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物馆修复的金属文物种类多,尤其是铁器和铜器。铁器是金属文物中极易生锈的器皿,铜器也会生锈,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碳化物等介质都会对其进行腐蚀,出土的金属器物也会因氯化物的影响出现腐蚀。在检测铁器腐蚀程度时,可以采用有磁性的检验法,如果铁器失去磁性,其腐蚀情况就较为严重。因此,在金属文物修复前要对金属的成分、腐蚀类型进行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对金属文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和修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青铜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是我国文物宝库中的明珠。青铜文物的主要成分是铜、锡、铅。经过长期腐蚀环境的作用,青铜文物在铸造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会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腐蚀产物,常见的有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碱式氯化铜、氯化亚铜等等。在这些锈蚀物中有些是相当稳定的(如碱式碳酸铜),对青铜文物的进一步腐蚀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深圳铁仔山古墓群出土铁器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铁器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但铁器文物大多是铁和碳的合金,其主要成分铁的性质比较活泼,其机构多带有微孔和腐蚀通道,铁器表面不同的金相组织也会引起电化学腐蚀,因此铁器文物极易被锈蚀。很多铁器文物埋于地下年代久远,出土时已经腐蚀严重,甚至千疮百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环境中的臭氧作为最为典型的氧化性气态分子污染物,对文物起到氧化腐蚀的作用,严重影响馆藏银器文物的腐蚀变色。本文主要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反应性监测技术,监测电沉积金属银石英晶振片在不同臭氧浓度,不同温、湿度等条件下的质量变化,结合电化学腐蚀过程和银表面腐蚀产物分析,从而推测银在臭氧中的初期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大,温度的升高都会导致金属银文物材料腐蚀速度的增大,暴露时间的延长会加重金属银文物的腐蚀,但对其腐蚀速度影响较小。金属银在臭氧环境中暴露后的初期腐蚀产物主要为Ag_2O。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对金属文物的腐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对木质、丝绸、字画等有机类文物的破坏作用已引起了文物工作者的重视,围绕这些文物的保护研究开展了不少工作.但微生物对金属文物的腐蚀破坏,似乎还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文献报道的不多.意大利文物保护专家Nugarli.M.P博士等人研究了微生物对户外青铜文物及其保护材料的腐蚀作用,认为引起腐蚀的主要是一些真菌.可见,微生物对金属文物的腐蚀作用是存在的,有时还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当金属文物被置于潮湿的环境下,生物腐蚀与化学腐蚀相互促进,对金属文物的破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国对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于田野发掘出的青铜文物,而来自出水的青铜文物,尤其是海洋出水,由于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无论是从腐蚀机理还是从腐蚀产物的角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遭受的腐蚀状况与陆地环境的器物有很大不同,有氧海水环境和无氧海水环境中铜器的腐蚀产物也各有其特点~([1])。目前国内对海洋出水铜  相似文献   

7.
饱水木质文物由于在地下长期的埋藏环境中,因为化学和生物的作用,其成分和结构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出土后,由于失去水分,会发生严重的变形,破坏了文物的原始形态。本文拟从木材的结构与成分出发,对木质文物的腐蚀类型进行了划分,尝试分别从化学腐蚀与物理形变的角度,具体分析各种腐蚀病害的成因和机理。  相似文献   

8.
三种铁质文物脱盐处理对表面锈层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铁质文物在长期埋藏期间,随着腐蚀的进行,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就会被结合在表面的锈层中。研究证明,这些盐类,尤其是氯离子(Cl~-),对于铁质文物出土后的腐蚀有促进作用。因此,在铁质文物保护工作中,脱盐处  相似文献   

9.
铁,作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元素被我们熟知,而且由于铁的化学性质相对于金、银、铜等金属更为活泼,化学稳定性差,因而更容易腐蚀生锈。古代铁制品是铁元素和碳元素形成的混合物或化合物,极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以及细菌腐蚀。如不及时地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处理,铁质文物将会面临进一步的腐蚀,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铁质文物会逐层脱落,直至锈蚀殆尽。本文就铁器文物腐蚀与保护的研究现状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影响铁器文物腐蚀的主要因素有氧化气氛、潮湿环境、土壤的酸碱性环境和可溶性环境.本文介绍了铁器腐蚀的主要产物以及研究铁器文物腐蚀的主要方法,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铁器文物腐蚀和保护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金属文物由于它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特殊的功能,在文物中自成体系。它们大多都在保管人员的眼皮底下,发生着明显的腐蚀破坏现象。要对它们进行有效的保护,必须从它们腐蚀破坏的根源、腐蚀破坏的机理研究入手,才可能“对症下药”来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是我国文物宝库中璀璨的明珠。青铜器腐蚀机理的研究指出,造成青铜器腐蚀的因素除与其本身组成有关外,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中氯化物、水分和氧气的侵害。在腐蚀生成的铜锈中,对青铜器危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全面调查我国馆藏文物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腐蚀损失情况,同时兼顾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损失,收集数据、分析原因、指标量化,测算腐蚀损失率,研究对应策略和建议;为提升馆藏文物的保护管理水平服务,2002年,国家文物局启动了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项目。它是文博领域率先采用信息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遗产》2004,(3):64-64
对出土铁器文物采用缓蚀剂、表面活性剂和多种助洗剂组成的碱性脱盐清洗液对铁器文物进行脱盐清洗处理,消除环境污染给铁器文物带来腐蚀因素的影响,并且对铁器文物还有缓蚀作用。通过磷化处理改善铁器表面的耐腐蚀性,提高铁器文物在大气中的抗腐蚀能力。对磷化后的铁器文物进行钝化封闭处理,进一步阻止基体与大气介质的直接接触,从而更有效地抑制腐蚀。对经磷化、钝化处理  相似文献   

15.
高文佳 《丝绸之路》2011,(20):108-109
酒泉市博物馆藏品丰富,由于恶劣的保存环境,致使藏品腐蚀损失严重。根据馆藏文物健康评估报告,中度腐蚀以上文物约占文物总量的60%。本文通过对酒泉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腐蚀损失原因综合分析,为下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与铁质文物的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铁技术的国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了由生铁制成的农具和兵器。由于铁器具有比青铜器更坚硬和更锋利的特点,因此,铁器出现后便逐渐的取代了青铜器,从而使人类社会跨入了先进的铁器时代。在众多的金属中,由于铁的性质较活泼,化学稳定性比锡、铅等金属差,因此,它极易被腐蚀。引起铁器腐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铁自身结构不均匀、杂质较多,性质不稳定外,铁质文物保存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湿度对铁质文物的影响水是文物最有力的触媒剂和破坏体,在铁器遭受腐蚀的过程中,水…  相似文献   

17.
海底打捞铁质文物的腐蚀机理及其脱氯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铁质文物在海水中及打捞出水后的腐蚀机理,如电化学循环机理、氧浓差电池腐蚀机理等,同时简述了从海水中打捞出来的铁质文物的各种脱氯方法,包括碱性溶液浸泡法、碱性亚硫酸盐还原法,电解还原法及高温还原法等.  相似文献   

18.
<正>一些墓葬或遗址出土的银器具有暗沉的灰褐色表面,称为角银。在特殊埋藏环境下,银质文物主要的腐蚀产物可能为氯化银(AgCl)。AgCl会形成脆而细小的颗粒层,使文物变脆。在一定条件下(潮湿、富氯),文物可能完全转变为氯化银腐蚀产物。但是对角银的腐蚀过程还少有研究。为了研究埋藏环境下角银腐蚀产物和腐蚀机制,利用SEM、EDS等方法对8件角银器金属芯部及腐蚀层进行了检测分析。检测分析表明,角银腐蚀系统包含双层:致密的内层及多孔的外层。腐蚀产物主要为AgCl。一些器物在金属芯部及腐蚀层内层含有铜夹杂物。一些高矿化器物的腐蚀层内层含有其他富氧相(含Si和Ca)。在  相似文献   

19.
金属腐蚀过程不仅受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制作工艺、合金组成及缺陷等内部因素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为实现金属文物制作工艺和内部腐蚀状态的可视化研究,运用X射线显微CT对铜镜文物碎片以及出土、海洋出水铁质文物样品进行扫描探测,并结合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等检测手段,开展金属文物材质、工艺及矿化程度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显微CT影像重建基础上,通过设定不同的阈值,可实现文物内部缺陷、腐蚀矿化程度等内部信息的测量统计。该方法可为金属文物材质、制作工艺研究和腐蚀状态评估提供无损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0.
陈安道 《丝绸之路》2013,(24):56-57
由于铁质文物的化学性质相对活泼,加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侵蚀和复杂的环境变化,遗留下来的历代铁质文物都面临着严重的腐蚀危险。为了使这些珍贵的铁质文物更好地保存下去,文物工作者有必根据铁质文物自身的性质、腐蚀现状和保存环境求,采取除锈、脱盐、磷化、钝化、表面封护等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