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布朗人民居住的地方,每当谷子黄的时候,人们总会听到一种鸟叫声:“递,递,递递递!”这声音好象是在叫爹爹呢。一听到这种鸟叫,许多老年人都流下了悲伤的眼泪。传说,这种乌是布朗族少年坎达变的。那是很古的时候,有勤劳的父子俩,父亲叫旺坎,儿子叫坎达。坎达自小死了娘,是靠父亲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父亲为他吃了不少苦头。坎达从小就很懂事,父亲叫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很体贴父亲;父亲也很疼他,把他看成自己的命根子。一转眼,坎  相似文献   

2.
《文史天地》2011,(9):92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名很怪,叫朱重八。他爸爸名字也怪,叫朱五四。他爷爷呢,叫朱初一。"重八"就是"八八",也就是说,朱元璋又叫"朱八八"。由此可见,朱家三代都跟数字关系密切:祖父是一,父亲是五十四,孙子是八十八,全是一百以内的自然数。  相似文献   

3.
正归侨故事多,定居在山西阳泉的越南归侨谭业就是一个颇有故事的人。在采访谭业之前,我同他的儿子、曾任阳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现任阳泉市政协副主席的徐本宁本来就很熟悉。我知道他父亲姓谭,感到好奇,有一次就问他:"你老爸和你怎么不是一个姓?"他回答说:"他原来就姓徐呀。"后来,得知谭业下放到山西之前,曾经在我党情报部门工作过,是昔日的"红色特工"。当特工的有若干个名字是很正常的了。  相似文献   

4.
父亲为国英勇捐躯已有70个年头了。每当我听到《英雄赞歌》里"勇士辉煌化金星"这段歌词时,父亲当年在战场上与敌人顽强搏斗,出生入死的场景便一幕幕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父亲家境贫寒,六七岁时就当放牛娃。一边放牛,一边下地干农活。12岁启蒙,学习很认真,读了三四年书后,由于家庭生活十分艰难,父亲被迫辍学。他一边干农活,一边跟着我的叔父做木匠活。但无论  相似文献   

5.
正赵二湖是已故作家赵树理的次子,也是兄弟三个中唯一存世的人。2009年我写《赵树理与苟佩芳》时,曾给他打电话,问其父亲生前在家里提没提到过琚寨和苟佩芳?二湖答复很明确:"没有,"并说:"我这是第一次听说我父亲还到过长治县哩。"2013年1月11日,"长治市赵树理文学研究会"成立25周年大会在长治宾馆召开。那天来了很多人,赵二湖也来了。他戴着顶帽子,穿着件灰棉衣,跟他爸的模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印度青年辛巴贷款在加尔各答建了一栋5层楼的宾馆,并取名为"五层公馆"。他的宾馆布置温馨,服务周到,收费也很合理。可过往的人却很少问津,生意一直不太好。在贷款的压力下,辛巴只好向父亲求助。父亲经营一家超市多年,他听完儿子的讲述后,想了想说:"有个办法或许能帮到你。我把这些年的积蓄全借给你,你在宾馆上面再加高一层,这样客人就会慢慢多起来。"辛巴不解  相似文献   

7.
王鲁光 《神州》2008,(1):52-55
对一个人的认识,往往经过的时间久了,才会有更清晰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历久弥新"吧。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父亲离开的这些年虽然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但我们却在这之中经历了父辈们亲手创下的共和国沧海桑田般的千变万化,同时也逐渐加深着我们子女对逝去的父亲的理解与认识。如果说,父亲在世时,我们对他的认识更多是工作中威武堂堂的将军形象和生活中亲切和蔼的音容笑貌,那么,父亲离开的这些年,随着我们阅历的  相似文献   

8.
虽说有些日本媒体给福田康夫头上戴的"知华"、"亲华"、"媚中"等帽子,肯定不是他对中国态度的全部,但却能说明,福田康夫与中国有着不寻常的关系。事实上,福田康夫与中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日本前首相、他的父亲福田赳夫那里。"汪伪顾问"曾经很尴尬福田赳夫应该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  相似文献   

9.
"在电视上我说被‘总统’告我有两种感受,一是我很荣幸被‘总统’告。另一方面,我很不幸,我被一个说谎的骗子告,我会神经错乱的。"他是外省人,国民党高级军官的儿子,祖父与蒋介石相熟,父亲曾任蒋介石侍从官,官至少将,但他却曾义助民进党,担任陈水扁的军事幕僚。20年前,他帮助遭遇车祸的吴淑珍站台助选,鼓吹民主选举,高声痛骂"总统府"里的国民党。  相似文献   

10.
"会花钱是本能,会赚钱是本事"。刚开始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采访,段刘文就很清楚地表达了自己对财富的观念。段刘文是"中关村之父"、四通集团董事长段永基的儿子。同时,他也是一个"创二代"——拒绝接受父亲的帮助、坚持绝对独立创业的代表人物。如今,他是汉朗光电的创始人之一兼CEO。今年9月,31岁的段刘文出任  相似文献   

11.
宋健 《百年潮》2006,(7):4-10
一个人可能很聪明,但是他没有机会获得应该获得的知识,或者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就是再聪明最后也埋没了 宋健出生于一个"世代无鸿儒,户户近白丁"的地方--山东荣成的一个小山村,父亲是没有读过书的贫苦农民.  相似文献   

12.
弗瑞德当时只有16岁,在暑假来临的时候,他对爸爸说:"爸,我不想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父亲听了后对弗瑞德说:"好的,但是恐怕不容易,现在正是人浮于事的时候。""我知道,但我要试试,我相信有些人总是可以找到工作。"于是,弗瑞德在报纸的广告栏里仔细搜寻。终于,他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专长  相似文献   

13.
赖晨 《钟山风雨》2012,(5):41-43
叛逆的“富二代" 徐福元(1897--1933),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岚谷练边村人。其家较富裕,父亲是勤俭老实的农民,母亲是地主家的大小姐。徐福元幼年时,父亲很疼爱他,见他聪明机灵,便送他去私塾学习。不久,他的父亲逝世了,母亲改嫁,他随母亲到了陌生之家。尽管继父让他衣食无忧,但个性刚强的他不愿寄人篱下,毅然弃学务农,替别人家放牛过日子。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父亲原名良瓒,字璃璋。关于他后来为何改名为"力展",大哥曾告诉我,那是父亲有一次去见阎锡山,阎对他说:"不要叫璃璋了,就叫力展吧,把力量展开嘛!"按照五台方言,璃璋与力展谐音,从此父亲就改名为智力展了。为什么父亲与阎锡山会有如此交往呢?这还要从他的学生时代说起。  相似文献   

15.
阎明复 《炎黄春秋》2005,(12):10-16
抗战年代我还年幼,对父亲的工作情况知道 不多,特别是他当时是地下党员、又从事情报工 作,更是一无所知。说起来很惭愧,1947年在哈 尔滨外专“三查”运动中,我很认真地说我父亲 是“资本家”。建国后父亲也没有跟我讲过他过 去的经历,没有讲过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情形。 即使1952年中央批准他在外交部公开了党员身 份后,他也没有专门和我们谈过,也没有公开向 社会说他是共产党员。据安全部的一位老同志回 忆,文革的时候,专案组的人找他外调,都不知道 阎宝老是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6.
他这个"反党分子""忠"得令人哭笑不得 我对父亲黄克诚的了解,来得很迟很迟,可以说 是始于1972年5月间头一次"探视"见到父亲。当 时他被"监护"已是第六个年头了。 我怜悯父亲,为他的际遇感到酸楚。骤然见到他 衰老的面孔和不整洁的旧军衣,我脑海里闪过了电影 中那些狼狈的国民党俘虏的形象。一刹那间,在走马 灯般的历史舞台上,人的角色、位置和作用都仿佛是 可以任意转换的了。但是我错了。我的那种感情可能 更多地出自"黑帮"子弟的一种自怜。父亲并不要求 同情,也不去过多忧虑"历史的裁判"。  相似文献   

17.
卢晓蓉 《纵横》2008,(5):48-50
父亲去世了,他的身影还常常在我眼前晃动。父亲如果再坚持一个半月,就能过上"米寿"的生日。他原本和母亲商量好,一定要相依相伴活到100岁,这样就可以看到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幸福,看到他们疼爱的外曾孙和曾孙女考上大学。父亲一生恪尽职守,但因战乱和人祸,一腔热血和抱负难有实现的机会。可是他却有个业绩昭著,令世人敬仰的父亲,即我的祖父卢作孚。祖父刚59岁就离开人世,但他的事业却已登上了生命的巅峰。他留下的"民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4岁时,父亲给他一个罗盘。他发现,不管怎样摆弄,指针总是指向一个不变的方向,这使他感到很惊奇,猜想操纵这罗盘的一定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20岁的洛丹跟着58岁的阿妈宗吉,从青海来到拉萨,参加父亲安多强巴100年诞辰纪念展览。虽然洛丹与父亲安多强巴相差了80岁,虽然洛丹在父亲去世后跟随母亲在青海待了多年,但拉萨的友人们还是很容易地就把他认出来了,因为这位年轻英俊的小伙子,与他父亲实在太相像了。安多强巴曾经赠送给我一  相似文献   

20.
<正>赴美看望女儿之前,我在堂哥张正华的陪同下,专程去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看望我亲爱的祖父张澜。泪眼中,戴着瓜皮帽,身穿布长衫,银须飘胸的他,仿佛就坐在面前慈爱地看着我:噢,念晖来了……"念晖"是爷爷给我取的名字我的父亲张晓岩是张澜的第三个儿子。1942年,母亲在重庆生我时难产,当时的医疗条件尚很落后,医生让我父亲签字:大人和小孩,二者必选其一。父亲坚定地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