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治初期,维新政府中枢就已深刻地了解到日本所置身的国际社会和国际形势,确立起包括对自己和世界进行重新定位以及日本未来发展方向在内的国际秩序观。近代日本国际秩序思想中的上下秩序认识与欧洲近代国际秩序思想的二重原理体系如出一辙,并在明治维新后迅速与国家政权结合起来,最终确立起对欧美屈从,对东亚邻国强硬的双重外交路线。  相似文献   

2.
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蓝 《世界历史》2003,(6):44-56
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导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和发展。在 2 1世纪 ,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最为重要的全球性的国际政治经济组织 ,应该通过不断地自我改革与完善 ,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何亮亮 《世界》2006,(9):67-68
这真是一场奇怪的战争。中东的小国、却又拥有强大军事机器的以色列,在以往六次战争中,都战胜了周边的阿拉伯国家,震慑了阿拉伯世界。  相似文献   

4.
陈月娥 《世界历史》2004,(6):100-106
从政治思想史的角度来看 ,日本近代的国际协调外交渊源于原敬的“对清政略即是对欧政略”的外交哲学原则。在长达半年的欧美实地考察中 ,原敬亲眼目睹了美国实力正在蒸蒸日上 ,预见到美国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指出在今后的国际问题上要格外注意美国的动向。一战爆发后 ,原敬在各种场合反复陈述日本与美国协调关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其国际协调外交思想得到了充分展开。从原敬的思想主张来看 ,其国际协调外交思想的终极目标在于 :日本在比较有利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下 ,从中国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5.
汉密尔顿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相信霍布斯式的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特性,认同并顺从欧洲主导的国际关系原则,把国际关系视为国家间争夺权力和利益的斗争,排斥理想主义者所倡导的道德与伦理因素。在此基础上,他认为美国在对外关系中应该追求权力与商业利益,使美国成为英法那样强大的帝国。汉密尔顿的思想是美国外交中现实主义传统的起源,对当时和后来的美国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汉密尔顿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糅合了美国例外论和使命观,这一点构成汉密尔顿主义与欧洲大陆现实主义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7.
国际战略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的领导者虽然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战略概念,但多半是选择国际战略概念表达其对外交政策方针的思考。在学术界,使用国际战略概念研究中国外交也已成为主流。因此,在新中国外交史的演变中把握中国国际战略的历史阶段,在梳理新中国政治话语中的战略语义和语境的基础上体会国际战略概念,有助于推进中国国际战略理论研究的规范化和新中国外交研究的系统化,增强中国的外交研究和国际政治研究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8.
滕凯炜 《史学集刊》2023,(4):103-112
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大型私人基金会,有着巨大的规模和高效的管理模式,活动范围遍及全球,它们的非政府和跨国性特质使其成为跨国史研究的重点对象。在跨国史的视野下,相关研究主要表现为三个路径:一是考察基金会在知识生产、公共卫生、人口控制等跨国事务中的角色;二是探讨作为非国家行为体的基金会如何介入国际组织和国际秩序的建设;三是检视基金会对美国外交事务的影响及其与美国全球权力成长之间的关系。跨国史视角的引入,为基金会研究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题材和领域,展示出跨国行为体对世界历史和各国发展的重要影响,有助于进一步补充和深化美国对外关系史和20世纪国际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哈布瓦赫等人的集体记忆理论认为,只有在社会框架中个体才能够形成自己的概念和记忆,正是凭借这一能力,社会“干预”个体的记忆,并根据社会的“理性需求”来塑造集体记忆。建国后战争(南京大屠杀)的集体记忆经历了国际主义主导的建构和基于爱国主义的重建。战争(南京大屠杀)集体记忆重构不仅是为了弘扬爱国主义,更重要的是为了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10.
牟钟鉴 《纵横》2014,(11):39-41
谷老曾说:“我从小读的是圣贤书,接受新式教育后曾对孔孟道持批判态度。有趣的是.进入老年的我却对孔孟之道重新产生了巨大兴趣。就我个人的一生来说.好像是走了一个怪圈;但对于我们民族来说.却得到了一个螺旋式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李阁楠 《日本学论坛》1991,(2):11-14,46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旧国际格局的交替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雅尔塔体制下,日本曾被美国占领达7年之久,在东西对抗中又重新崛起。80年代后期雅尔塔体制开始崩溃,美苏控制的两极世界格局解体,日本正在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个强极。一所谓国际格局,是世界各种基本力量相互作用达到相对平衡时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国际秩序。国家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也有时是多种形式同进。19世纪以前,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基本上是属于地区性的,结局只是某一地区格  相似文献   

12.
秦代"为不善"一词见于法律条令,是一类罪名的总称,指有意侵犯君权,败乱其统治秩序的重大犯罪。具体而言,"为不善"除包括直接危害统治秩序的反、逆、叛、降等罪之外,可能还包括弑父、不道、禽兽行等间接危害统治秩序的逆乱恶行。秦法针对这一类犯罪在实际判罚上虽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特征是:一般以死刑及迁刑处置首从犯及缘坐者,规定"令(迁者)终身作远穷山,毋得去"。"为不善"罪渗透着礼的精神,表现出森严的社会等级性和浓厚的家族伦理性。秦汉以后"为不善"罪的分类条目日益明细,周齐与隋唐时期的"重罪十条"以及"十恶"之罪名,当与其有一定的承续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宗教对美国外交的影响日益走向组织化、法制化和机制化,呈现出以宗教利益集团为动力、以在国会推进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为路线、以国务院国际宗教自由办公室和国会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互动合作为机制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华外交中也凸显宗教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广州国际灯光节为例,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结合主体行为遵循的刺激——反应规则,分析了节事组织方和管理者秩序建构的逻辑和实践。通过对灯光节组委会核心成员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以及网络资料的获取,了解到灯光节管理者在周期性的节事活动举办和学习经验中,具体从节事空间布局设计、节事信息宣传秩序、节事交通运输秩序、节事环境卫生秩序和节事安全保障秩序等5个方面对灯光节空间秩序进行建构。根据CAS理论,为提高节事组织方的适应能力和下一届节事运作的有序进行,建议节事组织方从自身适应性能力、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空间布局和设计、服务管理几个方面来促进节事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加深入的了解节事空间的设计和管理,并为同类型的节事运作提供可供借鉴的知识体系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以选民范围急剧扩大为主要的直接由来,中、西欧国家政治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年普遍转变为现代大众政治。与此相伴,公众舆论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变得显和频繁;各类(特别是殖民、经济和军事三类)利益集团积极干预甚至操纵对外政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植根于大众非理性情感、并且多半由大众传媒表述和助长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则构成欧洲及世界政治中的一大恶性力量。总之,现代大众政治的兴起是欧洲传统外交和国际政治变更的一项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屈辱与探索并存的历史。列强的入侵,国家认同出现危机,一批社会精英探索着救亡图存之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中国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机。民族意识的先觉者,利用外交平台,为中国能够摆脱屈辱、走向平等,努力的争取着。外交政策群体也抓住世界新旧秩序更替与重建的机遇,对屈辱的外交提出挑战,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存在。这些轻微的话语对世界重新审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论者多认为雅尔塔体系已经"崩溃"。但是从国际体系的视角来看,这种提法并不正确。它混淆了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这三个概念,与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实践也不相符合①。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并不是一回事,国际格局的崩溃,并不就等于国际体系的崩溃;冷战的结束,只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寿终正寝,而不是雅尔塔体系的崩溃。雅尔塔体系是在吸取了人类数百年来建立国际体系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吸收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建立的一个机制较为完善、国际秩序相对稳定的国际体系。冷战结束后,这个体系不仅没有崩溃,而且还有发展,有力地维护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均势与和平②。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初的欧洲特别是英国,出现了一批主张改革现存国际秩序的自由主义学者。受此思潮的影响,从1919年起,威尔士、牛津、伦敦等大学相继创立了国际关系学科,由此出现的第一代国际关系学者提出了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学术思想,为日后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  相似文献   

19.
王坤 《黑龙江史志》2012,(21):43-44,49
伪满洲国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建立的傀儡政府,在其他统治东北的十四年里,日本帝国主义操纵伪满政府制定一套殖民法制,通过彰显殖民法制的社会统治功能,构建其在东北的殖民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村庄权力秩序的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红霞 《沧桑》2009,(2):109-110
村庄权力秩序可以分为外部权力秩序和内部权力秩序。随着市场化、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步入现代化转型时期,原有的村庄权力秩序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冲突,集中表现为外部权力体系的冲突和内部权力体系的混乱。要进一步提高村庄治理绩效、实现有效治理,必须理顺村庄治理的外部权力秩序,规范村庄治理内部权力的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