。只有开放,才能懂得保护自己,才能避免伤害。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每一名学生都成长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策略,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牢牢把握。
  一、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教育改革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社会变革带来利益关系和结构关系的调整必然引发一些社会矛盾,人们难免要出现一些心理困惑或者心理障碍。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社会问题。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过高期待等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学校教育中,尽管教师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是主流,但也存在教育方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葛晓亮 《沧桑》2011,(2):114-116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致力于家庭(父母)教养方式这一视角,通过使用网络成瘾测验问卷对南通市的2所初中的450名学生进行测量,并配合使用家庭教养方式评定量表对其中的34名IAD者和34名非IAD者进行测量,试图表明和揭示网络成瘾青少年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存在着严重缺陷,即对孩子缺少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多等等。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把体育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对网络成瘾大学生施加影响,这还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体育运动的干预作用有:替代网络行为的心理体验,减少或消除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对网络行为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的迷恋,从而减轻网络依赖;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防止大学生因心理障碍问题而向网络靠近,并有效缓解和抵御网络成瘾所带来的某些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纠正心理缺陷,培养健全人格。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策略:科学设计运动处方;体育运动结合心理疗法进行综合;干预坚持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李日刚 《神州》2012,(5):210-210
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给中小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从而可以使中学生都能正确上网,从而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成长、创新、娱乐的天堂。  相似文献   

9.
白玉 《神州》2013,(1):137-137
目前,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影响,也就是青少年对于网络成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各界社会人士关注的焦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4.15亿左右,大约青少年的比例总数占40.3%也就是2.13亿人左右,也就是说网络的普及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使用互联网,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由于身体、心智尚不完全成熟,面对网络世界的新事物、新景象,很容易分辨不清,把持不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以致容易沉迷其中。有些青少年甚至产生了"网瘾"、"网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业、生活和工作,妨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并给社会带来巨大伤害。因此,本文阐述了关于防范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的观点进行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网络已经无处不在,网络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最近很多家长都把网络妖魔化了,一提到网络就和不求上进、玩物丧志联系在一起。要上网也只能在家,在父母的监视下上网。中学生可以上网  相似文献   

11.
毕岩  张琳娜 《沧桑》2010,(6):67-68
大学生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群体在网络时代很容易陷入网络的种种诱惑中,对网络产生依赖。本文对大学生上网成瘾的因素作具体分析,并对如何运用网络心理学来控制大学生上网成瘾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品牌对于旅游网站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以往文献大都沿用“满意-忠诚”模式来研究如何提高顾客的网络品牌忠诚,本文则聚焦旅游虚拟品牌社群这一新兴的庞大群体,透过一个新视角“心流体验”来探析旅游虚拟品牌社群影响网络品牌行为忠诚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心流体验对网络品牌行为忠诚的正向影响作用明显,而在其间起到中介作用的为网络品牌态度忠诚和网络品牌成瘾2个变量.其中,网络品牌态度忠诚在心流体验和网络品牌成瘾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网络品牌态度忠诚对网络品牌行为忠诚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作用,网络品牌成瘾在网络品牌态度忠诚和网络品牌行为忠诚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有资料表明:离家出走现象不仅在中学生当中出现,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且有不断上升之势。这种现象和趋势,不仅给学生身心带来不良因素,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作为家长,我们不由感到困惑:他们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家为什么不再是温馨的小屋呢?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大学生基本心理需要、学业动机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以及学业动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得知,基本心理需要既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又能通过自主性学业动机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和资料,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信息。过多、过滥的网络炒作必然会导致受众对网络传媒的不信任感,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本文引用传媒伦理及伦理道德概念,在分析网络传媒对公众生活影响的基础上,针对网络炒作伦理缺失问题,积极寻找造成其缺失的原因,提出了一些针对网络炒作行为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规范网络炒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正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对中学生法制教育带来冲击和挑战,同时,也对现行的中学生法制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政府和教育部门充分认识到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时代意义,它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亿万中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也  相似文献   

17.
刘博学 《神州》2013,(35):278-278
自2010年我国微博的出现,由新浪微博引领的微博行业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广大网民可以利用微博实现网络问政、社会救助和信息传递等一系列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但是这其中也产生了许多公共风险问题,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压力。为此,笔者将进一步分析如何对微博语境下的信息传递进行公共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18.
当一些孩子陷入网络游戏的深渊难以自拔的时候,这个17岁的中学生却在网上洋洋洒洒地体验着创业的快意。他在网上收放自如,进退有度。网络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获。上高中后,他冷静地从网上“全身而退”,全力以赴备战高考。  相似文献   

19.
郑桂芸 《神州》2012,(22):316-316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小镇有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数据通信的宽带传输网络给这个小镇带来了奇迹,也带来了影响。我们知道,网络文化具有以下特征:①虚拟性;②开放性和交互性:③便捷性;④多元性;⑤内容的广泛性;⑥创造性。抛开其他的不谈,作为一名乡镇初中语文教师,我发现网络文化对学生的作文的影响是日趋明显的。积极影响方面,它让学生的作文题材更多样,文体更自由,语言、风格更时尚,个性更张扬,因而表现出更鲜活的生命力。但同时,网络文化对学生作文的消极影响也不容掉以轻心。鉴于此,我将对网络文化对中学生作文的消极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谈谈自己浅略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网络犹如一块神奇的土地,深深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网络又是把双刃剑,在带来种种便利和好处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度过网络人生的“危险期”?笔者认为,关键是要为青少年上网构建“心灵防火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