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好生活,好作文,作文和生活一同进步!"这是生活作文的宝贵经验。"作文和生活"怎样才能"一同进步"呢?笔者试用"五步法"训练,怕写作文的学生,找到了作文的源泉,作文不难了,既能轻松完成,又能从生活和作文中分享种种乐趣。以下,是"五步法"作文训练的基本过程及成功经验:第一步:选读一篇佳作,透视文中的生活故事。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的充实与作文能力提高并行。"学生怕写作文的首要原因,是生活体验不足:想写景,没看清;想写人,没熟识;想写事,没参与。怎么办呢?引导孩子乐于走进生活,在生活中长见识,这是第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2.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写作没兴趣,几乎每次作文都有抄袭应付的现象。我发现他们不愿写作的根本原因是不会观察生活,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美。  相似文献   

3.
郭利芳 《神州》2012,(21):119-120
作文教学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相似文献   

4.
林则林 《神州》2014,(3):79-79
<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萎,溪水自然奔流不歇。"可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讲授作文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观察、体验生活。从丰富的生活中,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1、接触生活,指导学生观察教育家叶圣陶说曾说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每天都在接触生活,但他们的作文却很空洞,这不是说学生没有观察,而是在观察时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可见,在指导学生观  相似文献   

5.
张叶 《神州》2013,(10):73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也符合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贾美枝 《神州》2012,(22):249-249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1.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生作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落脚点,作文能力成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中的发现与领悟,在思考中的焦虑与收获,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无不通过作文来体现和完成,作文担负着学生反映生活、抒写性灵、发表见解的重要任务。优秀的学生作文应该是“有个性的”、“有独特的自我感觉”、“文采优美”的。  相似文献   

7.
夏正榕 《神州》2012,(3):153-154
流行歌曲,中学生喜闻乐见,深入人心,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但对于作文,他们却非常害怕。流行歌曲与作文看似毫无关系,但经揣摩发现:流行歌曲中的一部分经典歌词可以非常巧妙地用于作文之中。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写作永平。  相似文献   

8.
邸娜 《神州》2011,(8S):30-30
一提到作文教学,大概有的教师就会发出这样的牢骚:“现在的孩子,整天就是上学、写作业、玩,生活的三点一线导致孩子们孤陋寡闻,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内容空洞,似流水账,就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我也常常告诉学生,要多观察生活,去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可是孩子们对身边发生的事熟视无睹,缺乏生活感悟,因此收效甚微。”更有的老师会抱怨:“现在由于电脑的普及,作文书的推广,许多学生抄作文、背作文的现象尤为严重。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怎能提高?作文的真实性从何谈起?”类似这样的话,我也曾说过多次。但仔细想想,我们为什么总抱怨学生,而不去为学生想想招儿、献献策,从而改变这些现象呢?  相似文献   

9.
卢忠全 《神州》2012,(21):85
作为一名民族中学的语文老师,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在民族中学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尤其艰难,彝族学生因为长期生活在母语——彝语的环境中,由于彝汉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语法习惯,使许多学生的习作语病多,表达不通畅,甚至文不对题。因此,作文教学成为制约我校学生语文成绩的瓶颈之一。我们知道,写作源于生活。相对而言,城里的学生和普通中学的生活内容与活动空间显然要比民族学生的丰富宽广得多,写起作文来也就容易得心应手。相反,民族学生的生活内容和活动空间显然相对要闭塞和狭窄得多。作文的材料价廉物美似乎缺乏得多。因为他们的生活相对而言是落后而闭塞的。我根据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焦丽芬 《神州》2011,(4X):133-133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现在由于教学任务紧,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生活圈子狭小,社会阅历、经验都不丰富,作文教学给师生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善于从课外阅读中寻找创作灵感;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体验大自然;把作文教学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做到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是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不可缺少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富志花 《神州》2012,(33):144-144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现在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学生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工作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快乐的作文呢?  相似文献   

12.
文苑拾贝     
正写文章首先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观察、体验是一种生活的实践;感悟则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观察加思考,作文的法宝。细心地观察,深入地思考,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深刻感悟的结果。生活是一支永远唱不完的歌,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生活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悲欢离合,百态尽有。多彩多姿的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对我们来说,不是缺少素材和题材,而是缺少发现。同学们整天埋头学习,对司空见惯的生活确实感到平淡无奇。其实,一些生活现象看起来平平常常,但当你了解了它的详情,认真加以思考,就会发现其中包含着许许多多闪光的东西。这"详情",这"许许多多闪光的东西",正是我们要集中精力,  相似文献   

13.
卢守潮 《丝绸之路》2009,(20):116-119
本文通过对职业中专及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发现存在关门学习,语文课外活动少,生活体验少,获得成功的机会少,作文次数太少,作文形式单调,作文形式单调,基础知识学习、阅读、写作错位,学生知识面窄、阅读面窄等问题。上述弊端是造成目前语文教育效率低、质量弱的根本原因。如何让学生天天学语文,天天有发展,应该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注意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抒发出真实深厚的情思来。”青少年的生活忙忙碌碌,充满快乐与烦恼的瞬间。为什么拿起笔来,很多人却觉得无话可说呢?我想,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真实而感人的瞬间是根本的原因。用罗丹的话来说:“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好中考作文的起点是养成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掌握生活的习惯。胸中有人,方能笔下有物。我们的生活从来不缺少真实的有意味的细节,只是我们很多时候粗心地将它忽略了,以至于临下笔方觉得腹中空空。如果在生活中时时关注人的命运,真切而勇敢地反映,并进而  相似文献   

15.
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李文在《令我气愤的一件事情》中写了她把自己攒下来的零用钱塞给同桌张影,张影不但不要她的钱,反而和她不再那么亲密了。张影对其他同学的帮助也一样,并说不要别人的可怜和施舍,对这件事,李文感到很气愤,觉得张影太不识好歹了。在批改作文过程中,又读了几篇类似的“气愤”的作文。在灯光下,我掩卷遐思。张影是班上一位很安静的女孩。她的家庭生活困难,父亲出车祸后瘫痪在床上,母亲整天到处打零工来维持这个家。班上的同学知道张影的生活困难,总想帮助她,但她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并且很敏感,对大家的帮助总是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6.
左永忠 《神州》2012,(5):120-120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过写生活随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活的气息,富有时代的动感,才能让他们的作文以一种独特的面貌,与众不同的品质吸引所有的读者。生活是一个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都有我们独特的感受,而不少同学的作文当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五光十  相似文献   

17.
张亮 《神州》2012,(21):134-134
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其想象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它是初中学生经常遇到的作文形式,充分体现了作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素质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很好体现。需要同学们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反映主题,从具体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娄立波  辛秀贞 《神州》2012,(22):53-53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学生从少年阶段向青年阶段过度的关键时期,不同于小学与高中,他们崇尚个性与自主,富有朝气;好学却又知识底子薄;对生活、社会、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却认识尚浅。反映在作文中,往往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甚至于“照葫芦画瓢”,写的作文前词不搭后意。而这种形势在农村尤为突出,我们怎样才能打破传统作文教学的坚冰。我身为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这里我结合个人多年来在教学方面的经验谈谈自己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孔屏 《南京史志》2010,(11):10-12
毋庸置疑,中学生怕写作文,这似乎已成为共识。一提起作文,便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为什么呢?答案往往千篇一律:不知道写什么。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学、吃饭、睡觉,平平淡淡,没什么值得写。于是每到作文时,大脑一片空白,苦憋一节课,硬凑五六百字,  相似文献   

20.
张希芳 《神州》2012,(19):231-231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是长期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有没有一条“便捷”的道路,回答是否定的。然而人们仍苦苦地思索着。但当我们回首重新审视作文训练方式时,就会发现我们自觉和不自觉地放弃了作文训练的另一种形式——口头作文训练。在我们沉下心来作一番深入的思考后,便会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