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早年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海外度过的。孙中山的战友们都有镀金或镀银即留学西洋或东洋的经历,因此,对于喝白兰地和香槟酒,比喝中国的老白酒和绍兴酒更对胃口。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早年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海外度过的。孙中山的战友们都有镀金或镀银即留学西洋或东洋的经历,因此,对于喝白兰地和香槟酒,比喝中国的老白酒和绍兴酒更对胃口。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当时正在美国,闻讯回国。他是穿着西装出现在上海码头的。1912年1月1日上午11点,孙中山乘沪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与吴稚晖是一对革命的挚友,终身致力于中国的自由平等。但一开始,举人出身、自以为是读书之人的吴稚晖并没有把自小喝洋水、读洋书长大的孙中山放在眼里。从吴稚晖来说,对孙中山的认识经历了从不愿相识到相识、相知并终身追随的过程,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则完全在于孙中山伟大的人格魅力。在吴稚晖看来,孙中山的伟大是不能形容之伟大,称作“自然伟大”最为适当。是伟人绅士还是“绿林好汉”吴稚晖出身于清朝科举,参加过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曾以维新党自许,游学日本时因不满清廷曾愤而投水,至而转向鼓吹革命,组织爱国学社,于上海倡言革…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伟大的名字和辛亥革命这场近代伟大的革命运动是无法分离开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关系问題受到孙中山研究者和辛亥革命研究者的重视。尽管以此为论題的论著为数还不多,它们的出现也多是近几年的事,但几乎所有关于孙中山、辛亥革命的论著都曾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就此表示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早年是在檀香山接受西方教育的,后来在英国殖民地香港学医,进行反对清廷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以后,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海外度过的。孙中山的战友们都有镀金或镀银即留学西洋或东洋的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青年时代(1886年)曾在广州博济医院学医,部分孙中山传记称孙中山曾就读南华医学堂(或南华医学校)。南华医学堂确实存在,作者在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资料室及广东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也曾见过挂有南华医学堂招牌的建筑物照片。所以博济医院与南华医学堂的关系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在孙中山(1866-1925年)领导的国民革命斗争中,华侨所起的重要作用已为众人所认知。然而,在海内外有关孙中山或中国国民革命的研究中,对华侨的贡献及其认识问题仍有种种不足。近些年来,有关孙中山与华侨或华侨与中国国民革命的资料整理与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个未形成系统认识的问题,即孙中山的华侨观问题。孙中山究竟是如何看待华侨的呢?他是如何评价华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呢?“华侨是革命之母”的内涵又是什么?孙中山的华侨观的形成与影响怎样,等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主要思想。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研究新作迭出,取得了丰硕成果。民族主义方面,除原来涉及不多的孙中山民族主义内涵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得到了研究外,更重要的是孙中山的中华民族观念和民族复兴思想的研究得到了新的突破。民权主义方面,在此前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学术界对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来源、发展与演变进行了新的探讨,取得了新的成果。在民生主义方面,如果说以前学术界关注较多的是民生主义的思想来源、内容特征、社会影响及其性质等问题,那么进入新世纪后,由于中国社会贫富分化的扩大,社会不公现象越演越烈,学术界更多关注的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当代价值或现实意义,希望从中求得医治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的秘药良方。  相似文献   

9.
试论孙中山联俄后的联英活动张北根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俄政府特使越飞共同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最后确立。国内史学界或认为此宣言"反映出孙中山丢掉对帝国主义幻想,转而寻求国际革命势力的愿望"①;或认为它"标志孙中山由寻求西方大国...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与民初国民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几乎所有论著对1912至1913年间国民党的组建与活动,都认为与孙中山无关,或说孙对这次组党“并不满意”,或言他仅是“勉强认诺”而已,对党事活动并未过问。然而有关史料说明,并非如此。国民党的组建与孙中山是颇有关系的,它实际上应视作是孙中山一生建党活动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有关孙中山的史实图片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后人直接感受孙中山的风貌和活动史实的资料,也是研究孙中山不可缺少的珍贵史料。每一张图片都应准确地反映其历史背景,即何时何地与何人及为何而照诸问题。但由于时间的流逝,或不经认真考订等原因,关于孙中山的几幅图片,有的所标日期有误,有的反映拍照目的与史实不符,未能反映历史真实。1986年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编辑、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孙  相似文献   

12.
在辛亥革命“首义之区”的武汉三镇,有两尊孙中山铜像分别耸立在武昌和汉口的繁华街区,它们不仅寄托了武汉人民对孙中山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而且富有象征性地展示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历史联系。1911年10月IO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从形式上看与孙中山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起义爆发之日,孙中山远在美国。然而,这场革命正是在孙中山的旗帜下进行的,是他的思想和人格所培育和影。响的一代湖北革命志士所成就的。早在1897年,湖北留日学生吴禄贞、傅慈祥等即在日本会晤了孙中山,此时孙中山正在海外广泛联系革命同志,这可谓是孙中山接…  相似文献   

13.
上海莫利爱路29号寓所(今香山路7号,上海孙中山故居),是一栋两层楼的花园住宅,底层是餐厅和会客厅,二层是书房和卧室,室外有一个小花园,整栋房子典雅而朴素。1917年初,4位加拿大华侨看到孙中山为革命四处奔波,一直没有固定的住所,便集资买下这座寓所赠送给孙中山。1918年6月26日,孙中山和宋庆龄开始人住这里,从此,这里便成为了孙中山和宋庆龄在上海的家,也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婚后惟一的固定住所。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即1920年和1921年,孙中山曾两度讨伐以陆荣廷为首的老桂系。这两次讨伐,实际上是一场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20年),孙中山命陈炯明粤军从闽南漳州回师广东,把桂系从广东驱逐出去;第二阶段(1921年),在第一阶段取得胜利的基础上,乘胜出击,命陈部粤军进兵广西,直捣桂系老巢,以期彻底消灭桂系。这场战争,我们可以称之为“孙中山讨伐老桂系之战”,或“孙中山讨伐陆荣廷之战”。  相似文献   

15.
静松 《江淮文史》2013,(4):147-152
提起陈炯明和孙中山,我们自读书始,便留下这样的概念:陈炯明背叛孙中山,背叛了革命,并炮轰总统府,孙中山流亡中山舰。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桩公案真相到底如何?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流居香港的陈炯明亲拟挽联致悼:"唯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从中我们或可见一丝端倪。  相似文献   

16.
王宠惠与孙中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宠惠早年在孙中山的带动和影响下从事革命活动,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重要追随;辛亥革命时期是二人在政治上联系最紧密的时期,王宠惠成为孙中山在外交等方面的得力助手;袁世凯窃国后,王宠惠投身北洋政务,但与孙中山仍保持了密切联系。孙中山是以救国为己任的职业革命家,而王宠惠则是学从政型的技术官僚。  相似文献   

17.
齐风 《湖南文史》2013,(10):1-1
清末的暗杀之风,肇始于清政府对改良派和革命党人的“赏格”或“花红”。戊戌政变之后,清政府对逃至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曾悬赏1027两白银索要两人的人头。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被清政府用“花红”和“赏格”索命的历史更长。在孙中山领导创建檀香山兴中会的第二年,即1895年10月起,直到1911年清朝灭亡的17年间,清政府针对孙中山一人共发出各种密谕上百道。按照《大公报》1908年的报道,当时清政府对孙中山的悬赏总数已近2527。因为孙中山比较谨慎,革命党人对其严加保护,才没有被清政府暗杀,即便如此,孙中山也直到1911年才敢公开回国。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对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论及孙中山晚年思想发展或政治转变,特别是在论述孙中山的联俄政策时,往往都从他积极欢迎十月革命的态度谈起,而忽视了他对俄国二月革命的反应和态度。这种论证方法及相应的结论,不利于人们了解孙中山晚年思想发展的全过程。 随着俄国政情的发展变化,及自身斗争环境的不断改易与实际需要,孙中山在对俄关系问题上至少有过两次重大的认识转变。第一次转变发生在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为我们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身的战士”。早在19世纪末,孙中山先生即成为世界注目的人物。孙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旗手,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和孙中山先生密切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环 《安徽史学》2002,5(3):64-67
孙中山历来重视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在其《实业计划》和《三民主义》等著作中,一再指出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还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振兴实业的途径、原则、政策和计划。孙中山在其发展农业的思想基础上,已具有用法律的形式来保护农民的思想。孙中山很重视发展实业,把发展实业视为“中国存忘之关键”。在振兴实业中,孙中山非常重视修筑铁路、开发矿业,并决心用全部精力从事铁路建设。为完成筑路计划,孙中山主张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在引进外资问题上,孙中山一贯主张既要利用外资,又要确保主权。孙中山发展农业、振兴实业的思想,尤其是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经济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