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并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达到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目的,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以及在数学知识产生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性精神决定了数学学科在育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的育人价值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得以体现?笔者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为例,从转化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王润芹 《神州》2012,(15):80-8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学,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探索,过分追求“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等迎合应试教育的做法将逐步离我们远去。  相似文献   

3.
郭彪 《神州》2012,(34):165
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相似文献   

4.
侯社红 《神州》2011,(6X):166-166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中,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反映了新时代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与《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一致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践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姚发明 《神州》2012,(9):259-25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标中明确提出来,这不仅是课标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杜中凯 《神州》2012,(9):373-37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明确指出,此次课改是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事实上,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使学生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和创造力以及学习心智等素质与能力得以改变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古延平 《神州》2012,(3):378-37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明确指出,此次课改是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事实上,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使学生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和创造力以及学习心智等素质与能力得以改变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陈琳 《南京史志》2023,(4):34-3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要求“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提出:“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数学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在信息技术不断升级换代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面临的不再是传统的教室环境,而是智慧化的教学环境。在“智慧课堂”环境下,设计和实施小学数学作业的途径也会发生转变。将智慧化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可以更新作业的形式,促进作业内容与学生的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中考是具有人才选拔的初级中学毕业生阶段水平考试。笔者以广州与深圳(以下简称“两地”)中考数学压轴题为例,运用鲍建生数学题综合难度模型对2021—2023年两地压轴题在背景、数学认知、运算、推理以及知识含量共五个维度因素进行综合难度比较研究。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十多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并实施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相似文献   

10.
唐吉祥 《神州》2012,(7):96-96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二条中提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可见,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新课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即在初中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刘小波 《神州》2013,(34):196-196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应深刻地反思我的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相似文献   

12.
陈鸿 《神州》2012,(7):33-3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丈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丈言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阅读浅显易懂的文言丈,能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相似文献   

13.
刘鸿哲 《神州》2012,(6):226-22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很好落实这一数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学平 《神州》2012,(34):17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总体目标之一,并且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教学活动要  相似文献   

15.
杨建华 《神州》2013,(17):194-194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分不开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中所阐述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贴近生活、重视运用强化思维,其基本理念是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所以,所有学习内容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围绕"生活中的数学化思想"这个中心议题,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去经历、体验、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分不开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中所阐述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贴近生活、重视运用强化思维,其基本理念是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所以,所有学习内容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围绕“生活中的数学化思想”这个中心议题,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去经历、体验、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王秀丽 《神州》2012,(18):202-20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王兆娟 《南京史志》2023,(14):91-93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预示着基础教育英语课程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导向”的教学全面转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这一转向带来的不仅仅是理念和目标的变化,还有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等全方位的系统改革。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也要进行教学的完善和创新。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数学教学的成效,教师要开放思路和创新教学理念,从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出发,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从根本上践行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实现初中数学课程教育模式的全面创新,更好的促进教育和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路捷 《神州》2012,(6):94-95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指的是确定通过语文学习之后学习者将能达到的行为状态,并将这种行为状态通过用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语言表述出来。它的设计依据主要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是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在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起到及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所谓教学设计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之上,加了一些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分析、设计的教学思想理念、课后说课反思等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