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展览与空间密不可分,成功的展览应与其所在空间的特性协调统一。在名人祠堂古建中进行展览工作,即应考虑展览、祠堂、古建三者的融合。通过展览的方式,讲述祠堂所祀先贤的事迹,彰显其精神品质。考虑祠堂的基本功能,在展览中设置满足祭祀功能的陈设。注意展览逻辑与古建格局相适应,形式设计与古建风格相符合,保证展陈施工对古建本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展览与空间密不可分,成功的展览应与其所在空间的特性协调统一。在名人祠堂古建中进行展览工作,即应考虑展览、祠堂、古建三者的融合。通过展览的方式,讲述祠堂所祀先贤的事迹,彰显其精神品质。考虑祠堂的基本功能,在展览中设置满足祭祀功能的陈设。注意展览逻辑与古建格局相适应,形式设计与古建风格相符合,保证展陈施工对古建本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栋梁·山西站——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展览”成功举办。文章分为五部分对该展览进行介绍:第一部分介绍展览的设计定位,阐释办展的初衷;第二部分讲述展陈纲要设计,阐述展览九个单元的设计思路与特色;第三部分讲述展览的创新——“出发吧,古建考察团”小程序的开发及“北京、太原、武汉”三地六专家的连线直播;第四部分讲述文创、研学对展览的助益;第五部分是对博物馆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数字展览与互动技术是博物馆展陈的重要辅助手段,提高了用户参观趣味性,增强了用户体验,达到了参观个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方志馆是利用地方志展示国情、地情,传承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是民众了解地域古今、寻找历史记忆、形成家国情怀的一个重要窗口。建设新型方志馆,是让地方志事业“立”起来和“活”起来的一个重要举措。展览是方志馆展示地情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方志馆通过展览,让参观者穿梭于地域的历史长廊,感悟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今,全国各地方志馆建设如火如荼,特别需要在展陈方面下功夫、动巧思。建设方志馆时要明确地情展示的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规划、设计展陈;选择展陈内容时理顺与地方志的关系,立足地域特色,从地方志中科学选取素材;并丰富展陈形式,注重展陈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参观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让展厅成为方志馆的一张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浙江古窑址为考察对象,对古窑址展陈方式的影响要素,如古窑址价值、展览定位、环境以及客源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如何将经过考古发掘的古窑址更好地予以保护和展示利用。  相似文献   

7.
杨兵 《文博》2011,(6):89-93
2011年5月18日,"长安佛韵——古代佛教石刻造像艺术"展获得"第九届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奖。该展因其特殊的展品特点,对展览的展陈设计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作者作为该展陈列设计的主创人员,从"学术性、艺术性和人性化设计"等三个方面对展览的展陈设计理念进行了逐一解析,对此类展览在陈列设计方向上提供一种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技术日渐丰富与成熟,博物馆展陈手段与方式也正在逐渐由单一的文物静态展示、文字说明以及图片张贴等方式向信息技术条件下数字展陈方式运用、高新技术支持的多媒体动态展示手法转变,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作为博物馆的建设者们应该充分认清数字技术在未来博物馆展陈中运用的现实意义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纪晨然 《风景名胜》2020,(2):0264-0264
本文就安徽省部分地区文化古建破损筑等问题,通过数字影像、数据采集等手段建立模拟数据库进行古建筑的数字化复原。将三维建模、虚拟交互等技术与所学专业三维创新设计相结合。打造虚拟与现实合为一体的立体空间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网络技术,使更多的人了解和保护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人类社会进步的实现,是从传统的文化遗产里体现出来的真理中汲取营养,古建筑作为过去的见证物,对其进行保护就是为了今天和未来的进步与发展,意味着文明的延续,同样意味着人类自身价值的递进。文章运用新媒体技术对当前古建筑保护方式进行探索,提出对古建筑数字化复原 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梅庵是肇庆市的宝贵文物资源,具有多重价值。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文物古建保护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梅庵古建的保护和利用也已经成为肇庆人的共识。基于此,文章在对古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肇庆梅庵古建保护与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肇庆梅庵古建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作者希望对肇庆梅庵古建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使肇庆的人文历史被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肇庆以及梅庵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李默 《文物天地》2023,(S2):98-106
当下,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已成为非遗常态化保护与传播的重要手段,如何在非遗类展览策划实践中做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每个策展人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作为国家级综合艺术展示平台,国家大剧院在展览策划中不仅注重展览内容的学术性,也注重利用剧院自有资源和运用跨界的策划思维与多元的展陈手段,打通观众的多重感官从而形成“通感”,进而策划出能够吸引不同层面观众、满足多元观展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相似文献   

12.
程新玲  付智晓 《风景名胜》2021,(5):0027-0028,0030
敦煌文化源远流长,一直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商业交流中心之一,融合各族文化,成为最具文化性艺术性的遗迹。受到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旧有的传统展陈无法满足该展览的需求,同时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弥补了实体展览所带来的缺陷,也为进一步探索如何开拓创新出观众与历史文化交流之间的情感共鸣,文化共鸣打造了新天地。对于推动敦煌文化的输出,带动敦煌旅游经济业的发展,以及新型展陈形式的研究促进博物馆行业的复苏发挥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新媒体时代博物馆展陈创新为研究内容,首先阐释了新媒体时代的内涵与特征,剖析了新媒体时代博物馆展陈创新的意义,继而结合国内博物馆展陈创新的实践,总结归纳了博物馆展陈创新的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任琳 《东南文化》2021,(4):158-163
近年来,"了解故事"代替"欣赏珍宝"成为博物馆观众最主要的参观目的.当代博物馆展陈设计亦呈现四种叙事趋势:主题展代替珍品展、语境阐释逻辑代替符号分类逻辑、动态故事代替静态描述以及多元媒介组合代替单一媒介组合.推动展陈"走向"叙事的原因有西方博物馆展陈经验的影响、博物馆"泛艺术化"困境的阻挠和文物身份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当下,博物馆人应兼顾"具有中国风格的叙事结构""以人为焦点的叙事视角"和"规范化展览叙事机制",努力呈现具有科学阐释逻辑、较高传播效率和理想认知规模的展览.  相似文献   

15.
陈列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作为一个公开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尤为重要。陈列展览策划作为创造性陈列展览的有效手段,与陈列水平和博物馆建设密切相关。陈列展览策划是增强博物馆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陈列展览物品的设计,有助于深化陈列展览策划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同样也有利于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宣传度。  相似文献   

16.
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在考虑对遗址本体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也要体现出展馆建筑与所属环境的协调统一,突出自身特色;在展陈设计上着力保持考古发掘现场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同时强调与观众的互动体验,围绕主题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设计互动情境,鼓励观众动手动脑参与展览。  相似文献   

17.
<正>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共有54个民族,在首都河内西郊,有一座闻名遐迩的民族类专题博物馆—越南民族学博物馆,它是越南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学、人类学博物馆。2017年10—11月,笔者在越南访学期间,有幸参观走访了这座博物馆,其展览内容、展示理念以及展陈方式让人印象深刻。越南民族学博物馆(以下简称越南民博)的展陈实践,对当前我国民族文化的博物馆展示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博物馆中数字技术也成为辅助展陈的重要工具。数字技术不仅能提高博物馆展陈的丰富度,还能够利用现代化设备,以更加直观且有趣味性的方式向参观者介绍博物馆内的展品,让参观者对产品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提高参观的趣味感,增强参观体验。因此,数字技术辅助博物馆展陈成为博物馆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何在博物馆展陈中合理运用数字技术,成为博物馆管理工作者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文章将对数字技术辅助博物馆展陈的方式展开探讨,并且结合当前数字技术实际情况提出博物馆展陈的几点思考,希望可为博物馆展陈工作提供全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文博》2019,(6)
本文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举办的《翠石瘗玉——唐代女性碑志拓片展》的探讨,从展览的展陈方式、展品解读、内容构架、合作模式,以及高科技展示手段的植入等方面做了一些分析,试图在探索高校博物馆办展方面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山西广仁王庙的保护实践进行研究,分析我国目前古建筑保护的新措施,为其他地方古建的保护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这些珍贵的古建筑得以长久保存,并发挥其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