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广西、湖南、贵州交界的群山之中,分布着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侗族。根据史料的记载,侗族是古越人的一支,秦称“黔中蛮”,汉称“武陵蛮”,三国称“仡”,唐称“僚”,唐宋时期侗族地区作为中央王朝的羁縻州,“峒”作为该制度的基层行政单位,开始有“峒”、“洞蛮”、“洞僚”之称,元明清之后,有关“洞”的称谓渐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侗族”。侗族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侗族是本地土著发展为侗族,第二种说法是侗族来源于广西梧州,第三中说法是侗族来源于江西吉安。三种说法都表明侗族是经过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2.
侗族在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在建筑、饮食、节日喜庆、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建筑方面,除了造型奇特、功能完善的风雨桥,干栏式木结构的侗楼外,在每个侗寨,都有一至两座多檐像尖塔一样的建筑,这就是侗族的鼓楼。本文试作侗族鼓楼文化的研究,还望各位专家、学者加以指正。  相似文献   

3.
1958年第3期文物参考资料刊登了陈明达先生的"中国建筑概说"一文,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建筑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该文中提到:"广西僮族所建的程阳桥"(参见原图十一),按这一建筑物是侗族人民的劳动创造,它座落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乡,象这样的建筑物,并不是广西所特有,在湖南、贵州等侗族居住地区也同样有。程阳二字是当地的地名,故名程阳桥。这种桥本名是叫  相似文献   

4.
侗寨鼓楼     
进入美丽的侗乡,不论往哪个寨子望去,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像宝塔又像亭阁的鼓楼。鼓楼,是侗族人民世世代代的“遮荫树”。在巴黎国际艺术节上,一曲侗族大歌轻如行云流水,高似滚滚林涛,那多声部、无伴奏的优美旋律,震动了国际音乐界。侗族老人告诉我侗族人世代以歌为伴,老人会唱,娃娃学唱,在鼓楼中行歌坐月(以对歌形式谈情说爱)更是年轻人的拿手好戏。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在鼓楼对歌呢?侗族鼓楼又是什么样子呢?经过了解,我知道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黎平、从江、格江、通道、龙胜、三江等县侗族聚居的地方,现存鼓楼二…  相似文献   

5.
瑶族元明时期从湖南迁入,明代广西已成为瑶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现主要分布在都安、金秀、巴马、恭城、富川等瑶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6.
侗寨鼓楼     
鼓楼,是侗族的特有建筑,是侗族人民聪明智慧的艺术结晶,是侗族的也是我国建筑艺术中一颗独具特色的璀璨明珠,它鲜明地、典型地昭示着侗族的文化和文明。鼓楼,它又是侗寨的标志,人们只要看到村寨中有鼓楼,就知道这里是侗寨。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榕江、从江,湖南省的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等地侗族聚居的村寨里,一座座造  相似文献   

7.
侗乡风雨桥     
风雨桥,又叫回龙桥或花桥,它和鼓楼一样,是侗族的特有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结构和高度的建筑技艺而久负盛名。为民族建筑艺术群中一颗独放异采、闪闪发光的瑰宝;也是我国桥梁建筑艺术群中独具一格的一朵奇葩而成为桥梁建筑史上的珍品,被人们交口赞誉。  相似文献   

8.
纯瑶 《文物世界》2000,(1):49-50
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主族。早在秦汉时代,在湘、桂、黔交界处,就已经形成较大的民居村落。  相似文献   

9.
侗族,依山而建,跨水而居。 走在侗乡的村村寨寨,依山而建的吊脚木楼、檐角凌空的鼓楼、独具特色的风雨桥、淳香绵绵的水酒,还有那随风飘荡的袅袅炊烟,仿佛让人陶醉在侗乡淳朴的民俗画卷里。无论在乡村还是山寨,最让人留念的还是那建筑风格独特的风雨桥,还有风雨桥上的浪漫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0.
《文史天地》2012,(5):F0004-F0004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天下第一鼓楼”位于贵州省榕江县车江乡境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木质榫卯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共21层,总高35.18米,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在其附属建筑物上,有侗族沿革及服饰、习俗等内容的绘画和雕刻。2001年,该鼓楼以“最高、最大、楼层最多”入选《大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  相似文献   

11.
侗族居住黔湘桂三省区和湖北恩施一部分地区,人口一百六十多万。侗族语言是属汉藏语系壮侗水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区。侗乡是一个颇具古俗古风的礼让文明之乡。较少于山民们那种粗扩、强悍的性格,而较多的是具有水边居民们的清秀、聪颖。机智、富于幽默和生活情趣。是一个善于装饰生活和艺术创造的民族。侗乡鼓楼,堪称世界造型艺苑中独具特色的瑰宝,当你站在鼓楼边瞻仰时,这个侗族人民的空间语言,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不尽的情思。一、鼓楼与侗寨侗族世居向阳开阔,林木葱宠,波光数数,风景秀媚的水边山寨。高耸入云的鼓楼,飞阁重叠…  相似文献   

12.
侗族鼓楼     
人们进入美丽富饶的侗乡,举目眺望,就会看到这些寨子中间那一座座古朴典雅、高耸庄严的鼓楼。这些鼓楼飞阁重檐,层层迭迭宝塔形,并都雕刻有各种各样图案,上彩着色,缤纷悦目,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侗族古建筑物。这古色古香的建筑物不断招引来中外游人。  相似文献   

13.
芋头侗寨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双江镇,地处偏僻,在原生文化的温和变迁下,自发形成了独具表现力和创造性的侗族聚落边界形态。入口分布的芋头回龙桥、塘坪桥、塘头桥、中步花桥四重风雨桥节点,边界范围深广、规划布局精巧、情感体验丰富,是极富特色的侗寨边界空间。四重风雨桥边界经历了由产生到初步稳定再重组的生长过程,其边界的动态生长与村寨规模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车道的修建,使风雨桥在村落边界空间结构中承担的角色发生改变,渐渐区分出不同的功能,被赋予不同的属性。芋头侗寨的边界范围深广,边界节点以芋头溪为轴线,连接的长短和曲直都调节着边界层次的节奏和韵律,使得观察者穿过重重风雨桥,便能经历开始、过渡至高潮的丰富的空间体验。芋头侗寨风雨桥体现了侗族人民在不同地域环境、社会文化及建筑营建技术下的创造力,丰富聚落边界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4.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是侗寨的象征。一寨建设之始,必先建鼓楼。只要看见鼓楼,便可知必有侗族人居住。由于侗族深受汉族宗法观念的浸染,故单姓同宗村寨只建一座鼓楼,而杂姓村寨,则每一姓氏各建一个鼓楼。因它多以姓氏而建,故鼓楼的好坏则直接体现了一个同姓家族的兴旺与衰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查等方法,从体育文化角度对广西三江县侗族抢花炮运动进行探究,旨在整理及发掘广西侗族传统体育资源,使侗族抢花炮运动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6.
侗族吊脚楼     
侗族吊脚楼○世一侗族源于“峒民”。古时侗族地区以“峒”为行政单位,故称其地百姓为“峒民”。至于侗族自己自称“甘”。侗族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连地带,其中大半在贵州约有150万人。由于住地环境及语言习惯的差异,贵州侗族分为“北侗”、“南侗”两个部...  相似文献   

17.
侗族琵琶歌     
《文史月刊》2014,(5):F0002-F0002
<正>侗族琵琶是侗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弹拨乐器。常用于侗歌的伴奏。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的侗族居住地区。侗家寨都有鼓楼,每逢节日和劳动之余,全寨的男女老少都会尽情地欢乐,弹起琵琶,传歌、对歌。侗族歌手在唱琵琶歌时,也常常用它伴奏,自弹自唱。侗族琵琶歌可分为抒情琵琶歌和叙事琵琶歌两大类。其歌唱内容几乎涵盖了侗族历史、神话、传说、故事、古规古理、  相似文献   

18.
龙胜平等鼓楼群由13座清代至民国年间建造的侗族鼓楼组成,历史悠久。其结构独特,造型各异,星罗棋布,形成了全国罕见而独有的鼓楼群体。龙胜“平等鼓楼群”至今保存完整,具有历史、艺术、建筑、旅游、民俗、宗教等多种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增冲鼓楼位于贵州省从江县西北部往洞镇增冲侗寨中央。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年),全楼占地115平方米,高26米,13层重檐,双层宝顶,杉木结构,枋穿斗连,不用一钉一铆,中竖四根直径0. 8米的主承柱高约15米。底至11层外竖8柱,形成放射状八角形,层层向上,每层用8根短瓜柱依次叠竖收刹,紧密衔接。顶部两层为八角伞顶宝塔楼冠。增冲鼓楼是建筑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形状最壮观的侗寨鼓楼,1988年,增冲鼓楼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家邮政部发行的《侗族建筑》邮票一套四枚,增冲鼓楼作为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登上了国家名片——纪念邮票。  相似文献   

20.
话说程阳风雨桥夕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个有山必、绿、有水必清、风景秀丽的地方。在云雾缭绕的山道溪谷间、青山碧水的田园中,可看到一座座雄伟壮丽的木构建筑物-独具风韵的侗乡风雨桥。从三江县城古宜出发,驱车北去20公里,来到林溪乡的林溪.只见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