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说泥筩     
就目前资料而言,"泥筩"名称当来自1966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征集的前凉升平十三年(369年)的"灵华紫阁服乘金错泥筩",为器物自名.无论从文献记载还是历史实际来看,均无法证明泥筩是"当时少数有收藏封泥嗜好的人制作的收藏工具".泥筩为储藏封泥的用具应无疑议.  相似文献   

2.
庞任隆 《文博》2009,(3):43-52,F000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西安北郊汉长安城遗址先后发现和出土了大量的秦代封泥,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简称“书博”)收藏了其中的600多枚,谓之“品相好,种类多,反映内容最为完整,最具代表性。”经疏理有100余枚与秦郡县有关,这些封泥来自哪些郡县?对中国历史有何作用?其丸泥是否出自当地?名山封泥的出现与旅游的关系?等等。通过对其文字、质地、颜色等方面详细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这批封泥的历史地理学意义,为深化秦封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 1 996年 1 2月 2 6日西北大学举行秦封泥发现新闻发布会和学术讨论会为开始 ,几年来在秦封泥的公布、考释和研究方面已经发表了大量论文 ,引起学术界越来越高的重视。本文以索引的方式作一简单介绍 ,由于目力和涉猎所限 ,文中论文、著作以大陆为主 ,香港、澳门、台湾的著作可能并不完善 ,不足之处 ,祈请赐教为盼。一、秦封泥的公布1 996年底 ,在西北大学召开的秦封泥发现新闻发布会和学术讨论会上 ,路东之以抽印本的形式将收藏于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的秦封泥加以公布 (《秦封泥图例》 ,《西北大学学报》1 997年 1期 )。 1 997年初 ,周晓陆…  相似文献   

4.
2010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洛阳邙山东汉陵区内征集到一枚封泥,形状为方形,封缄方式为方槽式检,背面有三道绳痕嵌入泥中,正面阳文篆书"原陵监丞"。通过与已发现的其它东汉时期的封泥形制、印文特征的比较,明确了该封泥的时代。"原陵"作为东汉的第一座陵园,目前具体位置并未确定;"监丞"为东汉陵园食官"食监"的副职,主要负责祭祀,因此,"原陵监丞"封泥的发现,对东汉帝陵的方位及陵园职官的研究有积极意义。本文还通过已发现的有关两汉时期的封泥、印章,结合文献记载,对汉代陵园职官的具体构成和分工进行了梳理。西汉时期,陵园周边具体的管理机构有陵庙、寝园、陵园,陵庙、寝园有令、丞、郎;陵园除令、丞、郎外,还有校长;食官有令(长)、丞。东汉时期,陵寝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机构减省,不设陵庙、寝园,陵园兼有原来寝园的职能,陵园职官有令、丞及校长,食官有食监、监丞。  相似文献   

5.
西安出土秦封泥补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安出土秦封泥补读●周晓陆路东之庞睿1997年1期《西北大学学报》、《考古与文物》披露了西安出土秦封泥的资料,引起了有关研究者的注意。接着,当年4月9日《书法报》刊登了倪志俊先生论文《空前的考古发现,丰富的瑰宝收藏》(下简称《空前》),当年6期《收藏...  相似文献   

6.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封泥考(上)吴镇烽我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任职陈列保管部部长期间,接触到该馆收藏的一批汉代封泥,颇感重要。于是,随手打印拓本、测量尺寸,并查阅了原始档案,得知这批封泥是原陕西省博物馆在五六十年代征集入藏的,大部分是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配...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以来,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看了一些文物和有关报导,十分兴奋。仅就前凉金错泥筩题字和武威东汉张君墓出土铜马题字略加考证,以就正于诸同志。  相似文献   

8.
近年,陆续有几批数量较大的古封泥流落到北京古玩市场,面临被人们分散售出的危险。作家、收藏家梦斋先生目睹这批与以往所见汉代封泥面目迥异的文物,当机力断,全力收集,历时一年有余,共得到千余枚古封泥。 梦斋所购的此批封泥,整理后有近200个品种。经初步研究认为属同一时代的遗物,大致在秦统一直到二世时。从时代上看,这是一批很单纯的秦代封泥遗存,也是迄今为止秦封泥最多最集中的一次发现。梦斋先生急公好义,在我国考古、文物、博物馆学界老前辈们的关心支持下,在北京市文物局、东方收藏家学会的具体指导下,在热心公益的企业家大力援助下,决心将这批资料连同其收藏的黄河流域彩陶精品、东周秦汉瓦当精品,悉数转交东方文明博物馆公诸于众,以便让更多的关心者欣赏研究。  相似文献   

9.
吕龙梅 《丝绸之路》2023,(2):155-160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前凉金错泥筩,是目前所见唯一一件有明确纪年的十六国时期宫廷用器,以其器型铸造精美、铭文内容丰富得到学界的关注。泥筩底部铭文详细记载器物名称和制作机构、时间,反映了前凉末期宫廷手工业制作的严密程序。“错”和“铸”作为两道程序分开进行,体现了前凉官方手工业的发达水平。究其原因,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政局相对稳定,中原世家大族大量迁徙至此,进一步繁荣了当地文化;大量工匠因避难迁入,在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手工业的发展。河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铸造业、手工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宫廷手工业技艺精湛,与当政者设立专职部门进行鼓励发展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宇介 《收藏家》2010,(6):77-80
推荐词:路东之先生,北京陶器收藏家。其潜心研究、穷搜历代陶器及秦汉封泥,成绩斐然。是为改革开放后在北京建立私人博物馆的著名收藏家之一。路东之先生心性高古,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即开始把收藏作为事业的主项。其最初收藏瓦当。作为当时冷门的偏项,瓦当的市价极低。可他知道50年前它曾为前辈收藏家所钟情,使之受冷落也不会很长时间。1993年,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件先秦有铭铜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初,北京市文物商店收集到一件先秦时期的铜矛。矛全长17.5厘米,筩上有一穿,脊部突起,由脊到缘呈斜平状。已受到腐蚀,唯筩上有穿部位的铜质完好,穿侧镌刻铭文,全文为: "寺工武库受(授)属邦咸阳[戊午]"(图一、二)。  相似文献   

12.
正陈介祺(1813~1884年),字寿卿,号簠斋等,清代金石学领军人物之一。一生收藏宏富,铜器、玺印封泥、石刻、陶器砖瓦、造像等无不囊括,所藏钟鼎彝器金石为近代之冠。其更突出的是卓越鉴赏力,每得一器,必辨其真伪,察其渊源,考其价值,后世有"所藏无赝品"之说。与同时代绝大多数收藏家极不同的一点是,他极度重视传拓,甚至  相似文献   

13.
"秦郡不用灭国名"是王国维对秦郡命名规律的一项总结。然而随着"赵郡左田"、"齐中尉印"、"齐左尉印"三枚秦封泥的发现.这一规律遭学界普遍质疑。本文对三枚封泥重新辨析.指出"赵郡左田"乃"杨氏左田"的误释.而"齐中尉印"、"齐左尉印"两枚封泥的真伪尚有争议。三枚封泥并不能推翻"秦郡不用灭国名"的结论。就目前出土文献、文物所见秦郡名来看,"秦郡不用灭国名"仍具有合理性。此项秦郡命名规律对于指导秦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理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04,(1):i001-i002
最新报道博物精华 南北国宝会聚上海—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 弘昨及其《江山拱翠图》 清雍正朝御制金属胎珐琅器 云南青铜扣饰 江苏宝应出土的几方宋砚赵进 陕西出土、收藏的早期金银器及染金鉴银器(上) 七闽布衣老画师—月南京博物院藏黄慎书画赏析 泥上的历史与古城—东周封泥发现记周晓陆 陕西出土、收藏的早期金银器及夔金鉴银器(下) 雷州窑青釉褐彩瓷 黄土藏国宝一出举世惊一陕西骼杨粼情钊器窖魔发现清理保护纪实 沈周《西山雨观图卷》 续谈康熙朝御制画珐琅器 明代永乐、宣德宫廷藏式金铜佛像(上) 攻玉山房藏中国古典家具张扬 青铜之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汲取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形音义和封泥形制等角度,对表示姓名的两个秦封泥的文字形体进行了分析和再释读,提出了与旧说不同的观点,并将以往未释之字进行了考证,指出这两个文字分别为"监"和"癰"。  相似文献   

16.
秦封泥有"阴御弄印"与"阳御弄印",学者对二者的释读有不同的看法,而对于其职掌,学者多认为是专为帝王推求阴阳吉凶。本文依据新见的"御弄"封泥,并将二者与秦官丞相、都船进行对比,认为二者的正确释读应为"阴御弄印"与"阳御弄印",其职掌可能是负责为帝王保管、照看、提供各种贵重物品,包括一些珍禽异兽。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博物馆所藏古代封泥,多系30年代出土于临淄,原山东省立图书馆收集。其时代上自战国,下迄两晋,尤以汉代地方官印最富,是研究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地理以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宝贵资料。王献唐《临淄封泥文字叙目》已多有收录,然仍有未见公之于世者,现选取8枚予以介绍。"齐哀庙长"封泥灰褐色。略呈椭圆形,长径2.5、短径2.3厘米,背有绳痕。所钤印无边。印文为篆书"齐哀庙长"4字(图:1)。  相似文献   

18.
1998年夏天,定西县博物馆征集到一方汉代“颍阴丞印”封泥。它出土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定西县口镇汉代遗址。封泥印呈正方形,灰褐色;边长2.5厘米,四角抹圆,两下角略残缺;正面印文为篆书体“颍阴丞印”,背面留有绳索束扎过的痕迹;质地较坚硬。这枚封泥印为定西地区...  相似文献   

19.
酆县考     
《文博》2016,(5)
近年西安地区出土了战国至秦时期的瓦书、封泥,文字内容涉及"酆邱"地名及"酆丞"、"鲎玺"县一级官职名称。除此之外,湖北张家山汉简中也记录有酆县。但根据文献记载,刘邦故乡鲎邑置县在秦代以后,且写作鲎县,与周文王建都之酆(鲎)地不同。经考证,出土的瓦书、封泥、汉简中涉及的酆(鲎)县为秦汉内史管辖范围内的一个县。  相似文献   

20.
紫砂器是民间收藏的大项,其收藏与投资古已有之。收藏紫砂器,一定要多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以防陷入收藏三大误区。 一是“土”的误区。现在陶艺普及,不少人将紫砂泥料误认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制出来的“紫砂泥”,用这种原料做出来的“紫砂壶”显然在泡茶功能上是没有优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