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历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提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因此,笔者立足于文字史料概念基础之上,对于其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运用价值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王强 《神州》2011,(6X):244-244
课堂教学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提倡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柴志强 《神州》2012,(15):331-331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能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者的活动。教师为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充分创设情境,切实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支配自己的学习,把更多认知力量投入到历史课堂中去,体验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活历程。使历史课堂走出荒芜的沙漠,成为生命的绿洲。  相似文献   

4.
正在素质教育逐渐深入的过程中,高中历史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教师要根据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历史综合能力,并学会运用历史知识看待和分析问题,使历史课堂充满活力,实现高效的教学。一、用新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邵杰 《神州》2011,(26):179
历史教学中要积累史料,充实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教师讲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学习难点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邵杰 《神州》2011,(11):179-179
历史教学中要积累史料,充实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教师讲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学习难点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去探究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本文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凌宝军 《神州》2012,(6):372-373
讨论式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一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是“生成学习模式”在历史学科中的良好运用。教学中采用讨论式学习方法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自我价值的展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讨论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根据历史学科的过去性、现实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使用讨论的学习方法是教学中落实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李剑学 《神州》2011,(1X):169-169
初三历史的教学与复习必须要注意到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注意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及历史知识的疏理与应用。特别是学生自我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因为大家都明白,我们这个学科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课时比较少、而知识量又很多,所以,学生的自学应用能力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得培养。在中考复习过程中,也要结合课标、考试说明来进行复习。本文就初三历史复习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武文慧 《神州》2011,(1X):178-178
中学时代是学生发展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其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德育,是教育的精髓与本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对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作为历史课教师,我们在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任务。让青少年学生从历史的学习中自觉地吸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一门能够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过去,应对现在,创造未来的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以及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中国古语中也有"以史为鉴"等典故。而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历史却有一定难度,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对历史真正产生兴趣,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文章主要论述了历史教学中应该常用的以下几种有效方法:运用历史故事教学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生动性、历史知识竟赛可以扩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和板书的应用可以加强学生记忆,并简单的阐述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尽可能使历史更贴近实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兴春 《神州》2012,(26):198-198
历史教学中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利用已学历史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认识现在、预见未来,"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能力。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徐书英 《神州》2011,(2X):172-172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从而影响学生的语言。各学科教学语言有一定的共性,但受教学目标和知识特点的影响,不同学科的教学语言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试从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与知识特点出发,探讨历史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以期为历史教师更好地把握与运用历史教学语言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孙辉 《神州》2011,(4X):58-58,60
顺应时代的要求,历史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历史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使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良好的品德以及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机整合三维目标、灵活运用教育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达成三维目标?以下是本人一点感受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5.
袁红 《神州》2012,(10):257-257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当遇到疆域、重大历史事件和战役等方面的内容时,历史地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起来,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正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作为历史老师,在实际历史教学当中,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多运用历史地图这种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加强他们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求事半功倍。由于历史课内容纷繁复杂,年代、人名、史实颇多,学生很难记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史实和结论,除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的方法外,使用历史插图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王雅丽 《神州》2011,(2X):98-98
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获得自主学习知识的方法已成为现阶段高中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角色在此过程中也实现了从知识的传播者和教学秩序的管理者与控制者到学习方法的培训者、诊断者和咨询者的转交。  相似文献   

17.
白英蕊 《神州》2012,(3):350-350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朱晶  王丽 《神州》2013,(14):154-154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词汇的积累和再应用的过程,其他的语言技能都必须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当前,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词汇积累存在较大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分析学生词汇积累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不同英语词汇的学习策略,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走出词汇学习的误区,跨越词汇学习的难关。  相似文献   

19.
廖志敏 《神州》2012,(21):58-59
中学历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之一。它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园此,初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历史课变成学生喜欢的学科。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三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时间紧、任务重已成共识,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因此,本文结合问题式教学法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何正确地运用到初三历史课堂中,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初三历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