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史选萃     
《贵阳文史》2008,(4):96-96
陈赓的“人情味” 陈赓被公认为是一位有“人情味”的军人。即便对“你死我活”的敌人,陈赓也表现出其有“情”的一面。有一次,战役结束后,陈赓带部下视察战场,身边的一个战士踢了一脚阵亡的国民党士兵,陈赓十分愤怒,说:“他已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代价,你怎么还侮辱他?”其人道精神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说“口凡有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墟卜辞中屡见“■(即《甲骨文编》151页第6行以下所录之字)凡有疾”之语。“■”当从徐宝贵说释为“肩”,“凡”当从唐兰说释为“同”。“肩”字古可训为“克”。“肩同有疾”,意即能分担王疾,反映了古人认为尊贵者的祸咎能移给臣下的想法。卜辞中还有“克兴有疾”之语,应与“肩同有疾”同义。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幸福二字拆开来看,就会发现“幸”字是“土”和“钱”的构成,“福”则包含“衣”、“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家里的人丰衣足食,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这是广州市长万庆良对“幸福”二字的新解。  相似文献   

4.
大约从我国遥远的古代以来,人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大多喜欢用“忠臣”、“良吏”或“佞臣”、“奸贼”等概念对其盖棺论定。一般来说,凡是能以民族和国家社稷为重,为宫清廉,正直不阿,勤政爱民,功勋卓著,甚至在危难之际,不顾个人安危,舍生取义,或杀身成仁者,人们都把他们誉为“忠臣”、“良吏”。  相似文献   

5.
唐水  孙静文 《中华遗产》2009,(11):64-77
“死”、“骂”、“难”都是姓氏,“你”、“我”、“他”亦是姓氏,不过它们和许多古老姓氏一样,大都消失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使用过的姓氏有两万多,但今天专家的研究结果只有7000多,而其中亦有不少姓氏已经或正在变得稀有。稀有姓氏会死吗?与此同时,在我们身边,又有一些崭新的姓氏诞生出来,也相当稀有。姓氏,不只是古老的文化,足否也会成为当代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6.
潘懿 《钱币博览》2010,(2):40-41
古钱文字的释读,往往有一个渐趋合理的过程。 先秦圜钱中有一品种,一般认为是秦国所铸。旧读“重一两十二铢”、“重一两十四铢”(图1、2),然而有两个问题。一是“二”、“四”与“珠”之间均有一横画,读为“一”则不可通,于是只好跳过不读:二是即使假设其为砝码.形制上固然奇怪,实物的重量亦似出入不定。  相似文献   

7.
民国末年,西江流域的社会底层人物中有以挑担走圩度日的“挑佚”(俗称“挑担佬”);有在圩镇中挑码头担(即苦力工。俗称“咕喱”);有做替丧家抬死尸的仵作(俗称“棺材佬”);有专门替有财有势人家抬轿度日的轿佚(俗称“抬轿佬”);有沿街捧钵向人乞讨的流浪汉(俗称“乞儿”)……。虽然他们以出卖劳动力来维持家计,但却自得其乐。所谓“穷风流,饿快活”,即指这些人物了。  相似文献   

8.
王健 《文博》2002,(5):31-37
西周都城区域内有“县(寰)”与“郑(奠)”,两者相互关联,同时也与“王畿”、“畿内诸侯”、“郡县”等概念相涉。根据学者研究“县”、“奠”的性质是周王最早的直辖地域,属于“王土”,这是正确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县”、“奠”的发展方向,不但像学者说的与后来的郡县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也有向“诸侯国”变化的趋势。方  相似文献   

9.
严博 《文史天地》2001,(5):50-55
相传,玉皇大帝是天宫中诸神之王。然而,玉帝“出生”较晚,唐代才出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间自古就有关于“扶乩”之类的活动,近代以来称为“扶箕”,俗称“落簸箕神”等多种不同名称,迷信乎?游戏乎?甚或什么“神功”、“超人”乎?在此有叶春生先生一篇专稿,专门论述有关这方面的事情。本刊在此特别说明:这仅是一方之言,如有兴趣的读诸君,欢迎参加讨论,以期对此民间活动有个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客人寄宿往往称为“下榻”,但“下”总是有离开的意思,为什么不叫“上”榻呢?其实这个说法的背后是有故事的。  相似文献   

12.
蒋立群 《文史天地》2002,(10):37-37
据查,“王八”一词已列入《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又作“忘八”、“亡八”,衍生出“王(忘)八羔子”、“王八崽子”、“忘(王)八蛋”等,现在则“乌龟王八蛋”一锅端,上了影视片,成了出现频率颇高的日常用词,但不知怎么总觉得莫名其妙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3.
“黄祸论”或“中国威胁论”的历史与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衔天 《百年潮》2007,(1):11-14
“黄祸论”或“中国威胁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解一下“黄祸论”的百年史,分析一下其实质所在,对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能使我们保持更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14.
(二).“半”、“两”系列别品钱 “半”字或“两”字钱和五铢一样,是以重量命名的钱币,钱文多在穿左右,也有在穿上或穿下者(彩页④)。  相似文献   

15.
周朝有文王、武王;汉朝有文帝、武帝。为何历代都有“文帝、武帝”呢?这里的“文”和“武”都是帝王的谥号。谥号是皇帝死后,新继位的皇帝请大臣们根据死者生前的品行及谥法的规定,给予的一种称号。按照谥法的规定,谥号可以分为表扬、批评和同情三大类。“经纬天地曰文”,意思是善于治理天下的可谥为“文”。像汉文帝刘桓、隋文帝杨坚,都是以善于治理天下著称的,所以被谥为“文”称为“文帝”。“威强睿德曰武”,意思是说声威强盛又明智的可谥为“武”。像周武王姬发、汉武帝刘彻、晋武帝司马炎,都是以声威强盛著称,所以他们的谥号都是“武…  相似文献   

16.
陈碧舟 《当代中国史研究》2023,(5):109-120+159-160
1959—1965年中国工业企业的“比学赶帮”运动是一项具有重要影响的全国性群众生产运动。运动的方针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由“多快好省”转向“质量第一”。运动开展了两次:第一次由中央下发指示,即自上而下地开展;第二次则是在央地互动之下,由地方经验推广至全国,即自下而上地开展。运动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既有效发挥了地方政府、工业企业、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也在严峻复杂的环境中提振了中国经济,同时还树立了“质量第一”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7.
“特载”源于报刊和年鉴,“专记”源于旧志杂记,“大事纪略”源于志书纪事本末体。上一轮修志尚无“特载”体载出现,“专记”也不多,而“大事纪略”体载则有几本志书予以实践,并得到方志界的重视与赞同。续志出现“特载”、“专记”的体例设计,也有个别志书予以实践,从其形式与内容看,“特载”与“专记”没有“大事纪略”的体载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丘"非"乡"而为"里"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海燕 《史学月刊》2003,(6):123-124
~~ 名称 ?笔者认为 ,此处“丘亭”与“乡亭”的说法有类似之处。“乡亭”之名屡见于《汉书》 ,“乡”为地方行政组织的名称 ,则“丘亭”之“丘”是不是也可以作同类解释 ?故顾炎武《日知录》在此条下云 :“又必有人民 ,如今之镇集。”即顾氏以“镇集”释“丘”。再以息夫躬的情况而言 ,他为食邑千户之宜陵侯 ,虽被哀帝遣就国 ,怎能住到一个“空亭”、“野亭”之中 ?因此此“丘亭”之“丘”应为当时一级地方行政组织之名称。另外 ,还有一条史料也可以为此提供佐证 ,《史记·高祖本纪》云 :“汉王……引水灌废丘 ,废丘降 ,章邯自杀。更名…  相似文献   

19.
于汐  王凯 《中华遗产》2009,(6):24-47
自隋朝创立科举制以来,有致仕梦想的人,大多有着同样的经历:进入一种独特的教育体制——私学,使用千年来大致相同的教材——“四书”“五经”,经受繁琐,严格,层层晋级的考试,然后脱颖而出状元及第或者名落孙山败走科场。  相似文献   

20.
2014是农历马年。承续中国的古老传统。马年说马一时炙热。尤其种种源流不止的“马上体”祝语,诸如“马上发财”“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对象”“马上带金”.直接汉代便已出现的“马上封(蜂)侯(猴)”之遗风余韵,仿佛情到意到之外,真有祝啥有啥,马上“兑现”,“马”一到即成功的魔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