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方志意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方志作用的发挥及整个方志事业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方志界的广泛关注。为此,笔者从方志界社会意识的角度.围绕社会方志意识、方志界社会意识及其关系.方志界社会意识的现状以及提高方志界社会意识的措施几个方面.探讨增强社会方志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方志意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方志作用的发挥及整个方志事业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方志界乃至整个社科界应该对此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这对于澄清人们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研究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上观察和分析,似乎应当首先探讨方志界自身的意识问题。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社会的方志意识,不仅要依靠国家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方志社会功能的探讨广东省龙川县志办公室魏平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社会功能,这是一个重要的方志理论问题,关系到我国方志事业的发展前途,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正确地给予解决。笔者就此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与方志界同仁一道研究和探讨。一、关...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方志,反映时代的天翻地覆变化,在记述内容上远比旧志丰富多彩。随着编写经验的积累和方志编纂理论研究的深入,新方志在记述内容上又有一些新的突破,增记社会意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突破。本届修志之初,方志界曾对是否要记社会意识有过争论,持否定意见者居多。主要认为:社会意识是“虚”的、空的,县缺少地方特点,无须记述;社会意识看不见、摸不着,难o.ffe定量分析,无从记述,历代方志在这方面没有先例,如何设置篇目,怎样进行竖写,均缺乏研究和实践,无法记述。主张记述者则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  相似文献   

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社会方志意识是一种对方志带普遍性认识程度的社会性观念。它对方志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种社会和某个国家的文明发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方志编辑学对于编修地方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此,笔者从建设方志学的总目标出发,结合一般编辑学的理论及方志编纂工作实践,对建立方志编辑学的重要意义、基本出发点及其构想等进行一些较为深入的探究或思考,与方志界的专家和学者切磋、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用志工作是方志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用志过程中方志工作者处于何种位置,应做好哪些工作,值得方志界认真研究。搞清这些问题,便于方志工作者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用志工作。在此,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方志性质问题是方志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课题,历来受到重视,至今仍被方志界研讨,各抒己见。如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研究,笔者愿陈管见。 首先,要弄清楚“方志性质”概念的内涵,也就是要弄清楚“方志性质”究竟是指什么。对于方志性质究为何指,方志界是有不同认识和界定的:①方志性质指著作类属,即方志属于哪一种著作,是地理书,还是历史书,或是政书,亦或是史地兼有之书.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步伐日益加快,方志信息化已成了方志界的共识。要不要信息化已不再是我们的探讨话题,如何信息化则是我们今天应该认真思考的。本就此问题谈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浙江省的修志历程 ,考察了方志工作中的若干问题 ,旨在探讨地方志事业如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浙江方志界讲求实干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方志理论素养 ,丰富了方志理论的内容 ,并对一些修志原则进行了创新。作者认为 ,方志事业要适应电子信息时代 ,必须改革记述方式 ,使方志资料生动而不枯燥 ,同时从实际出发选择编纂体例。文章特别指出 ,要充分发挥年轻方志工作者的潜力 ,促使他们在方志岗位上做出成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修志组织形式应呈现多样化格局 ,方志部门要在市场竞争中努力拓展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1.
周慧 《中国地方志》2012,(3):35-39,4
方志文化从来都是小众文化,局限于社会精英阶层,传播和利用极为有限。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方志界内外都提出了方志文化大众化的问题,并开始了方志文化由传统的小众化向当代的大众化转变的探索与实践。在党和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方志界应当抓住机遇,争取将方志文化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规划方志文化的发展和建设,进一步推动方志文化的科学发展,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社会大众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西部方志界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西部大开发进行探讨,主要讨论西部地方志如何树立服务地方、服务时代、服务社会的新观念,以“上高楼望天下路”的宽广眼界树立面向市场的新意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和比、学、赶、帮、超的工作作风,开明开放的行业形象,参与西部大开发,并在西部大开发中把整个西部方志事业推向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3.
<正>方志界对于方志是什么即方志的性质问题进行过并还在进行热烈的研讨,提出了几十种不同的说法。笔者也参与了研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见《黑龙江史志》2005年第4期《我对方志性质定义的新表述》)。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即方志的本质问题, 方志界却很少研究。笔者所见到的研究方志本质问题的专文仅有李玉成所写《方志的本质》(载《广西地方志》1997年第1期),韩章训所写《方志本体和本质论析》(载《中国地方志》1998年第5期),金达迈所写《方志本质论》(载《新方志理论与实践二十年》——中国地方志协会2004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初开始的新方志第一届修志工作即将全面完成任务。各地各单位根据李铁映同志关于“上一届志书完成之日 ,实际即下一届修志开始之时”的要求 ,已将续编新方志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方志界同仁记取新方志第一届修志工作理论滞后的历史教训 ,以超前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对于第一届修志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认真总结 ,对于续编新方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和研究。就目前情况看 ,续编新方志的理论虽不能说已经成熟 ,但对传统理论有了新的突破 ,对续编新方志的体例、组织和编纂等都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笔者完全相…  相似文献   

15.
王熹 《中国地方志》2012,(4):6-10,3
<正>二会议提出的新命题与拓宽研究领域的问题以往方志界对方志文献的研究,注重方志编纂理论和编纂方法的探讨,而忽略方志载体与众多相关文献载体的横向比较,眼界不宽,综合研究不够;注重编纂管理过程的研究,而轻视志书的收藏管理和开发利用;注重方志体例形式创新等问题的研究,而对方志文献与社会需求及传播方面的研究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6.
新编志书要改革要创新,乃今时方志界的专家学者、方志编纂人员之共识。而改革创新需在批判继承旧志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之上进行,需在吸纳适于方志学发展的别的学科的发展经验和理论上进行,同时,也需借鉴西方文化中合于中华方志发展的经验。日前,笔者展读属于西方文化的出于大洋彼岸美利坚合众国的方志作  相似文献   

17.
史志网站方志文献数字化以图书图像数字化、文本数字化为基础。只有图像化、文本化二者结合,才能完全实现检索、复制、下载、共享以及数据分析与挖掘等功能,这是数字化的目的。笔者通过对13家史志网站方志文献数字化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当前方志文献数字化基本功能存在的问题,认为方志界应该建立史志网站方志文献数字化统一标准体系,而当务之急是要确立数字化最低标准,包括文本数字化、站内检索、开放检索、文本复制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任何书刊(出版物)都涉及版本问题,而版本(包含版式、封面、装订等)设计是出版物装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总体质量及社会效果,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长期以来这一问题没有引起方志界的足够重视,很少针对地方志的特性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致使出版的新旧志书长期形成干部一面的格调,客观上影响了地方志的美学形象及社会效果。鉴此,笔者从建立新方志学科及发展方志事业出发,结合地方志版本设计的历史及现状,地方志版本学的基本概念及地方志书版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地方志版本学这一分支学科进行一些必要的理论探究,以期引起志界同仁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方志界同仁对续修方志的问题,正在进行研究和探索.从已经发表的论述文章来看,有一个共识,就是:应当在总结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经验的基础上,从续志时段的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展开方志续修工作.而关于具体如何续修方志,则众说纷经,见仁见智,极有利于拓展思路,深入研究,博采众长,指导实践.笔者在回顾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情况,研习众家对续修方志的鸿文高论之后,也产生了一鳞半爪浅识,并由此而形成了“续修方志应注重务实”的管窥之见;这里不避(讠翦)陋之嫌,权作一议.  相似文献   

20.
新方志编纂的基本原则和质量标准,是地方志编纂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在全国第二轮新方志编纂工作即将全面开展之际,认真把握和解决好这个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兹据方志界、出版界的有关规定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此问题简论如下,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