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1860年曾被英法联军毁坏。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挪用巨额军费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  相似文献   

2.
没有了圆明园颐和国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园林艺术集大成的承载者。因为是集大成游客要看的东西多所以就有些边边角角的不被人注意、万寿山后的赅春园就是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赅春园本是颐和园的园中之园眼下却是个遗迹花园。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将颐和园化为灰烬。1901年慈擅自西安回到北京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终因财力有限赅春园未能恢复起来。赅春园确实是一个残迹除近年修复的宫门(用作赅春国残迹陈列馆)之外,国内所有建筑荡然无存能够看到的仅仅是当年亭台楼门、游廊步道的地基和依山傍势的形态。它依后山漫坡而建,从地势上来…  相似文献   

3.
阎泽川 《文史月刊》2013,(11):66-66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1860年曾被英法联军毁坏。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挪用巨额军费重建,后来又被八国联军破坏,1903年重新修复后日臻完善。修复后,朝廷下诏征匾,文人雅士争相献书。贵州省印江县有位叫严寅亮的人从友人那儿得知这一消息,也想试一试,就将自己独有的以行带草、行草相掺的"颐和园"三字送进宫内。慈禧一见这三个遒劲浑厚、别具风格的字,当即决定采用,并赐予严寅亮"宸赏"玉章一枚。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夏钧寅1958年周恩来、陈毅和欧阳予倩、李伯钊等与剧院同志游览颐和园时合影为纪念1958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颐和园和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难得的聚会,剧院举行一次故人重游颐和园的活动。那天一大早,剧院的几代艺术家们聚首进入颐...  相似文献   

5.
颐和园养云轩未罹火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英法联军兵临京都,“三山五园”同罹火难,清漪园内一片瓦砾。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光绪帝正式下谕在清漪园废墟上营建颐和园。但颐和园内究竟是否还留存有清漪园时期的古建筑,这一问题变得愈来愈模糊难识,笔者通过考察和分析认为,颐和园内养云轩当属清漪园幸存的古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21,(6)
正颐和园藏清乾隆雕和珅书御制诗青玉板,据《光绪二十八年陈设档》记载,当时名为青玉诗意板2件,存放于颐和园仁寿殿。颐和园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是颐和园最为主要听政建筑。殿中陈设文物多庄重大气、用料名贵、制作考究,并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7.
颐和园摭忆     
颐和园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最后建造的皇家园林,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颐和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首都对外开放的橱窗。 我自1949年春天来颐和园工作,40载于兹,追怀往事,不胜感慨。 颐和园是1928年7月1日 才正式改为公园的 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2月12日(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清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原任清朝总理大臣,后代表清室议和,而后又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在议和过程中曾商定清帝退位后,民国  相似文献   

8.
蓬山留翰     
光绪皇帝16岁到亲政年龄,慈禧太后没有借口再垂帘听政,不得已“退居二线”。为“归政”后有地方享乐,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和筑路筹款数千万两白银修复被英法联军毁坏的清漪园。经十年建成,取“颐养冲和”之意改名“颐和园”。颇通文墨的慈禧太后为题此匾额,“遍召京师善书者皆不称意。”这时,有人向慈禧举荐了一名小小七品京官。慈禧“与其备论书法,并出示碑帖,与之评骘鉴别”,亲自考察后很赏识这名小小京官的书法造诣,便选定他题写“颐和园”匾额,并赐“宸赏”等章二方。“颐和园”匾额至今仍悬于颐和园正门———东宫门。字体…  相似文献   

9.
《百年潮》2021,(2)
正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是清朝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毛泽东对颐和园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全国解放战争后期曾连发电报要求确保颐和园等古迹完好无损,新中国成立后曾在百忙之中几次前往颐和园游览,亦发出宏愿希望清理颐和园昆明湖等等,这些都给颐和园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在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慈禧太后办70整寿时,我曾被召入宫中“会亲”留宿约一个月。那时我所亲眼看到的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的每天生活,大略是这样的:每晨定时起床(宫中叫做“请  相似文献   

11.
在准备《绝版颐和园》专题的策划之前,本刊编辑部专程前往颐和园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考察,同行的是著名摄影师姚天新。姚先生是一个地道的“颐和园通”。他用跨越时空的解说方式,把颐和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来历和变化讲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2.
窦忠如 《纵横》2008,(7):58-60
1911年,主宰中国268年的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中,终于落下了几千年的封建帷幕。于是,皇家园林颐和园也就进入了民国的历史航道。民国时期依然还残留着清朝封建社会的小朝廷,颐和园依然还是爱新觉罗氏的私家财产。这种不伦不类的社会形态,使  相似文献   

13.
漫游颐和园     
在北京,我们游览的第二站便是颐和园。(开门见山.简洁明了。)颐和园是一个面积较大、气势宏伟的皇家园林。  相似文献   

14.
隗丽佳 《收藏家》2014,(9):12-18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倾力兴建的最后一座大型宫苑,颐和园继承了中国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又大量汲取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菁华,在掇山理水、建筑布局、植物配置及借景效果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被视为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最后一座丰碑。或许颐和园风光景致太过声名卓著和美轮美奂,以至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园藏文物的价值多少受到些许遮蔽和掩盖。  相似文献   

15.
正当光绪帝离开颐和园返回宫中时,颐和园内出现了重大事件,这就是慈禧太后决定回西苑。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79,(2)
佛香阁是大家熟悉的颐和园的标志。它八面三层四重檐,琉璃屋面,鎏金宝顶,高41米,下面承以20米高的巨石砌成的方形台基,处在从昆明湖岸边到万寿山顶的一条建筑中轴线的高潮部分,是全园的中心建筑。长期以来,关于佛香阁的历史沿革有过这样一种说法;在清漪园时代,佛香阁原是一座九层的塔,叫延寿塔。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才改建成现在的式样。这种说法不但曾经成为颐和园导游讲解的依据,而且为一些建筑史专著所引用。  相似文献   

17.
《文物天地》2021,(6):18-23
<正>颐和园是中国造园史上的最后一座皇家园林,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典园林。颐和园有着特殊的修建历史背景,其前身是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圆明园建成6年之后,清漪园依托于自然的山水框架,连续12年不间断施工,在整体的规划设计中用高阁、长廊、长堤、大岛、  相似文献   

18.
1949年,我在中共中央社会部便衣保卫队工作,这支部队直接受李克农部长领导,队长高富有,指导员焦万有,副指导员沈平。按照李克农部长指示,我们队负责中共中央驻地香山至西直门公路沿线的便衣警卫工作。队部住颐和园内的东七所,颐和园内的保卫工作也归我们队负责。高富有队长还兼顾和园管理处主任。柳亚子先生是1949年3月底由六国饭店搬进颐和园住的,他的生活管理和警卫工作全归我们便衣队管,因此,我亲眼目睹了柳亚子先生发牢骚、打门卫、骂哨兵和打管理员,周恩来副主席对柳亚子先生的批评及田家英  相似文献   

19.
甲午海战之前,建设北洋海军的费用被挪去建了颐和园,数年之间,北洋海军未添一舰一炮,弹药也多是过期、不合格、不配套的产品。甲午海战爆发,北洋海军炮弹发射速度只有日本炮火的二分之一,炮位也少,以次充好的“腐败炮弹”中,有不少是哑弹,充沙弹,  相似文献   

20.
孙有光 《百年潮》2004,(5):28-31
1949年建国前夕,我在中共中央社会部便衣保卫队工作,担任便衣保卫队第二区队第一分队分队长.这支部队直接受李克农部长领导,队长高富有,指导员焦万有,副指导员沈平.按照李克农部长指示,我们便衣保卫队负责中共中央驻地香山至西直门公路沿线的警卫工作.在香山、青龙桥、海淀、西直门设立了检查站.队部驻颐和园内的东七所,颐和园内的保卫工作也归我们队负责.高富有队长还兼颐和园管理处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