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亚芳 《神州》2012,(10):203-203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力求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终生渴望听赏美好音乐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终生与音乐息息相通。而想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艺术的真谛,聆听便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
李海霞 《神州》2012,(12):274-274
音乐鉴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有关背景材料等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鉴赏有别于音乐欣赏,欣赏是怀着喜欢与美好的心情去品味、感受你认为美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任菲 《神州》2012,(12):292-292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自由的主体审美活动,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充分体验和领悟音乐的审美活动。音乐鉴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音乐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品格,因此,音乐鉴赏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韩秀梅 《神州》2012,(7):201-201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程在小学阶段得到了较好的开展,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音乐欣赏课作为小学音乐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听觉艺术和乐感审美艺术的关键。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就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问题作以下分析与探讨。一、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俊 《神州》2013,(33):85-85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所以,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接受,音乐本身就会黯然失色,音乐教学就不能最终取得成功。《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现在音乐教材的编写也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音乐教材中接近一半是音乐欣赏的内容,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因为各种原因,音乐欣赏课经常被教师忽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下面,我浅谈几点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7.
樊淳 《神州》2013,(10):87
艺术教育需要不拘一格地将音乐欣赏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相似文献   

8.
于伟丹 《神州》2012,(33):85-85
艺术需要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等音乐欣赏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相似文献   

9.
奚慈慈 《神州》2013,(32):123-123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的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是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主要心理过程,它能使幼儿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教育,从而达到欣赏活动的目的。美术教育也需要想象和欣赏,美术活动以它直观、形象、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而为幼儿们所感受兴趣,且容易接受,成为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何从形象艺术的共同点出发,在教学中将音乐与美术有效渗透,整合、让音乐教学策略在美术活动中起到更多价值??本文将结合近几年来将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相互渗透的一些教学实践向大家做粗浅的介绍,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管金谊 《南京史志》2022,(41):32-33
<正>创造力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主动开展的思维活动,是一种个人连续性、复杂性的心理活动,是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个体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儿时期,幼儿时期是生命力勃发的时期,也是创造力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音乐活动是一门根据时间变化流动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和创造力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幼儿音乐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记忆力、创造力的开发。本文从音乐欣赏教学入手,简要介绍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方璀 《神州》2012,(20):209
在所有的艺术类型中,比较而言,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音乐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笔者则借鉴音乐美学的观点,从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这三个角度,对"音乐"的本质、意义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旨在从较为立体的维度中去理解"音乐"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音乐感知能力的高低,体现在对音乐深度、广度和力度把握的多少上,体现在对音乐审美过程的介入中是主动还是被动、自觉还是自在程度上。音乐欣赏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人们在音乐艺术审美活动中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宋怀 《神州》2012,(18):282-282
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可以丰富情感,发展想象力,提高感知、理解、表现、鉴赏音乐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杨芳 《神州》2012,(21):236-236
联觉,是指一种感受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音乐艺术的审美联觉是按着音的传递方式进行的,印由发音体搬动——音波——音波对听觉器官的影响——听觉神经传递大脑,然后引起生理的感受。少年儿童正处于对外部事物,特别是对音响刺激敏感期,他们认识和理解事物时带有明显捕捉性,喜欢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因此,在音乐欣赏时易产生情感、意象、色彩、嗅觉等审美联觉。  相似文献   

15.
李宁宁 《神州》2012,(20):139
高中音乐欣赏是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一环,为学生塑造人格、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欣赏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是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涵泳音乐欣赏是沉潜音乐之中,通过对音乐的反复玩味和推敲,以获其中个味,再循序升华为潜移音乐文化是实现音乐欣赏的最高诉求。以古代歌曲的音乐与诗词契合表现形式,梳理历史文化与音乐文化的结合;以民歌,去引导民俗文化与音乐文化的撞击,以时代之音的变奏,去实现创新与开拓的塑造,以阳春白雪让学生在典雅音乐中熏陶;以大合唱和组歌使学生感受黄钟大吕的洗礼。从而实现音乐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7.
张俊 《神州》2012,(14):111-111
音乐以一种唯美的姿态存在于人们的灵魂中,通过欣赏健康的音乐,人们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濡养,自身素质得以提升。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处于定型时期,适当的音乐欣赏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涵养的群体。本文从大学音乐欣赏教育的角度出发,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分析大学音乐欣赏教育的相关问题,谈论了大学音乐欣赏教育对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李慧娟 《神州》2012,(22):204-204
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像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韩琳 《神州》2012,(9):333-334
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明确地把“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放在教学目的的第一位,这就为我们上高中音乐欣赏指明了力向,高中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丽首先是培养人。”《苏霍姆林斯基》是“别的学科不能代替的”审美教育。我在上高中音乐欣赏课时,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教材,围绕教学目的,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同学们的鉴赏能力做了一些努力,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张利群 《神州》2012,(12):71
音乐课堂应该坚持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通过系统的教学实现学生音乐欣赏、创新和审美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应该把音乐课堂转化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建立。本文从音乐课堂的实际出发,通过创新和变革的思想对音乐教学进行重新构建,提出了创设开发的教学环境、转变课堂评价和激励机制,开设第二课堂和多层次教学,创建师生共同快乐成长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