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元度是湖南平江县人,18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在民间有神对李的美誉。至今在他的家乡还流传着关于他的轶闻趣事。四川一个姓刘的秀才久慕李元度的才名,专程去平江拜访他。李元度便想试试他的深浅:树大桠多,不留无毛之鸟。刘秀才一听,这  相似文献   

2.
科考老寿星     
李日 《湖南文史》2011,(8):53-53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00岁整的广东人黄章,从广东到北京应试。千里迢迢,一路由曾孙照料,入考场时,曾孙打着灯笼把他送进考棚,灯笼上书"百岁观场"四个大字。黄章40岁中秀才,65岁补廪生,83岁入贡生。这真是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考到老”。  相似文献   

3.
秀才县长何辛年──宝丰县县长何辛年访谈录策划:本刊编辑部文/古月,东升早已耳闻何辛年是位"秀才县长"。他曾当过兵,做过宣传文化工作,写过不少论文及文学作品,还出版过几本书,又是省作家协会会员──全省唯一的"县长会员"。新年伊始,记者采访了这位温文儒雅...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5岁人私塾,诵读四书五经,开始接受正式的科举教育。按照当时的考试程序,只有在考中童子试以后,才能报考秀才。于是,他于1902年15岁时去县城奉化考童子试,结果没有考中,自然也就断了日后的秀才梦。  相似文献   

5.
史飞翔 《文史月刊》2011,(10):71-71
有这样一个人,他22岁中秀才,26岁中举人;早年参加康梁“公车上书”,要求清廷变法图强;后参加孙中山同盟会,一生追随孙中山,是孙中山遗嘱的起草人和见证人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代史上蜚声中外的学梁启超(1873年——1929年),是广东新会县人氏。他自幼聪慧,才智过人,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有1400多万字作传世。他的一生趣闻轶事极多,这里介绍几则以飨读。  相似文献   

7.
正读曾国藩日记可以知道,曾国藩二参李元度之后,由于湘军诸事顺遂,好事连连,曾国藩本人威望如日中天,李元度于是给曾国藩寄来一道《贺禀》,其中谈到了曾国藩参劾自己这件事。从曾国藩读过《贺禀》后的反应看,曾国藩二参李元度虽然刻薄寡情、出手狠,李元度却不怎么(也许是不敢)怨怪他,只是觉得曾国藩用词"不少留情"而已。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的记载上,唐伯虎虽有三段婚史,但是并不风流,也从未有过“点秋香“的艳遇。唐伯虎是明代人,他自幼聪颖,能诗擅画,十六岁便中秀才,十九岁娶徐氏。但妻子、父亲几年后接连病故,对他打  相似文献   

9.
《环球人物》2013,(3):66-67
"秀才"进厂:见证60年企业崛起赤水河畔1985年夏天,19岁的师范毕业生钟方达用网兜提着一个洗脸盆、背着一床被褥来到习酒厂报到,成为习酒厂子校一名老师。厂领导热情接待了他,因为钟方达是厂里引进的第一批"秀才",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的记载上,唐伯虎虽有三段婚史,但是并不风流,也从未有过"点秋香"的艳遇。唐伯虎是明代人,他自幼聪颖,能诗擅画,十六岁便中秀才,十九岁娶徐氏。但妻子、父亲几年后接连病故,对他打  相似文献   

11.
科考老寿星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00岁整的广东人黄章,从广东到北京应试。千里迢迢,一路由曾孙照料,入考场时,曾孙打着灯笼把他送进考棚,灯笼上书百岁观场四个大字。黄章40岁中秀才,65岁补廪生,83岁入贡生。这真是所谓的活到  相似文献   

12.
一、秀才卖菜马子云名之龙,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家住丽江大研里双石桥,是清中叶丽江有名的回族诗人。马子云的一生交织着不幸和奋斗,也充满了豪放和风趣,有关他的传闻,至今仍在丽江地区流传。马子云四、五岁时父亲即去世,其母以贩卖鲜菜抚养子女。他自幼聪明好学,为了上私塾读书,常上山捡柴卖钱,塾师深为感动,常赠笔墨。二十岁时,他在大理以前列名次考中诸生(秀才)。回家的次日,母亲一早忙着张  相似文献   

13.
马六舟(1862——1917),名正讽,号纶三和六舟。回族,四川成都皇城坝人。父亲早逝,幼年家境贫寒。他刻苦求学,20多岁中秀才。为人严正,早年受清  相似文献   

14.
张磊 《文史月刊》2008,(3):7-10
蒋百里,名方震,晚号澹宁,笔名飞生、余一。浙江海宁人,光绪八年(1882年)农历九月初二出生。蒋百里13岁时父亲亡故,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庭生活困苦。其时蒋百里的叔父蒋世一延请老秀才倪勤叔给自己的孩子授业。喜欢读书的蒋百里经常溜到书房里去听讲,倪勤叔见他聪慧,顿生爱才之心,知道他家境清寒,分文不收,从此蒋百里从倪勤叔读书,学习诗文。1898年,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  相似文献   

15.
翁文灏,字咏霓。20年代,曾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代校长。30年代后从政,先后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经济部长、行政院长等职。全国解放前夕去法国,1951年回国,任全国政协委员。他是中国地质启蒙学者之一,创立了燕山运动学说,曾任地质学会会长。他于1971年去世。13岁,他还是一个孩子,考中了秀才。那是最末一科秀才,延续了千多年的科举取士制度,在新风渐劲的2O世纪初被吹垮了。十年之后,在比利时鲁纹大学,24岁的他获取了博士学位,是中国最早的地质学博士。他的名字叫翁文灏,在本世纪中叶,这一个…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2014,(20):75-80
黎锦熙和毛泽东的师生情黎锦熙先生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并且主要从事师范教育。清朝末年,他在15岁时考中秀才,不久考入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22岁毕业。1913~1914年,任湖南省立第四、第一师范历史教员,杨昌济、徐特立是黎锦熙的同事,毛泽东、蔡和森等则是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诞生于1886年的董必武,1903年(17岁)中过秀才,1911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他对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孙中山的革命民主思想,都有过较深入的研究。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下,他接受马克思主义,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  相似文献   

18.
正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陈齐芳出生在广西西平府(今广西百色地区)一个农民家庭,家境不算好,姐弟五人,他排行老三。虽不是书香门第,但陈父望子成龙心切,陈齐芳6岁入私塾读书,天资聪颖,八股文作得好,很得老师青睐。15岁中秀才,25岁中举人,在当地颇有名气,是一个运气很好的读书人,"四书五经"、《朱子家训》之类背得滚瓜烂熟,他特别欣赏范仲淹《岳  相似文献   

19.
秀才买柴某秀才来到集市买柴,他坐在树下一边看书,一边打问。一个人挑着一担山柴走了过来,秀才便问:“柴卖吗?”那人瞪了他一眼:“不卖,挑到这儿干啥!”秀才一听“不卖”,便低头继续看书。一会儿,面前又放着一担山柴,秀才又问:“柴卖吗?”柴主说:“不卖,放在这儿干啥!”他一听,还是“不卖”,又低头看书。黄昏时候,集市上的柴已卖  相似文献   

20.
陈陶遗,原名陈水,字止斋,号陶遗,也作道一,出生于江苏金山县松隐镇。他10岁丧父后到伯父学馆去读书,16岁那年伯父又去世,幸亏当地颇有文名的顾泰云先生愿意收留他。因有严师指导,上进极快,凡作诗文,胸中早有成稿,常常一挥而就,全篇无需大改,乡里叹为奇才。 1901年,陈氏岁试得中秀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