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72年年初,中美关系开始解冻,与此前的全封闭相比,越来越多的外国记者、国际友人进入中国大陆。专供外国人拍摄当时,美国著名电视制片人露西·杰文斯女士拍摄的一部  相似文献   

2.
迟婴 《文史博览》2008,(2):15-18
1972年秋,一支由17人组成的罗马尼亚私人旅游团悄然来到中国首都北京,进行为期7天的旅游。这是中国自"文化大革命"以来允许进入大陆地区进行私人旅游人数最多的一个外国团队。由于"文革"而造成的多年闭塞,以及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现状,这支来自巴尔干半岛的旅游团意外遭到了中国民众的"围攻",从而惊动了当时的中央文革小组和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本文向读者朋友披露的正是这一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同美国记者斯诺的交往,始于1936年7月8日。这一天,周恩来从陕北安塞到谭家营陕北省委去,途中遇到了从北平来苏区访问的斯诺。这一次见面,周恩来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在《西行漫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因此,周恩来给我的印  相似文献   

4.
廉正保 《纵横》2014,(4):46-50
回答别人答不出的问题,受到周总理表扬有一段时间,周总理几乎每天会见外宾。根据礼宾司安排,我每天随同做速记记录。会见经常安排在晚上10时以后进行,待会见结束,我回到家里已是深夜一二点,第二天早晨8时还得上班,整理谈话记录。整理记录可是一件繁重的劳动,记录一个小时,需花三四个小时进行整理。周总理会见外宾一般要谈一两个小时,有时更长。  相似文献   

5.
赵芸非 《纵横》2013,(1):31-32
20世纪70年代,我在担任交通部公安局(当时交通部由铁道、交通、邮电三部合并而成)局长期间,曾多次负责周总理陪外宾出访乘坐专列,包括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以及朝鲜金日成主席等专列的安全警卫工作。  相似文献   

6.
杨琳 《百年潮》2013,(12):51-55
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辑录了部分外国领导人、国际友人、专家、学者对毛泽东的印象和评价,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具体而细微地描绘了伟人的不同侧面。在为争取独立和解放而斗争的人民眼中,毛泽东是他们的知己、同志和兄弟,他们从他身上和他的思想中吸取夺取政权、进行武装斗争的经验;在外国记者、专家和学者眼中.  相似文献   

7.
蒋本良 《百年潮》2010,(1):64-66
20世纪60年代,我进入外交部苏欧司工作,并有幸成为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主要罗马尼亚文翻译之一。我在给毛泽东作翻译的工作接触中,感受最深刻的是他那种“来如泰山,去如清风”的谈话风格。他始终以战略全局为重,不以一时一事为转移,以自己的言行充分体现了当年给邓小平的赠言: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  相似文献   

8.
《贵阳文史》2009,(1):57-57
钓鱼台国宾馆隶属中国外交部,院内绿草如茵,湖水依依,散落着十六栋接待楼和一个古建筑群,客房计四百多套,有“东方第一馆”美誉。建馆四十九年来,已累计接待一千二百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  相似文献   

9.
一、《战时中国》英月刊十一月号已在港出版,今日寄到数册。二、沈科长草成陪同外国记赴湘北视察战绩之书面报告一篇,于沿途见闻叙述甚详,备于《战时中国》十二月号刊载。  相似文献   

10.
廉正保 《纵横》2014,(3):34-38
2012年1月16日,我应邀出席了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晚宴暨中美“二轨”高层对话第三次会议欢迎晚宴。在晚宴上,我有幸见到时任困家副主席习近平。当时,基辛格博士专门率美国代表团参加了此次活动,就坐在习副主席身边。我对习副主席说,基辛格博士1971年秘密访华时同周恩来总理的会谈,我都用中文速记做了全文记录。  相似文献   

11.
《南京老公馆》 历时三载的《往日庭院——南京老公馆》由百花艺出版社发行,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以老公馆为专题的图集。本书选择记载了具有典型意义的18座公馆,有张爱玲祖父张佩纶清末在南京隐居的大宅,有蒋介石、宋子、孔祥熙、孙科等国民党达官贵人的豪宅,有后来做了汉奸的汪精卫、周佛海的公馆,有国际友人拉贝、赛珍珠的住宅,也有艺术家徐悲鸿的公馆画室,还有驻华使节如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的宁海路5号公馆……  相似文献   

12.
木木 《湖南文史》2012,(6):5-10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情书,是爱情的寄托。不同年代的情书承载着不同的风情,翻阅这些老情书,顺着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之河,一个又一个时代的鸿影不动声色地淡入纸上。  相似文献   

13.
熊月之 《世纪》2020,(1):68-73
随着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美国掀起关心中国问题、争先到中国来看看的中国热。从1972年年中到1973年年中,来上海访问的美国人就有近千人。美国华人更是竞相争取回国探亲访问。先是,杨振宁于1971年7月回到上海探亲,1972年6月再次回国;然后,李政道于1972年9月访问上海;吴健雄、袁家骝、顾毓琇、任之恭等很多美籍华裔科学家、学者、教授及各界人士相继至上海访问。  相似文献   

14.
1946年夏,始终关注中国革命,已经是第五次访问中国的国际友人,著名的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从美国的旧金山辗转抵达延安。这时,国民党依靠美国的支持,发动了全面内战。  相似文献   

15.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3,(26):32-32
在被派往中国之前,我花了三年半的时间在伊拉克做报道。在那电.外国记者们喋喋不休地谈论各种可能造成人死亡的方式:汽车炸弹袭击、交火、被绑架然后被斩首。在这些威胁中,我活下来了。现在才发现,我不知道:生活在中国,对我和我的家人是否正在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顾迈男 《百年潮》2009,(8):34-38
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一次采访中了解到,在数学基础理论方面作出世界先进成果的陈景润处在病危中,处境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出于一名新华社记者的责任心和对那个年代科学家不幸遭遇的同情,我把了解到的情况写成几篇内参,这引起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使陈景润终于得以治疗.在长期交往中,我和陈景润结下了诚挚的友谊,知道了陈景润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迟婴 《文史博览》2008,(1):13-15
1949年6月2日,上海解放后的第六天,陈毅市长正在听取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统战部、文管会和文化局的联合汇报,忽然接到一个急电。陈毅对这个急电的处置,不经意间就揭开了新上海涉外旅游接待工作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谭云鹤  范济生 《纵横》2010,(12):52-56
1948年冬,西柏坡上的毛泽东秉烛夜眺,思考着解放战争上最后一场的战略大决战“平津战役”将如何取胜。此时的毛泽东对于取胜,考虑更多的是怎样将敌军桎梏于华北避免其溃逃,然后以最迅速、彻底、最小的伤亡和破坏将其全歼,从而加速全国解放的进程。而他的对手是国民党陆军上将辖五省两市的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平津战役是中国大陆上最后一场生死相搏。  相似文献   

19.
《文史博览》2013,(4):64-65
1.新娘吴树润和新郎李长乐换乘公共汽车到男方家举行婚礼(1981年) 2.山东烟台,幼儿园老师陈永莉与农民于尚民结婚,新郎到县城接新娘,双双骑自行车回村(1982年)  相似文献   

20.
有两种电影,一种时刻提醒你这是电影;另一种淡淡告诉你:这是生活。什么是电影,什么是生活,很难界定,有的貌似写实,其实还是电影,有的貌似离奇,却是生活。史蒂芬·布塞的《春意暂迟》是后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