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7月至9月,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研究"在蒙古国后杭爱省境内的高勒毛都2号墓地开展田野工作,清理了M189的12座陪葬墓。这些陪葬墓顶部均有圆形积石,自南向北呈弧形分布于主墓葬东侧。大部分人骨都是上肢和头部遭到破坏,因此墓葬可能曾遭到报复性扰动。出土遗物有铜器、陶器、铁器及金银器等,其中3面铜镜为汉文化遗物,其余均为典型匈奴文化遗物。墓葬的布局特征表明这些死者可能是贵族的殉葬者。这是蒙古国境内第二批经过系统发掘的匈奴贵族陪葬墓,与同墓地M1的陪葬墓相比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高勒毛都2号墓地(Gol Mod 2)位于蒙古国后杭爱省温都乌兰县境内,东部距离Khanuy河约12千米,海拔高度1800米。该墓地于2001年被发现,随后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对其中编号M1的大型墓葬及陪葬墓进行了发掘。2017年7~9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共同实施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研究"的中蒙联合考古项目,本年度主要对墓地中编号M189的大型墓葬一侧  相似文献   

3.
谢焱  刘兵兵 《文物》2012,(8):4-26,1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自2006年考古发掘取得重要发现后,至2009年共清理墓葬20座。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底对该墓地进行了第五、六年度的考古发掘,新发掘清理了位于墓地东北部的5座中、小型墓葬(M18~M21、M59),大部分为竖穴阶梯墓道偏洞室墓,竖穴内均随葬有车及牛、羊、马头骨和腿骨等,其中M18出土的2号车,车身不同部位采用铜、银、贴金铁饰件以及汉蓝、汉紫珠和髹漆等装饰。墓葬出土有金器、银器、铜器、铁器、陶器、骨器等器物,其中铜敦、匝、三足壶和盆以及数量较多的漆耳盘(杯)等为马家塬墓地新出土的器类,为研究西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文物》2016,(4)
正赫列克斯浩莱山谷(Khirgisiin khooloin am)位于蒙古国后杭爱省(Arkhangai aimag)浩腾特苏木(Khotont sum)政府所在地东南10公里处,属于杭爱山脉东段与鄂尔浑河谷相接之处的边缘地带,其东侧为宽阔平坦的鄂尔浑河谷(图一)。山谷为东西向,东西长2180、南北宽1200米,山谷入口处和山脊顶部的海拔高度分别为1490、1630米。山谷坡地及谷底分布有7座墓园和少量蒙元时期的墓葬(图二)。2009年,5号墓园被盗,墓园中央的盗洞内暴露出圆形砖砌墓室,为此遗址群的性质认定提供了重要线索。2011年7~9  相似文献   

5.
6.
7.
2008年发掘凉城县蛮汗山南麓的水泉墓地,共清理战国中晚期墓葬27座。墓为土坑竖穴,墓向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种,少数有木质葬具,存在殉牲现象。随葬品有陶罐、短剑、鹤嘴斧、带钩、牌饰、扣饰、骨弓弭、各类珠饰等,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铁制品。据随葬品和殉牲等葬俗分析,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类墓葬存在明显差异,此现象与以往发掘的毛庆沟和饮牛沟墓地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2014年8月,中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和日门塔拉遗址发掘了一座小型竖穴土坑墓葬,出土了陶器、金箔头饰、弓形铜项饰、铜化妆具、皮革袋、丝织物、铁带銙、铁镞以及羊骨殉牲。据推测,该墓葬属蒙古高原柔然时期,在蒙古国境内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
2008年6~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汾阳市文物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汾阳至孝义一级公路见者的路经地带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并发掘了东龙观等四个墓地,其中以东龙观家族墓地规模最大,共发掘墓葬27座。从墓葬形制、壁画内容、发现的随葬品及买地劵的纪年来看,这批墓葬的时代为北宋晚期至金代中期。东龙观墓地的发掘,为深入了解和研究宋金时期山西中部独特的丧葬习俗提供了信资料。  相似文献   

10.
1992年徐州文物部门对铜山花马庄隋唐墓地一号墓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具有中原洛阳地区风格的较完整的唐三彩俑组合,为江苏地区首次发现,丰富了本地区隋唐考古内容。1996年发掘的四号墓,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断定为北朝———隋时期。这两座墓葬的发掘对于花马庄墓地时代以及性质的研究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姚河塬城址高等级墓葬区位于城址东北部,总计有西周墓葬40座,其中墓地中部有4组互相连通的墓葬,可称之为“组墓葬”。M1、M2组墓葬为南北向竖穴土坑墓,墓底设有腰坑并殉狗,出土随葬品以原始瓷器、玉器、蚌贝器为主,但器物多残碎,系“碎物葬”,出土人骨皆散乱置于墓葬各处,表现出姚河塬墓葬区特殊的葬制葬俗,为研究西周时期西北边疆地区的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4.
巫山县土城坡墓地和窑址第四次发掘是配合三峡库区第三期水位蓄水工作进行的.本次共发掘东周、西汉、六朝、唐代及明代墓葬33座、汉代窑址11座.这批墓葬的形制、葬式、出土器物发展演变清楚,反映了当时巴文化、楚文化、汉文化的各自风格,对研究当地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汉代窑址的发现,解决了当时人们生活用具和随葬器物的产地等问题.总之,这批材料为研究当时三峡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丧葬习俗、窑业兴衰发展变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