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账本     
在父亲斑驳的书柜里,一直珍藏着一撂撂账本。里面记录着父亲漂泊异乡17年勤耕苦做的难忘经历,是我们一家矢志不移艰苦奋斗的见证。我原籍湘西北农村,幼年丧母,家境贫寒。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让我们兄弟俩有个更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山泉     
舅舅家住在浅山,山里居住的地方不像川里那么集中,往往是三四户一弯,六七家一洼,大舅和二舅家就住在一个仅有四户人家的名叫岗安的山弯里。十二岁那年,初次跟着父亲去舅舅家时,我这个川里娃对山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和新鲜,于是同二舅串通好,让他给父亲如此这般地说话,次日父亲回家时就把我撂在了山里。从此,我就在那里度过了两年的时光。虽然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但我现在还时时记起那里的一切,常常想起那一段生活,尤其最令我难忘的是那一眼别致而神奇的山泉。走出二舅家的大门,顺着山腰的羊肠小道向北走去,经过两个有几户人家的山弯,羊肠小道…  相似文献   

3.
杨乃运 《旅游》2015,(2):96-99
北京的爷文化是别地儿没有的。北京人好称爷,爷究竟啥意思,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爷,字面儿上说,爷爷的意思,就是祖父。真当爷爷解,在北京这个语言环境里还真说不通。大爷也是爷,大爷是大伯辈儿,对儿辈儿来说是父亲的兄长。大爷的爷音往上挑,拉得长一点,是尊称,但也有不恭,分语境。大爷的爷字音念去声,发音短促,是大伯的另一叫法,但前边加一字后边加一字,就成了骂人。所以,北京的爷文化,怎么琢磨,都不是爷爷文化、大爷文化。大爷就是大爷,不是爷。北京有自己称自已为爷的习俗,也有称他人为爷的习俗。说爷把话撂这儿了!意思是我说话算数,不是戏言,肯定兑现的。换成大爷全不对味儿了,不信您说大爷我把话撂这儿了感  相似文献   

4.
周幼马 《纵横》2011,(2):12-17
迎接黎明 1972年,斯诺病危,他夫人向父亲求助。父亲马上去找廖承志商量,廖公去找了周总理,又报到了毛主席那里。主席派父亲带一个医疗小组赶到瑞士,然而为时已晚。斯诺临终前对父亲说,他非常羡慕父亲在中国走的这条路。他一手拉着父亲,一手拉着刚赶来的黄华大使,感慨地说:"我们三个赤匪又见面了。"  相似文献   

5.
请父亲吃饭     
好儿子,谢谢你的这顿饭,还有唱,让我过足了一把瘾!往后怕没这机会了。父亲说着说着,竟流下了老泪。请父亲吃饭,怎样清父亲吃饭,长久以来,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  相似文献   

6.
编辑手记     
《华夏地理》2007,(11):35-35
在南部非洲的一座小机场,我和父亲依依惜别。这次父亲和他的几位挚友是来和我一道访问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三角洲,那是我最钟爱的地方之一。我们父子素来贴心.但我送父亲登机时他却不知为何显得特别动感情。父亲告诉我他多么爱我.多么希望我们能多见面.说着便泪如泉涌。我向父亲保证说,我很快就会回家。他微笑着登上了飞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屋外春雨浙渐沥沥地下着不停,打在树叶上,也打在我的心上。屋里柔和的灯光照在墙上父亲的遗像上,遗像前花瓶里插着一大束淡雅的百合花。父亲伍祥甫离开我们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夜深人静之时,父亲叹息的声音,熟悉的身影便在我心中出现,悲痛吞噬着我的的心,并弥  相似文献   

8.
父爱有痕     
打我记事起,父亲给我的印象总是板着冷峻的脸,和我没有亲昵的话可讲。偶尔去同学家玩耍,见同学的父亲和儿子之间那种浓浓亲情,真令我羡慕不已。回到家时,也想模仿同学那样和父亲说上几句话,但望见父亲一脸的严肃,在路上酝酿了许久的话语,顿时就咽了下去。父亲是名医生,按理说,医生的脾气应该是很和蔼的,但父亲却不同,他对自己的病人总是冷着一副脸,好像人家欠了他钱似的,特别是现在家里的孩子都很少,一个孩子病了,后面跟了好几个大人来照看。父亲最拿手的是针灸,那些大人见父亲给他的孩子扎针时,心疼得直嚷嚷:“你慢些扎,别让孩子疼着了。”…  相似文献   

9.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许多爱国热血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投身到抗日洪流之中,我们的父亲就是这其中的一员。父亲张于道,字南明,1911年生于江苏省南汇县新场镇(现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镇)的大户人家,家境富裕,而父亲又是大家族中的长房长孙,父亲名下的"长孙田"就有近千亩,父亲是含着金块出生的。  相似文献   

10.
父亲     
久违了,故乡!父亲去世后,我就再未回过魂牵梦萦的故乡。六年后,我终于踏上了那片生我养我的红土地,回到了父亲长眼的地方。 抚摸着父亲简朴的墓碑,老人临终前的情形历历在目。当时,父亲因肾衰竭、脑血栓并发,生命垂危,母亲强忍着悲痛通知千里之遥的我。当我匆匆赶到父亲床前的时候,他神志尚清楚,但说不出话来。望着父亲黯淡的目光和惨白的面孔,我心如刀绞。我意识到父亲即将永远地离开我们,非常渴望和他作最后的交流。看得出,他也很想跟我说话。可是,曾经是那样生龙活虎的父亲已经奄奄一息,只能哀伤、无助地看着我。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拉着父亲那双  相似文献   

11.
1960年,毛主席曾奖给我父亲一支枪。父亲一直心肝宝贝似的爱护着这支枪,并教育我说:“是好东西你就要珍惜,而且要珍惜一辈子。”1976年,父亲为维护他人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清明前夕,父亲不幸与世长辞,至今整整10年了,他那熟悉的音容笑貌始终浮现在眼前。10年来,父亲爱国为民的精神与他倡导的家风无时无刻不在教育、激励着我们。我们无法相信,父亲,他已经离开10年了,此时此刻,我们依然对父亲怀思深切,心如潮涌。  相似文献   

13.
<正>1960年,毛主席曾奖给我父亲一支枪。父亲一直心肝宝贝似的爱护着这支枪,并教育我说:"是好东西你就要珍惜,而且要珍惜一辈子。"1976年,父亲为维护他人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是一位深受孩子们爱戴的仁厚的父亲。他的小女儿爱琳娜曾经说道,"父亲是我们最理想的朋友和最可爱、最愉快的同伴"。在家庭生活中,马克思从不摆父亲的架子,与孩子始终保持着平等的父子关系。游戏是孩子们的天  相似文献   

15.
王瑛 《炎黄春秋》2010,(2):46-47
2004年1月22日晚22点45分,父亲走完他76载的人生之路,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奇怪的是,父亲的眼睛久久不能合上。我用手轻轻摩挲着父亲的眼皮,默念道:“爸,您就放心走吧,妈妈有我们五个儿女照管扶养呢。”念叨了多次,可父亲眼睛仍然不闭。  相似文献   

16.
邓小南 《纵横》2020,(2):34-39
父亲邓广铭是民国时期成长起来的,他们那一代人的经历非常特别。父亲在他的学术生涯中,遇到了对自己一生学术道路影响最大的三位前辈学者:胡适、傅斯年和陈寅恪。深受三位大师的影响,父亲一直保持着20世纪30年代的那种学风。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父亲贺培真《原名贺果》,曾于“文革”中为我叔叔贺绿汀等人的冤案进京告“御状”,引起毛泽东的关注,因为毛的直接干预,叔叔才得以从上海“四人帮”余党魔掌脱险回家与我父亲重逢。父亲于1913年由家乡湖南邵阳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四师”后并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直到1918年毕业,与毛泽东同班达五年之久,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之后数十年的革命风雨中,父亲与毛泽东虽不在一起,却是经常互相惦念、关心着对方的安危。全国解放后,父亲奉调贵阳任市教育局局长,与毛泽东恢复了通信,父亲一生珍藏着毛泽东于1951年12月5日…  相似文献   

18.
编辑手记     
在南部非洲的一座小机场,我和父亲依依惜别。这次父亲和他的几位挚友是来和我一道访问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三角洲,那是我最钟爱的地方之一。我们父子素来贴心,但我送父亲登机时他却不知为何显得特别动感情。父亲告诉我他多么爱我,多么希望我们能多见面,说着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不幸的小女孩,她4岁时父母离异,母亲一走就再也没有了音信。从此,她开始跟随父亲过着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为了生存,这位父亲带着小女孩打过工、卖过唱。生活是艰难的,可再艰难这位父亲也没有忘记让小女  相似文献   

20.
覃英 《文史博览》2007,(6):59-60
父亲有一张保存得很好的中原大学1950年颁发的毕业证书。上面除填写了父亲姓名等资料外,还赫然盖着第一任校长范文澜的手迹印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