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勇妹 《神州》2014,(2):101-102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中学美术欣赏课一直都是美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由多方面原因造成,如何提高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中学美术教师不断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2.
周兴红 《神州》2013,(10):1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正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既体现于美术教育的理念转换又体现于美术教学的实施与改革,我们发现,美术的范畴在拓展,美术教育的内涵在丰富,美术教育的目的在更新。于是,教材在改革,内容在变化,教学方法在摸索,人们已经从以知识技能为目的的传统美术教学中走了出来。笔者在平常的中学美术教学中,也做  相似文献   

3.
王莹 《神州》2011,(24):108-109
素质教育的落实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美术教育成为丰富学生美术知识、提升学生审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欣赏课作为美术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高职学校美术教育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改革为美术欣赏课教学赋予了新的内涵,探索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周胜利 《神州》2012,(15):304-304
中学美术教育与小学和高中美术教育相比,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小学生对美术教育兴趣本来就比较浓,家长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对孩子学习美术也十分支持。高中学美术可以直接升学,它的支持率就不必说了,然而中学美术教育就截然不同了,主要面临以下几大阻力。给中学美术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正美的事物会影响儿童,他们是爱美的,而且渴望艺术享受的心理会有变化,特别是进入小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美的追求更强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采取多种实施美术欣赏教学的形式,适应他们爱美的需求。素质教育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审美教育,它对于培养儿童的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爱好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艺术造型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情与感觉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同儿童对事物的认  相似文献   

6.
高等美术教育是一个将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顾及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文化性,又要反过来将其置于现代艺术教育的结构中,尤其是在高等美术教育中,更要重视对审美心理的教学和研究。长此以往,逐渐培养学生欣赏传统美的意识和能力,加深美术在其头脑中的文化属性,促进学生对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这样在高校教育中,既教授了美术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美术素养,深化艺术教育的人文性,而学生只有在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历史的基础上,才能在创作时有更多灵感和源泉,才能逐渐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徐宇 《神州》2012,(36):98-98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语境下。新课标确定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它使我们改变了根深蒂固的观念一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与训练。新的美术教学更加的符合当前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要求,在新一轮的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中,中学美术教育以它独具一格的教学风格提高着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语境下美术教学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8.
张玉红  孙桂芳 《神州》2012,(16):208-208
孩子从小就爱美,就感受着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艺术有着更强烈的享受心理,在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美术欣赏教学是艺术教育重要内容之一。他对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9.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追求美好的人生具有重要作用。师范美术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生活化的师范美术教学能够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更恰当地使教学资源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秀丽 《神州》2012,(6):315-315
美术课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新学期伊始,我想对初中美术教学谈谈我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涵盖了各学科教学工作的普遍性,任何一门课的教学目的与同期教育的理想效果相接近,就是教育改革的成功。小学美术教育离不开大胆的想象,没有自由的广阔的想象天地,美术教育就难以找到自己的灵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重点发掘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把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培养美术方面的实用人才,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课堂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刘华英 《神州》2011,(8S):81-81
职业高中的美术教育不同于普通中学的美术教育,因为它不光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高一级院校输送人才,还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做准备。职业高中的美术教育无疑具有职业技术教育与学科基础知识教育的双重任务。美术鉴赏教学作为职业高中美术教学的一部分,该怎样做才能上好呢?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3.
邓小宣 《神州》2012,(18):270-270
美术语言是美术教育的基本功,要提高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就必须用美术语言进行美术教育。通过美术教育,能帮助学生体会美的作品,欣赏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马海俊 《神州》2014,(11):91-91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美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尤为重要。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光靠单纯的“知识摄入”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以达到塑造审美心灵,培养审美情操的目的,是小学美术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各国美术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学以被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大学阶段,是学生即将踏入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更应该灵活教学,只有这样美术教育才能培养出具备适应社会、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本文阐述了美术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石静 《神州》2013,(17):133-133
随着世界各国美术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学以被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大学阶段,是学生即将踏入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更应该灵活教学,只有这样美术教育才能培养出具备适应社会、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本文阐述了美术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牛玉霞 《神州》2012,(13):42-42
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传授关于美的知识,更不是把“美”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使之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审美活动,获得更丰富的审美经验,实现审美方面的发展。中专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供给学生参与艺术欣赏和表现活动的机会,并在艺术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本文就中专美术教学中审美素养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翁振 《福建史志》2004,(4):34-35
21世纪学校美术教育理论重视美术与文化、社会联系结合.重视多元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并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文明成果.扩展美术空间,使绘画、工艺与欣赏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化美术教学的乡土性和地域性.是目前美术教育的一个新热点。地方志作为一方之百科全书.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的详实资料,是其他信息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因而方志与美术结合,把美术教学的视野延伸进地方志书中,是美术教育新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充分利用方志资料密集性、地域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可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多样活泼,特点更具地方性。本文拟以《泉州市志》中记载的有关资料为例,谈谈美术教学应如何利用和开发地方志资源,为美术教学服务,为地方文化传承和地方现代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赵立翠 《神州》2012,(13):235-235
美术教育,美术教学有很多功能,客观的就其学科意义来说,我认为首先是一种常识性的工具功能。之所以这样说,道理很简单,如果连美术的基本常识都不了解,对美术的其它功能就无从谈起。换句话说,对工具功能的问题没有解决好,那么教育最重要的基础也就没有夯实。在没有基础的前提下去谈审美教育和审美学习,对教师是在自欺欺人,对学生是在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20.
梁艳 《神州》2012,(3):326-326
初中的美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优化美术教育方法,提高美术教学实效,不但能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进步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