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黔行吟草     
1994年11月,广西史研究馆派余陪同徐君慧、陆君田、刘君达三馆员访问贵州史研究馆,承蒙黔馆领导及工作人员热情款待,衷心铭感,得诗数首以为纪念。诗成而久置箧中,近日发箧得之,录出以就教友好。而陆老君田已归道山八年矣。回首前尘,为之惘然!  相似文献   

2.
一吴中蕃(1618—1695),字滋大,一字大身,晚年别号今是山人,籍贯贵阳,是贵州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诗人一生著作宏富,“书有:《四书说》、《曲台捷取》,(书应为经,《曲台》应为杂著——李按)文有:《龙古集》、《响怀堂文集》、《文集续稿》、《黔言(?)通志补遗》,诗有,《敝帚集》、《响怀集》、《腐草》、《断砚草》二集,删定有:《坡仙集》、《明文选》、《明高杨张徐集》、选《曹能始诗》、选《袁海叟诗》、选《韵会》诸书”(《贵州通志·人物志》引“吴氏谱”)。现只有诗集《敝帚集》十卷传世,其余已佚。《敝帚集》收诗一千零九十一首,莫友芝从中选出三百余首,编入《黔诗纪略》。中蕃生活在明末夭启、崇祯和清初顺治、康熙年间,这是全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战乱频仍、民生多艰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在滁州市琅琊山玉皇殿东100米的一块天然崖石上,镌刻着一首北宋蒋之奇的游山诗。摩崖题刻的面积左右纵长54厘米,上下宽40厘米,其上现存竖书楷体文字7行,自右而左排列。其中标题2行,诗文5行。文后似仍有字,唯因磨(氵阝历)严重,难以辨认,或为诗刻之时的纪年。在近年出版的《琅琊山石刻选》中,选录了这段诗刻,当时标题为“蒋之奇题刻”。今为研究方便,全文标点抄录如下: 琅邪东峰 尚书金部员外郎蒋之奇 (扌四示)揖莺德碑,僧房绝顶边。 窗外□绿野,林近日升天。 鸟道云长逝,篱丹牟园。 长夫□弥践,金玉有遗篇。 这段诗刻,在以往的金石著作中可能没有  相似文献   

4.
黔灵弘福寺方丈慧海上人,俗姓吴,名国富,贵州安顺鸡场人。民国五年(1916年)生,幼有卓慧,性嗜禅寂,十岁即投平坝高峰山,礼定安老和尚出家,旋转安顺三堡观音洞修农禅。十三岁至清镇东山寺,依了明老和尚受具足戒,研习戒律。翌年入贵阳黔灵山,就读于贵州佛学院预科班,从果瑶法师和传钵老和尚习禅,以精行慧解大得果瑶法师赏识,以为将来必是中兴贵州佛教的法门大才。民国二十二年经果瑶法师推荐,考入重庆汉藏教理院。院长为太虚大师,上人专习藏传佛学黄教一系,同时精研唯识法相之学,遍阅汉藏佛学经论,于《俱舍论》、《成唯识论》尤有心得,撰成《唯识学上转依义》一文。  相似文献   

5.
苍山顶上的白雪呵,这会,你落得正紧。那洁白的身姿,飘飘舞舞,轻似鹅毛,柔如花絮;那晶莹的容颜,若隐若现,映着云的墨黛、山的莽苍、海的澄碧……夏天,融去了千层,入冬,又复盖万迭。不断蒸发、不断凝结,不断消融、不断蓄积。蒸发的,飘进望夫云里,那相思的泪滴是银苍玉洱间一场场润透大地的喜雨!解冻的,奔入十八川春溪,那欢跳的浪花到洱海里去找寻生命的归宿和意义。苍山顶上的白雪呵,这会,你显得如此神秘!我带着满腔爱情前来看你,你为何默默不语,是初恋的羞怯?你可知道,我是光和热的赤子,来这里搞一座大型电站的设计?来与你谈情说爱,倾诉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观音滩是川江最大的险滩之一,它位于丰都县西人和乡红岩村东南350米处。那里江面狭窄,水流湍急,江南有壁矗耸数十丈高的悬岩——黑石梁,从西向东伸往江心,江水被激起数丈高的浪花,咆哮的波涛,吼声如雷。过去民间流传有这样的歌谣:“水淹大佛首,神仙也难走”。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往往逢洪水季节,总有船只在此被险滩恶水吞没,不少客人早登了“仙界”。据旧县志记载云:“观音滩,治西十里,险冠全蜀,万历甲辰巡按,黔人李时华,开潜以利行舟,岩上镌澄清伟绩四个字,又有石碑镌李公诗,黄辉作平险记”。现四字和碑记无存。摩崖造像大佛面,刻于江岸的石壁上,佛面高3米,宽2米,右侧有文字记载,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不清,佛面右下  相似文献   

7.
吴镇是清乾隆年间甘肃籍著名诗人。曾任陕西耀州和韩城学官、山东济南府陵县知县、湖北兴国州知州、湖南沅州府知府,晚年罢官还乡,在临洮故里居住,后主讲兰山书院。吴镇是学者,也是诗人,一生著述颇丰。他的《松花庵全集》共12卷,其中《松花庵诗草》、《游草》、《逸草》、《兰山诗草》均为诗歌作品。他虽多年宦游在外,但对家乡的感情却极为深厚,曾多次在诗中描绘家乡的风土人情,十首《我忆临洮好》可以说是浓烈乡情的结晶。兰州曾是他早年学习和晚年讲学的地方,可谓第二故乡,对兰州的深情厚谊,也每每见诸笔端。其《金城感怀》云:“一别皋兰数十春,眼前风物尚如新。客来大似辽东鹤,城郭依然少故人”。虽叹物是人非、世事沧  相似文献   

8.
杜任之同志,是山西民主同盟的创始人,是我国社科界的知名学者,他毕生追求革命,献身党的事业,在长期的爱国民主运动、新中国的解放及科学文教的建设和发展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认识任之是在40年代第二战区首脑部驻地的晋西吉县克难坡,当时我任阎锡山的秘书。他每次因公见阎,总要到秘书室与徐墉若和我坐一坐,谈谈时事,而后去阎新居住的窑洞与阎议事。记得是1942年秋,阎派他去孝义地区任组、政、教、经统委会主任。临行前他去找我说:“蓼源,陪我看看赵老先生。”我遂陪他去距我办公处不远的省政府主席赵戴文居室。恰好宗复(赵戴文之子)同志由隰县回其父处,相见甚欢。赵老先生对杜说:“你走我知道了! 孝义那里形势复杂,你要谨慎。日本人想经济上困死我们,你去要和晴波(指楚溪春)配合,打破日本人的经济封锁。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