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场如市场     
捐官,是清政府公开推行的用钱买官的制度。按照规定,除八旗户下人、汉人家奴、优伶等不允许捐官之外,一般人只要有钱,都可以买到官职。出钱少则买小官、买虚衔;出钱多则买大官、买实官。为了捐官,许多人倾尽家产,或向人借贷。更有的几人凑份子,得官后捞了钱按股分成。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关爱百姓,是清官、好官,是官家楷模。 44岁之前,郑板桥一直靠读书和卖画为生。他44岁考中进士,按说应该做官,但当时官场外挤满了“捐官”客,他依旧无缘步人仕途。  相似文献   

3.
正捐官,又称捐纳,是封建社会时期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物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清朝时候,山西山阴县有一个叫蒋渊的人,这个人是做什么的?史书中没说,笔者估计很可能是个商人,因为他有着商人一样精明的头脑——当朝廷开了捐官先  相似文献   

4.
正黄霸(前130—前51年),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汉武帝、昭帝、宣帝朝大臣,汉宣帝朝丞相。历任左冯翊卒史、河南太守丞、廷尉正、扬州刺史、颍川太守、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相等职,封建成侯。黄霸为官清廉,治政有方,政绩卓著,《汉书·循吏传》盛赞其"治为天下第一"。一、捐官入仕,清廉贤明政声佳黄霸出身于一个豪绅之家,自幼刻苦向学,明习律令,立志做一个有作为的好官,一展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当时官吏的选拔  相似文献   

5.
郑观应17岁从中山到上海“学贾”,其后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洋行的买办。37岁为北洋大臣李鸿章札委津沪电报局总办,并在上海创设机器织布局、造纸局、船坞、开垦公司、壕利公司等实业。至39岁李鸿章札委为轮招商局会办;45岁为开平矿务粤局总;56岁任汉阳铁厂总办;66岁任粤汉铁路总办。①郑观应先于1869年捐官“员外郎”;1870年捐官“郎中”:1879年捐官“道员”。  相似文献   

6.
金代曾长期推行过官卖僧道度牒、紫衣师德号、寺观名额和僧道官职政策 ,这种挖肉补疮的办法造成了多种社会弊端 ,使原来属于宗教文化的度牒、紫衣师德号、寺观名额和僧官道职皆变成了特殊商品 ,从而使过去的学优则僧变成现实中的有钱则僧 ,使过去的解行高洁可得紫衣师号或举为僧道官 ,变成现实中的钱广谷多可买紫衣师德号或僧道官职 ,结果极大腐败了僧道众刻苦攻读经业和着意修行的良好风气 ,窳败了僧道徒队伍 ,其综合素质为之下降。  相似文献   

7.
韩文宁 《中华遗产》2009,(5):156-159
俗话说,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世上有一些人,他们花钱是“别有用心”,而收钱的人亦“心有所属”,这就是权钱交易。套用现在的话,即行贿受贿。其目的何在?要么是为了获取更大利益,要么就是为了买官。  相似文献   

8.
笔者《九品官人法再探讨》(《历史研究》1995年6期)一文提出,九品中正制是九品官人法的一部分,应放弃用九品中正制代替九品官人法的观点。张旭华先生于《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发表《魏晋九品中正制名例考辨》一文,对笔者上述看法提出批评。笔者认为:一,回顾该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古今中外学者对曹魏吏部尚书陈群所创制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究竟怎样称谓确实是没有统一起来。二,张先生否定九品官人法观点的不妥之处,在于失之搜讨,逻辑推导不成立。而九品官人法概念不误。九品之制、九品则是九品官人法的省称。三,从语法角度分析,从制度本身是官员任用之法定义,当称九品官人法合适。陈群创制的“九品官人法”是魏晋时期人才选拔、任用制度的综合。中正所掌握的人才评价制度——即中正九品制或九品中正制,仅是个人获品途径中的一种,不能用其替代九品官人法。  相似文献   

9.
清人顾雪亭《土风录》卷九“货物浑称曰东西。案宋小说载:神宗问王安石:市中贸易何以不曰南北而曰东西?答云:当取东作西成之意,言东西则南北可该。是宋时已有此称。明莲池师答虞平园云:南为火北为水,水火无求于人,故不言南北。”又龚炜《巢林笔谈续编》卷上《买东西考》:“明崇祯时曾遣中官问词臣:今市肆交易止言买东西而不及南北货,何也?词臣莫能对。辅臣周延儒曰:南方火北方水,昏夜叩人之门求水火,无弗与者,不待交易。故但言买东西而不及南北。帝善之。”本事载明  相似文献   

10.
散叶     
<正>袁世凯向妻弟借钱袁世凯在科举之路屡次受挫之后,想到了捐官。无奈经济条件不允许,他只好四处借钱,第一个借钱对象便是他的妻弟。袁世凯的原配夫人于氏是河南沈丘人,其父于鳌的土地超过两千顷,袁世凯觉得他家这么有钱,妻弟定会解囊相助。岂料,妻弟非但不借,反而讥讽他说:"我看你去北京也是白跑一趟,还是在家里待着好些。"倒是一位远方亲戚,借给袁世凯100两银子,令袁世凯十分感动。后来袁世凯官至直隶总督,妻弟竟然跑到天津,希望袁世凯能给他谋个一官半职,袁世凯断然回话说:"外边无事可做,还是在家里待着好些。"再后来袁世凯做了大总统,这位妻弟又到北京,再次找袁世凯谋官,袁世凯与他见了一面,给了些路费了事。而对借给他100两银子的远房亲戚,袁世凯还了他5000块大洋。  相似文献   

11.
《文史天地》2011,(5):95
汉代的卖官鬻爵始于惠帝六年(前189年),到了东汉灵帝刘宏时,就把卖官鬻爵一事发挥到了极致。他把本就不多的国库吃光后,开始公开出售官职。尝到甜头后,又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一个买卖官职的交易所,以官的大小和任职地的好坏确定官价的高低。三公九卿等要职,也一律明码标价,公开出售。除了皇帝的位置不卖,什么都能卖。如果买的人多,竞争激烈,则投标竞价,价高者得。  相似文献   

12.
正汉代的卖官鬻爵始于惠帝六年(前189年),到了东汉灵帝刘宏时,就把卖官鬻爵一事发挥到了极致。他把本就不多的国库吃光后,开始公开出售官职。尝到甜头后,又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一个买卖官职的交易所,以官的大小和任职地的好坏确定官价的高低。三公九卿等要职,也一律明码标价,公开出售。除了皇帝的位置不卖,其他官位都能卖。如果买的人多,竞争激烈,则投标竞价,价高者得。  相似文献   

13.
《儿女英雄传》及其影视李德《儿女英雄传》是清代满族作家文康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文康,费莫氏,字铁仙,一字悔庵,满洲镶红旗人。生卒年不详,为嘉、道、咸、同间人。文康捐官为理藩院郎中,外放知府,升任道台。丁忧后特起为驻藏大臣,因病未赴任。晚年诸子不肖,家...  相似文献   

14.
渭南出土北宋折二铁钱胡城,李增正近几年来,北宋铁钱不断在陕西出土,但折二钱极为少见。1991年3月初,渭南市官道乡小什村村民在村北取土时,在距地面一米深处发现锈结的一堆铁钱,经剥离清理,大部分为北宋折二铁钱,在出钱的土层中看到一些残砖断瓦,可见该钱是...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日本漫画、电视题材会那么丰富?就是因为观众愿意出钱看一些跟自己不同的人的生活嘛,但中国人很多时候喜欢看自己猜得到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官员离任,可谓五花八门。清官、好官离任令百姓恋恋不舍,恨不能长期留住;人虽走,却留下了好名声。贪官、坏官离任则令百姓欢呼雀跃;人走了,骂名却难以消除。本篇专门说说贪官离任的趣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官员离任,可谓五花八门。清官、好官离任令百姓恋恋不舍,恨不能长期留住;人虽走,却留下了好名声。贪官、坏官离任则令百姓欢呼雀跃;人走了,骂名却难以消除。本篇专门说说贪官离任的趣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名士是—个独特的社会阶层。古代典籍中,这一称谓层见迭出,含义也纷纭不定,或特指德高望重而隐居不仕的人,或特指有才名而尚未出仕的人,或特指所有得名早于得官、得名并非由于得官的人,或特指那些具有名士风度的人。所谓名士风度,正式形成是在魏晋时期,其含义也大致相当于魏晋风流。这种风流的核心是深情,真率,是强烈的叛逆倾向;而外在表现则  相似文献   

19.
捐纳是清代官吏选拔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封建吏治腐败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借助捐官执照这一实物,对清代捐纳制度的特点、作用及弊端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宋朝卖官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朝卖官可分为制度性卖官和官员私下卖官两类。宋朝设置卖官制度,既与它崇尚文官政治有关,更与它解决财政窘急颇多关涉,故进纳授官成了宋朝卖官的主要形式。进纳人按其阶级成份,主要为乡村户中的地主和坊郭户中的富商,但由于宋朝历代对进纳得官者限制很严,所卖之官主要是虚衔,导致进纳人在官场颇受歧视,不过他们有时倚势横行,实力不可低估。而与进纳制度不同,官员的私下纳赂卖官,出售的则是实职的差遣。举凡大臣、宦官、将帅、人事部门官吏等,均不乏私下卖官自肥者,尤其自宋徽宗以降直至宋亡,私下卖官之风日益炽盛,官场腐败实与私下滥卖官衔有莫大干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