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受父亲周叔弢的安排,周一良(1931-2001,安徽东至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从8岁起便开始接受私塾教育,前后达10年。18岁时周一良因接触五四新文艺作品而萌生到北京(当时叫北  相似文献   

2.
傅永强 《收藏家》2009,(10):53-56
潘主兰(1909-2001年)原名鼎,号子兰,后改“子”为“主”,以号行。祖籍福建长乐,1909年生于福州。幼蒙庭训,1922年拜福州宿学郑星驷为师,学习国文。1924年之前就从事书、画、印创作并加入福州诗社,1928年肄业于福建经学会国文专修科,时陈宝琛、郑星驷、周愈为代定书画润格,  相似文献   

3.
1995年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述李锦绣1995年是隋唐五代史研究成果最丰富的年份之一。这一年所出专著有:谢保成《隋唐五代史学》(厦门大学出版社),周一良、赵和平《唐五代书仪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杨鹤皋《魏晋隋唐法律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胡...  相似文献   

4.
《敦煌变文集》为向达。王重民、王庆菽、周一良、启功、曾毅公六位先生合编,分上下两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7年出版(1984年再版)。此书是编者们将当时国内外公私收藏的变文一类说唱体作品尽可能分别拍照或抄写,根据187个写本过录之后,又经六位先生的互核而编成的。编订态度极为审慎,先“根据照片(1934年王重民到巴黎和伦敦所拍)或原卷过录一个本子,然后由一人主校,其余五人轮流互校~遍,把各人校勘的意见,综合起来,作成校记,附在每篇的后面”(见该本《引言》),以绝不改变原文为校勘原则,遇原卷有误字脱字之处,则另…  相似文献   

5.
程俊英教授(1901—),女,福建福州人.中国第一代女教授.出生于书香门第,父程树德系前清翰林,曾留学日本,回国后任京师大学堂教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程先生自幼受到母亲的教育,励志读书.1917年,以同等学历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国文专修科.该校后改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教师中,有位著名语言学家张清常先生。张先生到联大任教时,才23岁,身材瘦长,面貌清瘦,面上常带微笑,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学生。他1915年生于贵州安顺,15岁就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34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语文所。1937年毕业时,适抗日战争爆发,即返贵州家乡。第二年(1938年)应浙江大学之聘任中文系讲师。当时浙大已迁至广西宜山,张先生即去宜山任教至194O年夏,共2年。194O年应其业师朱自清先生之招到昆明回西南联大任师范学院国文学系讲师,后陆续推升副教授、教授,1944年起,又兼任师院专修科…  相似文献   

7.
世界历史的进程及其给我们的启示——评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古代、近代史编)叶明勇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世界史教材的编纂,曾受前苏联的影响。1962年出版由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世界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8.
1945年,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因国文系主任谢六逸去世,院长齐泮林特地跑到陪都重庆招聘教师。当时全国只有8所国立师范学院,按现在的说法都是重点大学。据1991年编辑出版的校史记载:当时“尽可能地增聘教授,使一些驰名全国的学者荟萃于此”。8月,姚老应聘为贵阳师院国文系副教授。  相似文献   

9.
贵州地处边鄙,且多民族杂居,经济贫困,教育事业一直十分落后。高师教育更是起步晚,它始于1941年,至今不过50余年的历史。贵州高师教育,解放前饱经沧桑,解放后虽也走过弯路,但它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草创时期饱经沧桑1941年10月2日,贵州创建了历史上最早的高等师范学校——贵阳师范学院,从而揭开了贵州高师教育的历史。贵阳师院创建初期,是借贵阳市文化路贵阳师范学校的房舍,全院设4年制教育、国文、英语、数学4个系和3年制史地、理化两个专修科,当时仅有教师24人,学生182人。1943年增设体育童子军…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大学的国文教学是我国语文学科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和阶段,国立师范学院作为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学院,其国文教学具有当时大学国文教学的共性和自身独特的个性,研究国师的国文教学,可以启示今天的大学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1.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 博斯年“弃旧从新” 傅斯年颇有家学渊源,自幼即植下了扎实的国学根底。1913年夏,考入北大预科,仍修文史,绩冠群伦。1916年秋,升本科,入国文门深造。当时国文门有刘师培、黄侃、陈汉章等名师授课,他们发扬的是仪征学统与章氏(太炎)的学说。傅斯年常与他们相过从。 1917年,蔡元培出长北大,倡学术自由风气。胡适回国后,出任北大教授,与陈独秀一起倡导文学革命。许多青年人团结到了他们的周围,其中就有博斯年、罗家伦、顾颉刚等人。 博斯…  相似文献   

12.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先父张长弓正在北平燕京大学国文系任教。珍珠港事变后,日军开进燕大校园。父亲遂化装成商人,悄然离开北平,潜回河南。这时,河南大学已迁至嵩县。 1942年,父亲经人介绍,赴嵩县任河大国文系副教授。此时,母亲也带着我们五兄(姐)弟来到嵩县,与父亲会合。以后,我家随河大继续千里流徙,自嵩县(1942年-1943年)逃到潭头(1943年-1944年),再经淅川荆紫关(1944年)逃到陕西宝鸡石羊庙(1945年),1945年底回到开封铁塔校园。1948年7月,我家又随校迁往苏州。1949年4月,苏州解放。  相似文献   

1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沿海地区学校内迁。大夏大学原设立在上海梵皇渡(今华东师范大学)。校长王伯群,系贵州兴义人(曾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学校内迁时,他即决定将大夏大学迁到贵阳。并开设文学院、理学院、法商学院、教育学院及师范专修科。  相似文献   

14.
魏、蜀、吴三国的上限时期,一般是从魏文帝曹丕于黄初元年(220)篡汉算起。但当代历史学家周一良认为曹操迎汉献帝建都干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候,汉室已是名存实亡,应从建安元年(19)算起。我认为这种提法,确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照此划分,三国历史时期共达七十年之久。自从建安十三年(2O8)赤壁战后,三国鼎立的局势开始形成。曹操退回评那(今河北临漳),候汉室名义发号施令。刘备夺获益州,辖今川滇、黔及陕西运南地区。孙权称霸江东.还派吕蒙到湘江流域扩充地盘。刘备惟恐曹操攻蜀.仍与利\权和解.除保留南邵…  相似文献   

15.
庚辰 《文史月刊》2009,(5):10-11
1937年,陈伯达来到延安,当时正值陕北公学刚开始创办,由于陈伯达曾在北平中国大学国文系教过书,中共中央组织部便安排他到陕北公学当了一名教员。  相似文献   

16.
来自郑州劳工的回忆 郭忠义的回忆 我叫郭忠义,密县(今新密市)袁庄乡柳前寺村人,今年77岁。民国31年(1942年),我同父母和妹妹一起逃荒到山西省平陆县。当时我17岁,妹妹也只有15岁。在那里刚刚待了两三个月,日本兵就把我抓走了,当时父母都非常地伤心。日军先把我抓到蒲州城。在蒲州住了几天,又将我送到运城。  相似文献   

17.
林纾归帆图     
陈根远 《收藏家》2012,(5):64-66
横绝一世的"林译小说" 林纾(1852-1924年),字琴南,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早年曾从塾师薛则柯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借读同邑李宗言家藏书三四万卷,博览精思。工诗,能文,擅画,有狂生之称。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1901年移居北京,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  相似文献   

18.
1919年,何宝珍17岁时,从湖南道县女子学校毕业考入湖南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欧鸣皋(后来通用欧鸣高)1920年进入女三师任教,担任何宝珍的国文教师。何宝珍聪颖好学,才思敏捷,深得欧鸣高赏识,何宝珍的作文常被当作范文在课堂上宣读。而且何宝珍是道县女子学校校长蒋炳勋十分赞赏和长期资助的学生,被蒋校长视同己女。  相似文献   

19.
1948年12月间,我的弟弟吴忠良(任汉口《新湖北日报》编辑)同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傅平民同志一道去天门、京山、潜江解放区,会见江汉二地委城工部长邱肱良同志和天、京、潜县委城工部长林涯萍同志。当时,他怀着好奇和向往心情在那里作了半个月的考察访问,受到了邱肱良、林涯萍两位领导同志的热情接待和殷切帮助:  相似文献   

20.
我的妈妈张心素,即张善子先生的大女儿,从小受家庭熏陶,聪明好学,尤喜书法绘画。记得小时候,读幼儿园.乃至读小学(住读)时的毛巾、衣物,妈妈都要先用酒精打湿一小块地方,再用毛笔蘸墨水写上各人的名字,以便区别。我在读小学一、二年级时.非常顽劣调皮.有一天把国文(语文)课本书拆散,把纸张用来跟其他同学一起折“飞机”耍。妈妈晚上为我整理书包,发现没有国文课本,就问我:“老二.你的国文书呢?”。我不答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