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007~2010年,考古工作者对河南禹州瓦店遗址龙山时期WD2F1建筑进行发掘,2020年全面揭露了WD2F1建筑.本文主要对WD2F1建筑的形制和结构及相关遗存进行介绍,同时讨论了 WD2F1建筑的年代、堆积过程及测年数据.  相似文献   

2.
钱仁发  王吉怀 《东南文化》2012,(3):40-46,130
禹会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涂山南麓的淮河东岸,是我国目前发现并经发掘的最大的一处以祭祀为主要内容的遗存,被专家公认为"大型礼仪性建筑基址"。禹会遗址的发现,一是弥补了龙山文化地域性空白,二是确立了龙山文化一个新的地方类型,三是对认识淮河流域史前时期文明化进展的程度提供了重要资料。遗址中发现的大型祭祀台基及台基面上的相关设施、与之相配套的祭祀专用通道,内涵丰富的祭祀沟,不同形式的祭祀坑,简易式工棚建筑以及复杂的器物组合等,都为考证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的"禹会诸侯"事件提供了证据,也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增加了新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炜林  张鹏程  袁明 《考古》2012,(1):54-62,1
下河遗址大型房址F1、F2、F3均为半地穴式五边形建筑,年代为庙底沟文化时期。这种大型建筑是我国宫殿建筑的滥觞。房屋的营建大致包括六道程序,房内的地面均为料姜石制成的白灰铺设。F1为目前所见同期房址中最大者,对认识下河遗址庙底沟文化时期聚落的组织管理和资源调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留根 《东南文化》2011,(3):101-111
江南土墩墓建筑遗存主要分为与墓葬构造密切相关的建筑遗存和墓下建筑遗存,前者又可分为墓坑设施、木椁和甬道或墓道建筑设施,其与后者的形制演变均具有由简单到复杂,平面由长方形到"凸"字形的规律。与墓葬构造相关的建筑带有明显的祭祀功能,墓下建筑的主要功能则为墓地标识和祭祀。土墩墓营建过程中最重要的祭祀行为是对墓葬建筑的焚烧毁弃。江南土墩墓相关建筑遗存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江南地区青铜时代的社会生活、丧葬礼俗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资料。  相似文献   

5.
南山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白水县城关镇南山头村南的河谷坡地,西南面向白水河。201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白水县文物旅游局在进行白水河流域考古调查时,在该地发现有仰韶、龙山、西周、战国等各时期遗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组打破关系:F2叠压打破H1,本文仅介绍这一收获。F2为半地穴式,位于坡地中下部,距河床高  相似文献   

6.
天龙山石窟始凿于1400多年前的北朝东魏时期,历经北齐、隋唐,现存石窟25座。它以娴熟的造型、恰当的比例、柔和的线条和精细的雕刻,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的宝库",为我们研究佛教、美术、雕刻,尤其是建筑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本文通过对天龙山石窟藻井的浅析来反映此时期的建筑艺术美,同时挖掘藻井图案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祭祀建筑词汇的运用共有十四例,关涉祭祀建筑词汇九个。其中除"宗"(既燕于宗)和"冢土"两个祭社建筑词汇外,其他各词皆为宗庙建筑词汇。在尽可能多地查阅《诗经》相关传注资料的基础上,考释《诗经》祭祀建筑词汇的全部词例,并重点分析存有异说的几例。借此探究先秦汉语祭祀建筑词汇概貌,以及周代社会的礼治特征。  相似文献   

8.
国内     
<正>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201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雍山血池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建筑、道路、祭祀坑等遗迹3200余处。这是首次在秦都雍城郊外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性质较为明确、持续时间最长,且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雍畤"遗存,也是目前唯一明确的秦汉时期国家级大型祭祀场所。  相似文献   

9.
刘全志 《民俗研究》2022,(2):120-128
《史记》《汉书》有关汉武帝时期"解祠"黄帝的记载重点在于呈现祭祀黄帝的方式和过程,即以破裂枭体的方式祭祀黄帝;"解祠"黄帝之"破镜"应是分解、破裂牲体的委婉表达.西汉方士的这一主张,拥有深厚的民间信仰和经典文献根据,他们主张使用"恶逆之物"祭祀黄帝,并非出于"虚诞",其背后存在着自古相传祭祀习俗的支撑.西汉社会对枭性的言说以及桓谭、许慎、高诱、应劭的书写可以证明:与解裂枭体相关的"枭羹"习俗盛行于东汉时期,这一习俗无论在方式和意义上均是西汉时期"解祠"黄帝仪式的延伸和遗留.从祭祀习俗至"解祠"黄帝,再到"枭羹"习俗的盛行,展现出民间习俗、祭祀仪式与文本书写之间的复杂衍生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太一"是先秦已有的祭祀神,在汉武帝时期太一神的地位得到提升,被奉为最尊神,分析其原因有三:1、大一统的政治需要;2、统治者追求长生的目的;3、方士的鼓吹及楚民族的文化心理影响.同时在研究汉代太一神祭祀的兴衰中发现,汉代没有一个系统的神学理论指导汉代的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11.
付琳 《东南文化》2015,(3):68-76
土墩墓中所见的器物祭祀遗存一般都出现在丧葬过程中相对固定的环节,而且在土墩内摆放祭祀器物或挖掘祭坑的空间位置也存在一定规律可循。江南地区土墩墓中常见四类器物祭祀遗存形式,即"墓下祭祀"遗存、"墓前祭祀"遗存、"墩上祭祀"遗存和"墩脚祭祀"遗存。土墩墓中的"墓下建筑"遗存、人骨祭坑和燎祭遗存等可能与丧葬祭祀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清水河县后城咀龙山时代石城是迄今为止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发现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史前时期石城址。2019~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组队对石城瓮城部分进行整体揭露,基本辨明了其由主城城垣、城门、马面、瓮城城垣、壕沟、瓮城通道及两侧墩台、瓮城内建筑台基组成的建筑形态、营建顺序与布局特征,各建筑层位、堆积内出土的永兴店文化时期遗物文化内涵单纯、时代特征单一,为深入研究河套地区龙山时代石城城防体系布局建设及区域社会复杂化进程提供了崭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考古发现的商代高等级墓葬的墓上建筑遗存,文章认为这些墓上建筑就是陵寝制度中"寝"的起源,同时也可能兼备"堂"的功能,从而确认陵寝制度的渊源可上溯至商文化时期。另外,文章认为,殷墟西北岗发现的大批祭祀坑,虽然是商王室的公共祭祀场所,但也应该是针对墓主的,因此可以确认商代时期应该已经存在墓祭。  相似文献   

14.
三星堆古国具有神权国家性质,不仅大量器物是祭祀用品,而且一些重要遗迹现象,可能也与祭祀有关,包括室内外的祭拜场所和埋藏祭器的方式等。其中三星堆土堆可能为具有祭祀性质的土台;青关山一号大房子可能是三星堆神权古国时期一座重要的专门用来摆放神像和祭器,并进行经常性的祭祀仪式的"神殿"或"神庙";三星堆遗址中曾出现过多种形式的祭祀坑,是三星堆文化时期这里经常进行祭祀活动的产物和实证。  相似文献   

15.
晚商时期商民族文化特性的确定,对于厘清商人自身文化发展脉络,辨识夏商周三个不同民族文化基因的异同至为重要.本文结合历年来的考古资料,从建筑、墓葬、青铜器、陶器、祭祀、占卜等六个方面对晚商时期商民族文化的特性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乃研究中国上古社会的重中之重。有学者甚至认为"不了解中国上古的祭祀就无从知晓中国古代社会"①。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祭祀大发展的时期,并且考古发现的祭祀遗迹不在少数。动物作为文化象征物,在祭祀活动和遗迹中常常出现。研究这些动物,对理解祭祀制度和礼制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回顾以往研究,明晰目前研究  相似文献   

17.
坪头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其北高南低,背风向阳,东倚山丘,西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黄河相望,南北为流水冲沟(图一)。为了配合准朔铁路(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山西朔州)的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忻州市文物管理处、河曲县博物馆于2009年冬和2010年春夏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前后两次发掘出龙山时期白灰面房址5座,陶窑4座,墓葬1座,灰坑数个及大量陶、石、骨器^[1]。该遗址的发掘对晋西北地区龙山时期文化序列及史前聚落形态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鉴于资料的珍贵性,山西省博物院对该遗址保存较好的F1进行了搬迁。  相似文献   

18.
周书灿 《华夏考古》2011,(1):67-70,103
河南省新密市新砦城址中心区大型浅穴式建筑并不具有古籍文献所栽"坛"、"墠"的特征,似并非当时人们用来祭祀祖先的"坛"、"墠"的遗迹.它是夏代初年夏人自然崇拜的遗迹,其具有"高而入于下"的特征,更为接近文献中所栽古人祭祀川谷泉泽之神灵的"坎".具体而论,它可能是夏代初年人们祭祀洧水之神的场所.  相似文献   

19.
在二里头遗址宫城以北地方发现几处祭祀遗迹,包括圆形地面夯土"坛"、长方形浅穴式"墠",根据其相关遗迹现象,结合殷商卜辞和古文献记载,推测上述遗迹可能是当时的祭祀场所"社",其中圆坛可能是祭祀天神的"天坛",长方形墠则可能是祭祀地祇的"地坛"。其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其流变则直至明清时期。二里头坛墠遗迹的发现和认知,在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研究以及早期国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绥滨县蜿蜒河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黑龙江流域考古队对蜿蜒河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203平方米,清理的2座房址,属于两种不同时期的文化类型,F1和同仁二期相同,年代约在南、北宋时期;F2与俄罗斯波尔采三期相近,年代约在两汉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