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我有幸陪王化云同志赴青海,对黄河河源西线南水北调线路进行考察。由于健康的原因,王化云此行只到了龙羊峡工地,但返回途中又对青海、甘肃、陕西进行了考察,历时1个多月。在考察即将结束时,王化云在西峰完成了《西行纪实》一诗。诗云:  相似文献   

2.
王秀明 《文史月刊》2004,(11):26-28
1958年是“大跃进”最轰轰烈烈的一年。首都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大庆,在全市大张旗鼓地兴建了十大建筑。打头炮的是十三陵水库。上自国家主席,下至一般百姓,凡能有幸参加劳动的,莫不你追我赶。我当年30多岁,年富力强,是高教部派去水库劳动的第三批突击队员,常年坐办公室的我,经过几天的艰苦磨练,居然能挑起百斤沙子,行走如飞。工地上竞赛高潮迭起,即使再缺乏热情的人,到此场合也不免会激动起来。紧张的强劳动之后,吃起饭来分外香。有一天工地  相似文献   

3.
每次我来丹江,总情不自禁地要上大坝。一上大坝,眼前就升起了一个熟悉的、矫健的身影。这身影引我奔向坝顶,望那天水一色的人造海洋。我第一次到丹江,是1959年。当时,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兴建。组织上派我到那儿,是叫我深入生活,写一个反映湖北水利建设的电影剧本。到工地后,我先在民工中搜集了一批模范人物的材料,又到工程指挥部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以了解指挥部领导同志的情况。一天,工地党委宣传部通知我:指挥长张体学同志要在左岸工地召开现场会,叫我去听他的讲话。听到这个消息,我挺高兴。因我自来工地后,就想与体学…  相似文献   

4.
甘肃、青海二省,地处黄河上游,幅员广阔,山河壮丽,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从很早的石器时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大地上。甘肃、青海自古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汉族和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共同装饰了甘、青大地的锦绣河山,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九八四年九、十月,我有机会前去甘、青二省进行了一次考古调查,参观了一批考古发掘工地、文物古迹和博物馆,使我  相似文献   

5.
三门峡工程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抓、邓子恢副总理具体负责的一项大型工程,是根治黄河的伟大开端。周恩来、陈云、邓子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1955年7月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三门峡工程被确定为根治黄河的第一期重点工程。此后,周恩来总理多次参与对三门峡工程设计的审查,作出过许多重大决策,并亲临三门峡工地视察。可以说,三门峡工程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建设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六法官血染黄河栏目主持人\陈豫郑文图陆渴望,卞君瑜,陈朝中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峪里乡与山西省垣曲县古城镇一衣带水,隔黄河而相望,自古商贾往来,互通有无,你嫁我娶……改革开放以来,两岸乡亲更是亲密无间,客船来往不绝,赶集走亲,热闹非凡。然而,1995年1...  相似文献   

7.
<正>七、八月,盛夏,烈日炎炎。在考古界有这样几位青年学者,他(她)们利用暑假及考古工地间歇的时间,自发组成"商周田野工作坊",经费AA制,连续五年,冒着酷暑,到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地区七省进行考古考察。每次考察之前,都要先明确考察目的和  相似文献   

8.
常清民 《旅游》2000,(4):18-19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宜川县和山西吉县境内,万里黄河流经这里,水面由400余米宽骤然收缩为50余米,飞流直下,跨入落差30多米深的石槽中,形如巨壶注水,成为世界第一黄色大瀑布。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壶口瀑布“黄河天下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的情景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在这里奏响了她最激昂、最雄壮、最震天动地的一章。 我生在黄河之畔,长在黄河之滨,去壶口瀑布看看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今年是龙年,春节期间约了两位同行准备去壶口,去领略一下龙年的黄色巨龙的风采。 正月初四一大早从古城西…  相似文献   

9.
回忆毛主席三次难忘的会见杨珏1955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调我任河南省委副书记。省委分工让我分管党群、文教方面的工作。刚到河南,对黄河以南的情况不熟悉,经常下乡调查研究,以便尽快适应参与省委领导工作。这一年6月21晚上,我正在宿舍门前乘凉,接到口...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54,(2)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收穫我館基本建設工地流動圖書站工作從五二年即已開始,當時曾在一○一工地及運河工地建站,多訓期間配合工人學習又在工人村冬訓班建立,因而初步取得一些經驗並為今年開展工作打下基礎。今年,更在瀋陽市基本建設工地文化服  相似文献   

11.
2001年8月18日,黎智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在这将近6年的时空中,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特别是在武钢的“○七”工程工地上,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2.
新力 《丝绸之路》2004,(4):4-16
一条大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2000年夏天的一次黄河文化采风,使一直在不停地抒写黄河的我对于“中华民族摇篮”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我相信,对于任何一个沿着黄河行走的人,黄河都称得上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在这次沿黄河采风中,我时常看到一些中外艺术家、旅行家、企业家和观光客徜徉在沿黄河的名山大川和古城荒村中,这是一种充满了意趣也包含着危险的人类活动。这也使我意识到,全世界有多少人渴望了解我们的母亲河,有多少人渴望通过了解我们的母亲河来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我是在一个基本建设工地做工地卫生工作的。由于经常到工地上去检查安全卫生,不断的在工地上看到地下古墓中挖出来的许多陶俑、陶马、陶罐等。在挖掘时这些文物都被破坏了,  相似文献   

14.
2001年8月18日,黎智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在这将近6年的时空中,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特别是在武钢的“0七”工程工地上,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黄河岸边行     
《沧桑》1994,(5)
受省招办的委托,今年全国高校招生统考,我校承担了保德县检查巡视的任务,我有幸参加了这一工作.保德县紧临黄河,而县城就在黄河岸边.能够倚偎在黄河母亲的怀抱中,不只从理念上认识黄河,而且在生活中感受黄河,这是我梦魂萦绕的事情.我虽同黄河有过不止一次的接触,但那都在行色匆匆之间,甚至是一掠而逝一的结缘;我曾经领略过大西北“黄河落日圆”的奇观,目睹过禹门口黄河奔涌倾泻的雄姿,  相似文献   

16.
温娇嗑着瓜子,听我讲一个14岁的男接来北京做馒头,七八年后成了小老板,把全家十几口人都带来北京发展,给附近十来个工地供应馒头大饼的故事。“看!不管做什么,坚持下去才有积累,不能老换行,做馒头也是这样。”温娇从闲聊里总结出这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一个个被提上议事日程.兴修水利、治理江河,也是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为了治理长江,1952年国家在长江中游的湖北省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接着又考虑治理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经过周密计划,决定修建“汉江下游杜家台分洪工程”(简称汉江分洪工程).这个工程被列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之一.工程的准备工作在1955年下半年开始.《湖北日报》很重视对这项工程的宣传报道,派我为常驻工地的记者.在正式开工前,我就到工地采访了,经常住在工地指挥部工作.  相似文献   

18.
毕生笃志驯黄龙─—访黄河水情专家陈赞庭程占功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给沿岸特别是下游人民造成过深重灾难。新中国诞生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人民治理黄河取得了45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伟大胜利。看到黄河的巨大变化,人们不会忘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广...  相似文献   

19.
巴陵  穆林 《旅游》2007,(4):15-15
行走黄河,是我走南闯北的愿望,也是目睹山水的至乐。读到这几年关于调查黄河源头的那些书刊,我就很想去看看黄河的模样,了解母亲河的风姿,特别是黄河的上游和源头。  相似文献   

20.
在河之洲     
李宗奇 《世界》2004,(6):48-4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是黄河岸边的一种候鸟.关关是它那深情的呼唤。这个河.就是黄河;这个洲.就是滨临黄河的合阳县城.这里是生我、养我、恩惠于我的可爱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