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宦官专权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并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而不断膨胀,直至明朝中后期时达到顶峰。本文将以明代宦官的家庭组织关系为着眼点,对其家庭主要成员的构成进行探究,分析宦官背后的家庭力量和宦官专权之间的关系,进而试图展现宦官家庭这一特殊群体对明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爱东 《中原文物》2023,(4):133-137
刘弘规是中唐时期重要宦官,其家族成员深刻影响了中晚唐时期政治变迁,其夫人陇西李氏墓新出墓志,印证了其家族世系,反映了宦官群体的婚姻、家庭观念。刘弘规夫妇及其家族成员墓葬是目前首次全面揭露、科学发掘的中晚唐时期宦官家族墓地。本文除对刘弘规夫妇墓志进行考释外,还尝试从考古学角度探讨了其家族墓地选址规划、布局排列以及居地与葬地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读《文物》1978年第8期刊出的《亳县曹操宗族墓葬》和田昌五同志的《读曹操宗族墓砖刻辞》两文,得到了很大启示。但田文的一些释读,也还有值得商讨的地方。现把我对砖铭的一点看法写出来,请同志们教正。东汉的宦官、外戚、名士官僚,不断地拉帮结派,相互攻击残杀,而以宦官势胜。桓帝时,宦官"父子、兄弟,布在州郡,竞为狼虎,噬食小民",弄得民不聊生。曹操  相似文献   

4.
明代宦官在东宫教育和帝王日讲、经筵乃至日常生活和政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影响,明人亦强调宦官对于帝王历史教育不可或缺的作用。明代宦官经由内书堂和自我学习接受历史教育,其在历史教育实践中与帝王之间表现出某种趋同性特征,并转而影响君主。受中国古代"明君德政"历史教育模式的影响,明代儒臣透过"贤宦良政"和"恶宦劣政"的历史举说或历史书写,推行宦官历史教育,既于内书堂教育中注入历史训诫,又编纂以古今类型化宦官传记史事为内容的专门史鉴书籍。历史教育成为明代儒臣、宦官与帝王三者之间交互沟通和影响的纽带,以历史教育为中心的史学经世致用取向构成明代中后期史学史的时代性内容。  相似文献   

5.
唐代宦官在佛教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宦官们活跃于内廷,因而,其宗教信仰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必然与皇族,甚而与整个朝廷政局都有着重大关系。本文拟探讨从建寺造像中所见唐代宦官的奉佛风气。其背后的原因,作者认为,佛典教理的吸引、唐代奉佛的社会环境和宦官的家庭熏染等,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深深地影响了宦官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宦官奉佛的动力和成因。  相似文献   

6.
<正>曹操,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且也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但在《三国演义》中,却被塑造成“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实际上,曹操年轻的时候,还是一位热血青年。同时,他还曾当过一段时间的“待业青年”。一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出生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的一个宦官家族。  相似文献   

7.
论荀或     
孟祥才 《史学月刊》2001,20(1):47-52
苟或在辅佐曹操统一、治理北中国的军事、政治斗争中立下了首功,使曹操成为北方最大的实力派。然而,当曹操显露出篡政的意图时,苟或则义无反顾地采取了坚决抵制的态度.最终导致了自杀的悲剧。苟或的人生悲剧,是他自己的人生定位与曹操政治行为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馆藏《慎节老人墓志》,志主为明英宗、宪宗时期官至工部侍郎的张颐,志文由志主自撰并实际使用,在志铭体例、卒日记述等方面有独特之处.张颐虽然在明宪宗时期依附专权宦官汪直,但其某些政治主张和政治作为也有值得肯定之处.张颐家庭是一个典型的世袭卫所武职家庭,通过此志亦可了解这类家庭的入仕途径及其门风演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黑山会的故事:明清宦官政治与民间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明清时期宦官的研究 ,以往史学界多从政治史的角度入手 ,探讨宦官干政及其与皇权的关系。本文从黑山会这样一个宦官的祭祀组织出发 ,探讨他们塑造刚铁这样一个宦官祖神的意义 ,从新的角度理解宦官政治 ,并进而探索宦官与京师民间社会的关系 ,以及他们在宫廷与民间社会之间的中介角色  相似文献   

10.
宦官是亚述国王加强王权、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随着帝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宦官在亚述宫廷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加。帝国早期,随着战争的频繁发生,大将军等职业将领开始控制军队和所领行省,对王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国王遂重用身边的宦官总管,而宦官掌管的国王卫队逐渐发展、壮大,宦官开始成为制衡将领们的重要政治力量。帝国盛期,更多的宦官出任军队统帅和行省总督,以宦官总管为代表的新兴贵族与以大将军等为代表的世袭贵族形成相互制约,政权基本稳定。对外扩张取得的空前胜利使宦官集团和亚述贵族们掌握大量土地资源。帝国晚期,国力下降,政局混乱,宦官总管一度控制了政权。最后,宦官集团和亚述帝国一起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1.
试论美国奴隶制时期的黑人家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志杰 《史学集刊》2006,1(1):53-59,96
生活在美国奴隶制下的黑人奴隶被看作主人的财产,其婚姻和家庭没有法律保障,但黑人在特殊的生存环境中并未放弃这种最基本的权利,他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庭生活并形成了奴隶制度下特有的家庭观念。黑人在家庭中找到一种群体归宿感和个体身份,家庭生活是黑人奴隶在奴役和剥削下得以生存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In recent years, much has been written about the growth of anti‐immigrant sentiment in Western countries. Propagated by the fastest growing party family, far right‐wing parties, there is growing support in Western populations in favour of scapegoating Muslim immigrants for economic, cultural and security problems. However, less has been written on how Muslim immigrants feel about their host country. What is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their country of residence? In this review article, we summarise the results of 29 studies that explicitly focus on questions of integration, national identity and sense of belonging of Muslim immigrants. The studies we review document a range of outcomes, varying from a low sense of belonging and attachment to the country of residence to extremely high integration levels and loyalty. It seems that most variation depends on the country of residence at the macro‐level and on their education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相似文献   

13.
《续六经》之一的《乐论》,表述了文中子的音乐理论,《乐论》虽已失传,但从其他典籍可以考知其梗概。文中子看到了音乐在整个社会进程中的作用,它不仅能体现王道,而且是时代的体温计,他的乐理理论其实是秉承了孔子的乐理思想。在经过从汉到隋之前儒学的衰落之后,文中子的乐理思想也是他重振儒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广州荔枝湾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荔枝湾涌1940年代以来地方发展变迁与居民地方感的关系,进而挖掘居民地方感变化机制。研究发现:荔枝湾涌居民的地方感主要受生态环境、建筑与配套服务、集体记忆、活动类型、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生态环境起主导性作用;积极地方感主要来源于集体记忆的保留与延续;消极地方感主要来源于破旧的居住环境及落后的配套服务;此外,文章提出内向型地方感和外向型地方感的概念,认为随着城市发展,在地方发展变迁过程中,地方感由内向型地方感转变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相结合的地方感。两种地方感相互作用,互相调节,更有利于地方稳定、开放、包容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杜宗斌  苏勤 《旅游科学》2013,27(3):61-71
乡村旅游地居民是社区参与的主体,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社区归属感对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研究较为薄弱。基于文献回顾,引入旅游获益中介变量,构建乡村旅游地居民的社区归属感——社区参与结构方程模型。以浙江安吉为例,通过实地问卷调查采集数据,探讨社区归属感对社区参与的影响机制及路径。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归属感对旅游获益和社区参与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获益是社区归属感影响社区参与的中介变量;社区归属感对社区参与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其直接效应(0.48)远远高于通过中介变量旅游获益对社区参与的间接效应(0.55×0.27);旅游地居民对个人职业与旅游业的关系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家庭成员职业与旅游业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建议和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16.
爱尔维娜长期受资本主义文明教化,“理性”意识强大,然而她的“血性”意识也在萌发,二者构成尖锐冲突。她的遭遇表明,文明压抑人的自然本能,把人变成为生活中的死人。她在“血性”意识支配下对文明社会的反抗,为人们指出了一条摆脱死亡命运的道路,体现了作者通过倡导“血性”意识,进而拯救人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流动儿童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和现实话题,但对其地方感学界缺乏关注。本文以上海市主要服务流动儿童的X社区儿童服务中心为例,综合运用感知地图、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探究流动儿童地方感的特征与形成机制。流动儿童地方感存在社区与上海、市区与郊区和对地方的态度三个维度的差异;流动儿童对家的认知包括认同、迷失和流动三种,流动儿童地方感是基于亲人、朋友和其他社会网络所建立的,涉及多地方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积极地方感;流动儿童地方感的形成受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共同影响,受政府权力影响的X中心、家庭和学校,以及智能设备和自然环境是五个直接影响流动儿童地方感的因素,流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也会重塑其地方感。从地理视角研究流动儿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地方感”这一核心概念出发,采用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和访谈等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地评估了在穗非洲移民对广州的城市感知特征及其内在机制。基于研究提出的五维地方感评价体系,本文得到主要结论如下:①在穗非洲移民对广州地方感的五个维度的评价中,呈现出“地方满意度>地方依赖>地方信任>地方依恋>地方认同”的总体特征;②在穗非洲移民的积极地方感主要是通过广州的物质和资源环境构建起来的;③在穗非洲移民的消极地方感则主要是通过地方信任、地方认同和地方依恋等精神维度的交流形成的;④在穗非洲移民地方感的形成路径有积极地方感和消极地方感的区别,但是它们之间的边界并不是很明显,有比较强的流变性。本文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对中国的跨国移民及其地方感研究进行了拓展,为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a narrative and sense of place among the Jewish immigrant‐settler society in 20th century Israel in the context of its efforts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collective identity on indigenous (i.e. authentic) foundations and with the symbolic struggle with the Palestinian national movement as its backdrop. The case study under discussion is the instalment in public spaces of mosaic decorations inspired by ancient Jewish mosaics unearthed in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I argue that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these decorations functioned as ag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uthentic narrative and a sense of place by producing a link between the current and the ancient Jewish presence in the place. This practice went hand‐in‐hand with the hegemonic national dogma about the link between an ancient, allegedly glorious era of the Jewish people in Palestine, and the modern Zionist project.  相似文献   

20.
郭晨浩  李林霏  夏显力 《人文地理》2022,37(1):81-89,115
本文构建了"劳动力流动—地方感—人居环境整治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913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Boot-strap 方法验证了 地方感在劳动力流动影响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家庭劳动力外流抑制了农户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