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众考古》作为国内第一本面向社会大众兼具专业权威的科学普及性文化期刊,坚持以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具的用稿原则,旨在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以唤起全民对文化遗产及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发展意识,达到激发人文热情、感受文化恩惠、敬畏历史创造、重温古典之美、领  相似文献   

2.
嵩山黄河之间的郑洛地区是早期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心区域。在新石器文化晚期和夏商时期,这里形成由许多璀璨夺目的文化史迹和古城古都筑就的文明经典,是构成早期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和衡量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标尺。华文化、夏文化、商文化先后起源发轫于此,是中国文明的本源圣地,早期华夏文明是由华文化发展到夏文化的历史概括。故中国文明也称华夏文明、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3.
《大众考古》2023,(6):2-3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等,以唤起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对人类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发展意识,达到培养科学精神、激发人文热情、感受文化恩惠、敬畏历史创造、重温古典之美、拓展创新资源、助力民族复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大众考古》2022,(3):2-3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等,以唤起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对人类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发展意识,达到培养科学精神、激发人文热情、感受文化恩惠、敬畏历史创造、重温古典之美、拓展创新资源、助力民族复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大众考古》2023,(9):2-3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等,以唤起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对人类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发展意识,达到培养科学精神、激发人文热情、感受文化恩惠、敬畏历史创造、重温古典之美、拓展创新资源、助力民族复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的进步反映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  相似文献   

7.
《大众考古》2023,(12):2-3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等,以唤起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对人类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8.
《大众考古》2022,(1):94-95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等,以唤起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对人类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白光润 《人文地理》2003,18(2):75-78,6
文章分析了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产生的背景,指出技术文明经历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命过程成就和所带来的环境危机。论述了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区别。生态文明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进步。指出个性原则具有永恒的价值,克服现代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文化多样性危机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迫切任务。论述了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的方法论,认为文明过程的环境影响、地域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大众考古》2023,(10):2-3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等,以唤起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对人类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1.
《大众考古》2023,(11):2-3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等,以唤起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对人类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2.
《大众考古》2022,(6):2-3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等,以唤起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对人类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3.
《大众考古》2022,(9):2-3
<正>《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等,以唤起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对人类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4.
<正>共享人类文明成果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拓展文化创新资源《大众考古》是中国第一份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以考古、文物兼及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收藏、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主题的科普和文化类月刊。该刊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辑,其秉持的宗旨是让发掘、发现、研究、阐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科学——考古学以及文物学、文化遗产学、古建筑学、古人类学、博物馆等知识,走出"象牙塔",和大众一起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  相似文献   

15.
<正>文明是文化的实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一个民族全面的生活方式,用布罗代尔的话说即是"为一个时期或一个群体的集体生活所共有的各种特征"。①人类历史上曾先后或同时存在多种不同的文明,有的已经完结,有的存活下来,最早出现在8世纪至9世纪的欧洲文明与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等一样,是至今尚存的重要文明。当下头号大国美国,其实是欧洲文明的移植和发展,北美文化之根还是在欧洲,因此欧洲文明在现代时期又被称为欧美文明或北大西洋文明。  相似文献   

16.
周家俊  李谋忠  黄晓诗 《旅游纵览》2014,(11):245-246,248
本文从以生态文明的历史产生进程为主线,从追溯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入手,通过对文明与自然关系的阐述,指出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过度是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研究了潞安集团生态文化建设,提出了企业生态文化、社区生态文化、矿区生态文明三种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民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延续五千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又最有生气的文明之一。中华民族、中国人有足够的文化基础和底蕴,形成自己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拥有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珠江文明……,这些大江大河流域的文明,源源不断汇聚各流域的上、中、下游文明,积淀于出海口;又奔流入海,与外来文明相互交融。文明如水,包容中仍保持本身的醇厚。中华文明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方志》2022,(2):F0002-F0002
《江南文明通鉴》旨在探索《通鉴》体例,既概括江南文明整体情况,梳理发展脉络,又突出人、事、物,提炼江南文明特点特色。《江南文明通鉴》所记载的江南文明起源、形成过程、发展轨迹和历史具象能够为读者勾勒出江南文明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更在今天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为江南文明进一步提神增韵,发扬光大;能够为决策者参考、阅读者借鉴,在推进上海文化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城头山遗址作为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因发现屈家岭文化城址和大溪文化城墙及汤家岗文化水稻田而著名,号称"中国第一城"。城头山地区文明为本土文化发展起来的原生型文明。作为早期邦国文明,城头山地区文明起源经历了农耕聚落—中心聚落—邦国三个阶段。城市(包括礼仪建筑)、文字、服饰(包括玉佩饰)是城头山地区文明起源的要素和形成的标准。城头山地区文明向成熟文明发展最后融入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城头山地区邦国文明的产生是中国早期文明产生的一种模式,在长江中游乃至中国早期文明起源中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中国早期文明经历了一个小国寡民式的邦国文明阶段。  相似文献   

20.
《大众考古》2020,(2):F0002-F0002
《大众考古》作为面向社会大众兼具专业权威的科学普及性文化期刊,坚持以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具的用稿原则,旨在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以唤起全民对文化遗产及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发展意识,达到激发人文热情、感受文化恩惠、敬畏历史创造、重温古典之美、领略科学魅力,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