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响堂山石窟造像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自公元一世纪中期的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后,在统治阶级的支持下得到广泛的传播。随着佛教的广泛流传,从南北朝到隋唐相继开凿了数以万计的石窟,点缀在我国境内的各个名胜地区。在分布于全国的石窟寺网上,有一座河北省西南部的石窟——响堂山石窟。就石窟的规模而论,它不及莫高窟、云岗、龙门、麦积山,就雕刻内容的丰富精彩,响堂山石窟不亚于这些石窟;再就石窟创建和营造的时代而论,我国的石窟造像绝大部分开凿于北魏、隋唐、五代和宋,而北齐雕造的石窟,著名的仅以山西的天龙山和河北的响堂山两处石窟最为集中。天龙山石窟的全部作品,由于帝国主义分子和我国的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 ,位于洛阳市南 1 2公里的伊河两岸的崖壁上 ,这里古称“伊阙”。《水经注·伊水》云 :“两山相对 ,望之若阙 ,伊水历其间北流 ,故谓之伊阙矣。”约自隋炀帝时 ,遂称龙门。伊阙山地大规模的开窟造像工程则肇始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公元 493年 )的策迁洛阳。其创始窟即是名为“孝文窟”的古阳洞 (旧称“石窟寺”图一 )。本文仅就孝文帝与古阳洞的营建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图一 古阳洞石窟龙门古阳洞的开凿年代就是龙门石窟的开创年代。这是目前学术界一致的看法。但对古阳洞的确切创始之年 ,至…  相似文献   

3.
余勇 《风景名胜》2008,(8):17-17
事件云冈石窟开凿于1500年以前,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2001年12月,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左右,洞窟内塑有佛像5.1万余尊,最高的17米,最小的仅有几厘米高。作为1600多年前北魏政权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4.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于 2 0 0 0年十一月三十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其文化、佛教、艺术价值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它位于洛阳市城南 13公里处 ,密如蜂窝的石窟群点缀在伊水两岸长达一公里的崖壁上。龙门石窟断断续续雕造长达4 0 0年 ,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 15 0多年。全山造像 11万余尊 ,唐代造像占龙门石窟造像的 60 % ,北魏造像占 30 % ,其它朝代仅占 10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 ,是皇室意志和行为的体现 ,是当时的人们对生活追求的缩影。在龙门石窟的佛像中 ,雕凿细腻、逼真传神…  相似文献   

5.
王青茹 《文物世界》2005,(1):23-24,22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3公里处的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493年,即北魏从山西平城(今大同)迁都洛阳前后。在随后长达400多年的历史中,洞窟、佛像的雕凿工作断断续续,但从未停止过。漫长的雕凿史使龙门石窟窟龛密集,佛像众多,现在保存下来的较完整的窟龛有2000多个,佛像10万余尊。  相似文献   

6.
北魏时期,佛教特别兴盛,僧侣发展到二百多万人,寺院有三万多所,先后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开凿了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云岗石窟艺术作品,开创于魏文成帝拓跋浚(公元452年至465年)时期,体现了北魏早期风格,造像体躯雄伟,技法简朴硬直,艺术风格粗犷。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后,开始了龙门石窟的开凿。龙门石窟艺术失去了云岗石窟艺术粗犷的特点,一变而为清秀、优美。服装方面,早期云岗是贴体透肌,衣服短而窄,双脚外露,云岗石窟早期作品的表情较严峻,龙门造像则比较温和。云岗北魏早期的作品和龙门北魏晚期的作品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艺术作品是现实的反映,当时的艺术家虽然雕凿的是佛像,但是他们不能不受现实生活的影响。由于现  相似文献   

7.
郑霞 《文物世界》2009,(6):36-38
一、龙门石窟概述 中国的石窟尽管时间、地域不同,但它们都以雕凿、彩绘、泥塑等生动自然的造像,留给后人极高的艺术享受和丰富的研究价值。位于洛阳城南5公里处的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493年),历经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共计有400余年的雕刻历史。  相似文献   

8.
1991年4月,随傅熹年先生一行前往邯郸,得国家文物局与邯郸市文管处大力协助,考察了响堂山石窟之大部。现据此次考察所获,从建筑角度,对石窟的总体布局、洞窟形式、窟内空间以及窟檐部分略作分析。南北朝是我国佛教石窟开凿最为兴盛的时期。北魏中期,云冈、敦煌、麦积山、龙门等处相继开凿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北魏政权分裂后,各地开窟造像的势头并未因之而消减。西魏北周境内,最主要的石窟实例是甘肃天水麦积山;东魏北齐境内,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继北魏洛阳之后成为新的北方佛教中心。在邺城、晋阳(今山西太原)以及两都间往来的路上,即今河北、山西、  相似文献   

9.
龙门石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口,距市区十三公里。它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我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洛阳地处河南西部,从公元前770年开始,曾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九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历来称为"九朝古都"。洛阳城南,峻峭的山崖濒临伊水。伊水的入口处,香山和龙门山夹岸对峙,形成一个天然的门阙,就是所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龙门石窟的狮子雕刻沿着时代序列作了纵向的考察 ,指出了龙门石狮在北魏———隋唐窟龛中具有不同构图格局的装饰特征。石窟中这类动物装饰题材的发现 ,反映了古代匠师对这一造像题材由宗教偶像化到生态写神化的创作意趣  相似文献   

11.
杨超杰  连颖俊 《文物世界》2010,(4):37-39,28
<正>北魏晚期,在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自平城迁都洛阳前后,洛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开窟造像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龙门石窟的开凿,同时在洛阳城的周围,还有很多中小石窟的开凿,共  相似文献   

12.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口,距市区十三公里,是我国著名的佛教石窟寺雕刻艺术宝库之一。也是洛阳的天然门户。春秋、战国时代,龙门有“阙塞”之称。东汉时,又有“龙门”、“伊阙”之称。不过,北魏时习惯上称伊阙,隋唐以后则叫它龙门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居洛十八年,经常住在龙门东山的香山寺里。他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  相似文献   

13.
龙门怀古     
魏星云 《丝绸之路》2011,(19):32-32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6公里处的伊阙峡谷间。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  相似文献   

14.
旅游文萃     
《旅游》1994,(3)
我国的十大石窟 我国的石窟雕刻艺术,起源于公元前,盛行于北魏。千百年来,遍布全国各地,至今保存较完整的有数十座,其中较大的十座。 一、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的鸣沙山,现保存有492个石窟,壁画总面积有45000多平方米。 二、云岗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内,建于公元460年,有石窟53个,雕像51000多尊。 三、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建于北魏,现有石窟1352个,佛像10000多尊。 四、千佛岩石窟:位于四川省境内,有佛像7000余尊。 五、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境内,建于公元前3世纪,现有236个洞窟,壁画总计有10000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15.
云冈石窟     
核心价值概述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千米的武周山南麓,东西绵延约1千米.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460-525年),是中国第一个佛教石窟艺术高峰的经典杰作.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000余尊,石窟规模宏大,雕刻艺术精湛,造像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感人,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16.
巩县大力山石窟是北魏后期后一处重要的佛教造像遗迹,造像风格沉静典雅而异趣于龙门。对于五座洞窟的开凿次第、时代以及功德主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大力山石窟1、2、3、4、5窟中均出现特殊样式的弥勒菩萨像,和龙门皇甫公洞、魏字洞以及洛阳白马寺旧时藏像做一对比,大力山石窟的始雕应与北魏胡太后有密切联系,雕凿时间约在公元520年到527年之间。  相似文献   

17.
龙门石窟莲花洞清除溶蚀物新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石窟莲花洞建于北魏,多年以来因其岩体具可溶性,又受裂隙切割而损害严重。通过对其溶蚀物的科学清除,再现了北壁和南壁的塔龛,证明了这种病害在洞窟开凿不久即已发生。北壁佛塔的再现,表明覆钵式塔最迟在北魏晚期龙门石窟中就已经出现,补充纠正了以前学术界对覆钵式塔的一些不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北魏洛阳城自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迁都始,历经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孝武帝等,至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迁都邺城,前后共计41年时间,经历了始建、繁荣、废弃几个阶段。龙门石窟自太和年间开凿,迄至隋唐盛期,位列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其中北魏时期的石刻造像占有重要的地位。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考察,对了解洛阳城的丰富内涵、龙门石窟的造像沿革,具有重要价值。一、北魏洛阳城建与同期龙门石窟之沿革北魏洛阳城是在魏晋洛阳城故址之上的又  相似文献   

19.
9月6日至9月12日,1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专家学者云集河南省洛阳市,参加“龙门石窟1500周年庆典暨国际学术讨论会”。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余万尊,碑刻题记2860余块。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龙门石窟经受到自然浸蚀和人为的破坏。1953年中央文化部批准成立了“龙门石窟文物保管所“(今名“龙门石窟研究所”)。1961年,国务院将龙门石窟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十年来,在龙门石窟研究所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龙门石窟的保护与研  相似文献   

20.
龙门山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温泉水清澈见底,四季常流;石窟景区内一尘不染,静谧古朴;游人漂洋过海,纷沓而至,为的是能够亲眼目睹龙门石窟这一稀世奇珍,雕刻艺术和佛教文化的登峰造极之作。龙门石窟就开凿在山(龙门东、西山)水(伊河水)相依的崖壁间。现存窟龛2345个,洞窟内飞天在窟顶或龛楣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她们有的脚踏祥云,直冲云霄;有的手持乐器,载歌载舞;有的手捧供果,随风漫舞;有的振臂仰手,腾空而上。她们如燕的身影无拘无束地在浩瀚无垠的蓝天中自由飞翔。这里的飞天,不是依靠羽翼,也不是依靠云彩的衬托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