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之诚(1887—1960年):字文如,号明斋,又号五石斋,江苏江宁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著有:《骨董琐记全编》、  相似文献   

2.
《文献》2016,(2)
正(原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国家图书馆藏抄稿本日记选编(全六十册)精装16开定价:36000元2015年12月出版本书选录国家图书馆藏抄稿本日记28种,其中元人日记1种(《郭天锡日记》),清人日记27种,如吴骞《兔床日记》、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英和《奉使陕甘日记》、翁心存《知止斋日记》及其孙翁曾翰(翁同稣嗣子)的《海珊日记》,又有文学家方玉润的《心烈日记》《星烈日记》,版本目录学家莫友芝的《郘亭日记》等。  相似文献   

3.
崇谦是晚清云南楚雄府知府,他逐日记述的《日记》(残本)是研究清末民国年间满族历史的重要资料。其中辛亥革命部分记录了崇谦从临渊履薄、朝不保夕到柳暗花明、死里逃生的曲折经历,可谓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反映了一个满族基层官员在辛亥革命大时代中的命运,这与云南军都督府的民(种)族政策及"五族共和"思想有密切关系。其子宝铎(关振生)保存了《日记》,注释了部分内容,并与著名史学家邓之诚先生交往甚深。  相似文献   

4.
怀才不遇:内地乡绅刘大鹏的生活轨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龙 《清史研究》2005,(2):69-80
本文以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为中心,将他置身于所处的时代,叙述其五次科考、舌耕二十年、亦农亦商的一生。文章尝试打破“问题意识”的常规,通过历史叙事的方式,勾画清末内地乡绅生活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根据乔志强教授摘录的山西乡绅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在山西省图书馆收藏的稿本《退想斋日记》将全部影印出版.该稿本原有200余册,既是刘大鹏效仿曾国藩的日记书写的"道德日记",也是他对身边生活世界的记述和其生活哲学的表达.自号"梦醒子"的清遗民刘大鹏将自己内心拒斥却不得不生活其中的新世界视为梦境,日记中对生活世界的记录也就不得不被同时视为对刘大鹏梦境的记录.当人们利用日记展示的多是历史上的官场、世风、制度兴废和事变的时候,不能忽略日记这一个体化文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近代社会史学界,刘大鹏这个人物很有名气,这主要得益于他从三十四岁(1890年)开始写日记,一直到临终前都笔耕不辍,连续写了五十一年的日记,直至民国三十一年七月去世。其日记共有200册,并题为《退想斋日记》。在这部长达半个世纪的日记中,刘大鹏根据耳闻目睹的亲身阅历,记载了相当丰厚珍贵的社会史料。既有当时当地农村的气候、  相似文献   

7.
王凯  余荣培 《中华遗产》2008,(12):132-143
缘起:经过五年多的合作修复,2008年11月10日,倦勤斋保护项目正式竣工。《中华遗产》作为全面亲历修复过程的平面媒体,记录了倦勤斋从沉默到绚目、从潜隐到怒放的漫长历程。据悉,倦勤斋将于明年开放,票价500元。为此,本刊继2008年5期推出特别策划《倦勤斋:乾隆的最后一梦》之后,现独家奉上图片报道《倦勤斋:为乾隆而奢华》,详解倦勤斋中那些举世无双的物饰的价值,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袁昶之《乱中日记残稿》,是义和团历史研究中被广泛引用的重要文献。该日记原件迄今未见传世。最早的刊本系袁允(?)等编撰的《太常袁公行略》,系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石印本。尔后,翦伯赞、杨洛安等先生,又将此日记辑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第一册(1951年3月神州国光社版),流行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9.
<正>《南游记》是晚清时期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一部游记。作者恽毓鼎曾任清朝史官十九年,"遇事陈奏,两宫未尝不称善"(张维骧《清代毗陵名人小传》卷9,第26页),为人处事颇为上层所称道;故而得以屡任要职,并随侍光绪皇帝,成为皇帝身边为数不多的近臣之一。恽氏所作之《崇陵传信录》,为记录清末史事的一部信史。而其所留存之《澄斋日记》,亦保留了大量的社会历史资料与日常生活细节,被学者称为"难得的清王朝亡国  相似文献   

10.
楚铭刻中“陵、陲”的考辨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楚“江陵”鉨谈起——认识之反复与存在问题《上海博物馆藏印选》五页载一战国古鉨,文曰“江(?)行宫大夫鉨”,此印最早收于《瞻麓斋古印征》与《观自得斋印谱》,由于印文旧未全认,虽著录多年,并未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