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桂峰 《神州》2012,(19):157-157
注重科学探究,提高学习能力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目标。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探究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笔者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质疑、创新、动手、动脑等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隋洋 《神州》2011,(5X):252-252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要变革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是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过去,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一般都采用教师提问、讲解,幼儿逐一回答,然后得出事物结论的方法。有时也会让幼儿实验或动手操作,但这种实验或操作也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进行。幼儿只是  相似文献   

4.
陈斌 《神州》2012,(3):237-238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自主探究学习,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让探究学习走进数学课堂.真正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于淑萍 《南京史志》2023,(42):32-34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谓探究,简言之,就是探索研究、探寻追究,就是在学习中借助于思维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是人们寻求和理解信息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相似文献   

6.
许记增 《神州》2012,(6):381-381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初步实施探究式学习,以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文平 《神州》2012,(21):132-133
探究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屈怀红 《神州》2012,(4):61-6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特点,设法驱动创造思维,变被动学为主动学,遵循“知疑、质疑、释疑、解疑”的破疑的方略实施现代“探究学习”,才能有效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学问,提高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标着重强调"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那么,怎样来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一、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断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探究的首要要素是提出问题。探究的问题不仅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提问既是最佳思维状态的能动反映,又是最佳思维成果的外在体现。在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0.
郭爱英 《神州》2012,(19):160-160
现在教育形势要求我们的化学教学,应该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学习:是鼓励参与,承认差异重视交流与合作的理解学习:是敢于质疑,鼓励创新的挑战学习:是以人为本,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发展性学习。下面我就“食盐和纯碱的探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闫河江 《神州》2012,(13):243-243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赋予了我们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要求。科学探究被引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教材中设置了不少的探究实验。不仅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取知识,而且更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有的甚至只是要求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改变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学习中的作用,使科学探究成为一个新的教学要求和新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研究性学习受到众多教育学者的推崇。小学劳动与技术课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帮助学生"会学"、"会思考"。文章从多角度出发,探究如何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激发创造性和活力,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高中化学课改之后,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元化探究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使学生从单一的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通过各种实验来使学生更好得理解试验目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说,情况不容乐观,实验性探究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最后导致学生转变对化学实验态度,进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如何使学生能够对实验性探究产生兴趣就成为关键问题。文章将通过分析高中化学实验现状与存在问题,对高中化学教程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质疑能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前提。引导学生质疑可以促使学生认真读书,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可以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15.
赵建伟 《神州》2012,(6):50-51
探究活动是培养初中生主动探索的重要途径,初中生探究活动是引发、支持和引导初中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的有效载体。但目前在培养初中生主动探索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立足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初中生主动探索精神。通过研究表髓,初中生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主动探索的欲望增强,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观察记录能力得到加强,初中生提问意识进一步加强,刨根问底的习惯得到养成。  相似文献   

16.
物理实验是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的重要载体,它直接影响了学生物理学习的能力和品质,因此,老师应该注重锻炼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除此之外,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人才需求标准逐渐转向了合作、创新和探究三者合一的综合性准则,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扩大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17.
苗锦伟 《神州》2012,(12):133-133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将学习置于研究性小课题情景中,不仅是激发求知欲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途。问题应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展开。  相似文献   

18.
熊飞 《神州》2011,(8S):70-70
实验探究的教学是以实验选题为中心主题的探究教学。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师生可以在课堂授课内或课堂授课之外,挖掘实验中的新内容,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对某些化学反应实质、现象以及化学实验装置从多角度、多层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探究其规律的学习,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下面是实施实验探究性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日东 《神州》2014,(3):169-169
<正>物理学是从初中二年级才开始的一门实验研究学科,它的理论形成及论证的基础大多源自于科学家们的智慧和实验。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加强中学物理探究实验教学势在必行,科学探究已成为实施新课程以来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物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学会观察现象,使用仪器进行测量及处理数据,然后分析结果,形成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  相似文献   

20.
刘亚宾 《神州》2012,(3):256-25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