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板桥一生与僧人多有亲近,尤“喜与禅宗尊宿……游”,广结善缘使郑板桥加深了对佛学的理解并直接影响到他的人生态度,研究郑板桥很有必要对其交往的方外友有所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杨亚长 《文博》2013,(6):59-63
据传世的古代文献记载,闳夭、太公望、南宫括、散宜生为周文王四友。本文拟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两方面,对这四位人物的族源与身世,以及他们的主要事迹作一考述。  相似文献   

3.
李文娣 《神州》2012,(18):331-331
我的班级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11—3班,这是一个对口升学的专业。根据我班级学生的特点,特地制定班集体建设的中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班集体,简略地归纳为: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一个中心指的是,爱字当头,发扬学生主人翁责任感。两个主线:其一,以身作则抓纪律,其二,千方百计促学习。  相似文献   

4.
张朝波 《神州》2012,(17):133-134
现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全国人民都已经意识到要及时充电.以免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提出了终身性学习的目标。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更是不容忽视,应为我们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我们的知识陈旧.教法老套,是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的。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非常重视这一点,做好自己的进修充电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5.
南宋袁说友学问渊博,留心典籍,在文献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均成就卓著,而《宋史》不为之立传实为不解,且历代学者对袁说友也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今之学者对袁说友的研究多集中在《成都文类》之文学成就上,对其易学思想涉猎较少。袁说友岁治周易,自幼读史,认为《周易》为圣人通变之书,基于袁说友以《周易》为本,思考现实的问题和南宋王朝的命运,重视总结历代王朝兴亡成败的规律,以利当世,本文拟就其易学思想作初步剖析,以期有补缺之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学相长”原则自两千多年前在《学记》中首次被提出来以后,一直为历代教育家所继承。先秦时期教学相长的主要成因在于先秦时期低下的生产力水平、诸侯纷争的政治局面和政教结合的文化形态,对教育的认识还处于探索阶段也是教师长与学生长分离的原因之一。表现出教学内容驳杂,教学方式直观,教育思想粗线化,师生关系松散等特点。两千多年来,“教学相长”的内涵一直在追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生成和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永霞 《神州》2012,(18):321-322
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角色的转化、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才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上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真正奏响生本导学的乐曲,让语文课堂永远绽放迷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王润琴 《神州》2020,(1):110-110
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学最为基础的阶段,对于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却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其中最为显著和突出的就是小学语文以生为本课堂难以得到有效的构建。因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方向,对如何有效的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二十四友"作为西晋重要的文人集团,囊括了陆机、潘岳、左思、刘琨等当时的一流文人,但因事权戚贾谧,长期以来颇受冷落。通过综合考察现存资料可以发现,"二十四友"集团的交游方式主要包括三种:以"金谷宴游"为代表的文人集会、日常的赠答唱和以及为贾谧讲解《汉书》和讨论"《晋书》限断",这些交游方式从很多侧面反映了以"二十四友"集团为代表的西晋文人社会活动的整体风貌,具有深刻的文学史和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琴 《神州》2013,(23):208-208
现代的新课程教学理论认为,新型的课堂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线,精心设计各种教案,尽可能多让学生尝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更多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似真的学习与探索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同时,探究性学习无疑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在史志目录记载中,文言小说集《东园友闻》的作者及所属朝代一直存在分歧。受四库馆臣观点影响,《东园友闻》还被认为是剽窃另一部小说集《东园客谈》而成。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本文认为《东园友闻》不是剽窃《东园客谈》之作,《东园友闻》与《东园客谈》及从中离析出的《广客谈》都是元人陆蒙辑录《友闻录》的底稿残卷。《东园友闻》、《东园客谈》、《广客谈》均属元代文言小说集。  相似文献   

12.
多友鼎以其长篇铭文和丰富的内容,成为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史料。笔者经考证认为,金文"广伐"一词为专用贬义词,并非指战争规模,而是专指外族或敌方对周的"侵犯"、"进犯"。作器者多友不是郑桓公友,他只是武公的部将,研究者对于金文人名与文献人物的比较研究存在较多乱象,笔者认为金文铸人名不可能用假借字,所以金文人名间的考证也不适用同音假借。多友鼎铭文分别记载战后周王对武公的赏赐以及武公对多友的赏赐,是西周严格等级制度的反映,也体现了西周赏赐制度的一些特征。至于多友鼎铭文所记京师、杨冢等的地望,有研究者根据新出尚父簋认为其地在山西新绛,笔者认为尚父簋的作器者不可能是杨侯长父,故其观点不能成立,且京师也不可能是指宗周镐京。多友鼎铭文所记京师和杨冢的地望,只能在陕西豳地。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网红打卡地长沙文和友作为案例地,以大众点评上长沙文和友的网络评论为样本,运用文本分析法以及借助ROST CM6软件对文本进行高频词分析、社会语义网络分析、情感分析,提取游客对长沙文和友的感知情况。研究发现,游客对长沙文和友的旅游形象感知具体但不完善,游客对于长沙文和友的整体感知是正面的,极致的场景打造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基于此,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彦岭 《神州》2012,(12):163-163
什么是“生本教育”?这是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相似文献   

15.
《敌乎?友乎?——中日关系的检讨》一文曾被视为国民政府于1930年代对日政策的一篇重要宣示,研究者亦多将其附于战前中日关系相关研究中讨论,亦有针对该文进行专门讨论者,然而就该文本身而言,仍有若干值得讨论的地方。就相关资料分析,本文认为《敌乎?友乎?》虽然登载于1934年12月20日出版的《外交评论》第3卷第11、12期合刊,但是由相关数据来看,该文应该在1935年1月中旬完成,所以会刊登于前一个月出版的刊物,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该刊延迟出版所致。至于由徐道邻署名刊出,应为蒋中正之决定。该文之内容,为蒋氏对中日问题的意见,目的在传达政府应调整对日外交政策之讯息。而蒋氏关于调整中国对日政策之意见,虽然为其个人主张,但实际上与汪兆铭取得了一致的态度,两人对于调整对日外交方针有共同的认知。《敌乎?友乎?》刊出后,在国内引起相当重视,日本方面亦对该文提出批判。然而该文内容过于敏感,为避免刊出后可能引发之政治效应,以他人具名较无顾虑,使徐道邻成为被批评的对象,蒋氏得以从旁观察各方意见。另外,蒋氏此时的工作重心仍在“剿共”,对于中日关系只是关切,而非其主要工作,此亦为其在所谓《秦土协议》、《何梅协议》签订之后,处理对日外交留下一个转圜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丁莉 《文物天地》2021,(1):90-94
程意亭(1895~1948),原名程体孚,江西乐平县人,"珠山八友"之一,斋名佩古,艺名翥山樵子。程意亭16岁开始正式学习绘画,早期只是粮行内的一名学徒,因日常出入经常路过一家裱画店,被板壁上的纸画吸引,立志从艺。据记载,程意亭于1911年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窑学校学习绘画,主要学习山水花鸟画。三年后程意亭从该校毕业,为了谋生来到九江进入"普芳居"开始画瓷画。1925年程意亭迁往景德镇,成为"珠山八友"的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7.
郭晖 《沧桑》2010,(3):130-131
傅山和顾炎武都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思想家,他们在生平、经历、哲学、经史学、古音韵学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顾炎武在51岁时,自平阳,登霍山,赴太原,访傅山,与傅山结下深厚的友谊。本文拟对傅山与顾炎武的交往作概略考察和论述,从而探求两人友情甚笃的缘由。  相似文献   

18.
游宇明 《文史月刊》2010,(11):77-77
一向喜欢读杰出人物的传记,这样的传记常让你感慨,更让你深思。最近读到周仰之《人间事都付与流风:我的祖父周立波》,此种感觉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一个名为“珠山八友”的绘瓷艺人群体在景德镇悄然出现。他们以瓷代纸。在瓷上尽情展现中国画的气韵生动,画出了民国最美的瓷器,开创了中国现代陶瓷美术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珠山八友的影响深远重大,至今无人能够超越。他们是何许人也?他们的作品又有着怎样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文史月刊》2008,(11):67-67
阿拉伯传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旅途中他们为了一件小事而争吵了起来,其中一个还打了另一个一记耳光。 被打的人觉得深受屈辱,一个人走到帐篷外,一言不发地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