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窦应泰 《文史春秋》2005,(10):37-40
现存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毅荻书斋”中的《张学良日记》,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张学良在贵州的8年幽禁生活,也张可从日记中寻其痛苦心路。而张可学良离开贵州经重庆飞往台湾学初期写下的几则简洁日记,读者初看后也会从中发现他许多不为外看界所知的经历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  相似文献   

2.
去年秋天去沈阳参加纪念张学良将军逝世周年活动期间,与会者讨论较为热烈的话题之一,就是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确是否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回来后,又有幸得到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邮件。寄来的是张学良1936年陷入幽禁以后,在贵州阳明洞亲笔写下的日记影印件。看到这些张学良在监禁期间的手迹,我感到十分珍贵,也感到格外惊奇。同时也为  相似文献   

3.
杨天石 《百年潮》2002,(12):57-61
1936年12月31日,南京高等军事法庭审判张学良。审判后,张被移禁孝陵卫孔祥熙宅。次日为1937年元旦,张学良开始写日记,此后历年不断。这些日记,现均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珍本和手稿图书馆。它们不仅是张学良漫长幽居生活的可靠记录,而且充分显示出日记主人的爱国主义激情。张学良曾自称“爱国狂”。读他的日记,可证此言不虚。  相似文献   

4.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逼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同年12月25日,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一般认为张学良羊落虎口,从此就以“待罪”或“获罪”之身,再也见不到蒋介石了。但是,随着蒋介石和张学良日记的解密,才披露出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之后,二人曾有i次会见。  相似文献   

5.
张学良自1936年12月26日送蒋介石到达南京,随即失去自由。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最近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解密的部分张学良监禁期间的日记中,发现了张学良到南京后写的日记。特别是自1937年1月1日起至1月14日前往浙江奉化的几篇日记,更能说明张氏在幽禁初期的心态及活动。现摘录并加以注释,以飨读者:1月1日呀!二十六年的元旦了!不只失地未复,而国权日衰,就是我今日之处境,百感交集。但我是中国人,我是个丈夫,悲愤是无用的,只有不顾一切,冲出一条血路,打倒我们的仇敌日本帝国主义,然后国事有复兴机会。昨夜梦中过新年,同乡二人来访…  相似文献   

6.
《文史博览》2010,(5):12-13
<正>西安事变之前,张学良对于宗教,虽有接触,但无信仰。1937年初,张学良被囚禁在南京时,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去看他,送他一本《圣经》。他在日记中说:"对于《圣经》,读之不觉兴趣。"  相似文献   

7.
正研究张学良的人,多会关注他与蒋介石长达半个世纪的恩怨纠葛,而张学良与蒋经国的交往情况却鲜为人知。事实上,不论是通读张学良的口述历史,还是翻阅其幽禁日记,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同蒋氏父子的交往中,与蒋介石之间近半个世纪的爱恨情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与蒋经国情同手足的密切往来。一1936年12月12日,为促使蒋介石停止"剿共",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  相似文献   

8.
张俊义 《百年潮》2004,(8):60-65
在宋子文的西安事变日记中,并没记录有关释蒋后如何保证张学良、杨虎城人身安全的内容,在这方面,大量有关事变当事人的回忆,都指宋美龄、宋子文兄妹当时确就以后张学良、杨虎城的人身安全作出了口头的保证.对此,张学良后来接受日本NHK记者访问时称,并没有这样的保证,因为他本人人身安全这样的大事,仅凭简单的口头承诺是担保不了的.  相似文献   

9.
周军 《文史精华》2010,(6):53-58
对震惊中外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多年来定义为:是蒋介石下令让张学良不抵抗,致使东北三省沦陷敌手,但后来又推诿于张。张学良替蒋介石背了黑锅。然而,根据张学良晚年对学界和媒体的多次谈话,以及解密公开的《蒋介石日记》等权威资料,造成这一严重后果的直接责任者,并非通常所说。《九一八事变时是谁下令"不抵抗"》一文,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澄清。史料翔实,证据有力,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10.
一从1946年被秘密押解台湾到1956年,张学良在井上温泉已被囚禁了整整十年,这期间,张学良除了记日记,或有个别朋友来访偶尔写些诗外,大部分时间是在读书,往事、家事留在记忆中,他不愿去回忆……1956年12月是西安事变20周年,蒋介石似乎又想起张学良了,接连召见看守张学良的刘乙光到台北。11月15日,刘乙光从台北归来,专门到张学良屋内,表情冷漠。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蒋总统曾于13日单独召见他(笔者注:指刘乙光),面告二事:不准我收听中共的广播,不许我同警卫人员接近。”11月17日,刘乙光又连夜赶回台北,仍是被蒋介石召见。刘乙光20日回到井上,…  相似文献   

11.
《湖南文史》2010,(5):12-13
西安事变之前,张学良对于宗教,虽有接触,但无信仰。1937年初,张学良被囚禁在南京时,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去看他,送他一本《圣经》。他在日记中说:“对于《圣经》,读之不觉兴趣。”在大陆十年的监禁岁月中,他长期研读明史和阳明哲学,一直到了台湾。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张学良藏书目录中,有大量"红色"和偏左的书籍。其中既有张学良自购者,也有负责看守他的刘乙光等人代购者。在被幽禁大陆期间,张学良曾认真研读其中的部分马列主义理论著作,并对《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哲学选辑》等书和部分杂志上刊发的理论文章做了详尽摘抄,留下了大量读书卡片。就卡片呈现的内容和其所写日记来看,张学良在当时不仅对马列主义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而且在自觉地运用其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了解张学良当时的思想状况,而且对理解他在西安事变过程中的某些做法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正《张学良钟情"红色"书籍,曾在日记里为农民受灾痛心》笔者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查阅张学良档案,当看到藏书目录后,不禁一愣:为何有如此多的"红色"书籍?张学良的藏书目录记在一个黑色封面的32开笔记本上,共登录图书683种,分为12大类和若干小类。其中"哲学"类35种,至少有20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书籍,包括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等。"社会科学"类62种,其中马列  相似文献   

14.
正据亲历者宋子文的日记,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与中共达成和平解决的协议。但24日上午,局势突然发生逆转。首先是张学良的部下不同意在蒋介石未履行部分承诺的情况下就放其离开西安;其次是张学良为此与杨虎城闹翻,张甚至说杨不同意放人,尽可以开枪打死他。宋子文认为,"杨在西安城周有驻军九个团,他可用兵强扣委员长,故形势极为危险。张  相似文献   

15.
自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幽禁,张学良开始写日记,并将这一习惯一直保持到1990年底。他的日记大多短小简练,但在短短几十字中,却记了抱负,抒了愁绪,写了愤懑,谈了感激,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着这位昔日少帅山中度过的凄苦岁月,激赏他于逆境中的乐观与豁达。夫妻情因为三个孩子都在英国留学,1936年5月于凤至赴英探视,所以西安事变发生时,她远在欧洲。赵一荻虽在西安,却也未随张学良一同送蒋回南京。知道张学良到南京后凶多吉少,身在西安的赵一荻多方请求,在半个月之后,得到蒋介石的默许,于1937年的1月13日,在戴笠的陪同下来到张学良的身边探望。  相似文献   

16.
贵州从建省以来就一直被"三无"语句所笼罩着,"天无三日晴"作为"三无"之首也是一直令贵州在外界的眼中留下了一个十分不好的形象。本文将从徐霞客游记着手,分析徐霞客眼中贵州的"天无三日晴"以及其真实性。徐霞客游记中贵州的部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黔游日记一》是他旅游贵州盘江以东的游记,《黔游日记二》则是他旅游贵州西部的游记。徐霞客于崇祯十一年(1638)三月  相似文献   

17.
小西湖情思     
距贵州桐梓县城东北约六公里处,有一片山环水绕、河谷幽深,被称做小西湖的地方。这里不仅因地形独特、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而远近闻名,更由于它曾是蒋介石拘押过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的地方而越来越让世人感到神秘起来。蒋介石幽禁张学良将军的地方,在贵州一共有四处,桐梓县城东北的小西湖,是除贵阳黔灵山、修文阳明洞、开阳刘育乡的又一处所在。据说张学良来此之前,特务头子戴笠就曾亲自来这里仔细地考察过。很难想象,当年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少年将军,在处于国难当头之时,从1944年冬到1947年春在这里仅度过了他两年又三个月的无奈时…  相似文献   

18.
修文的阳明洞是贵州很有名的名胜古迹,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得名是因为明代王阳明先生被贬满为龙场驿丞时,在这里住过,并且创立龙冈书院讲学播道。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书院的旧址上修建了王文成公词。四百三十年后,又有一个伟大的人物,因为力主抗战,开罪于蒋介石,也被押解到这里“修身养性”。他就是被周恩来称颂为“抗日千古功臣”的张学良将军,人称少帅。1938年11月,一个阴雨非靠的日子,张学良被转囚到了贵州省的修文阳明洞。阳明洞的王文成公词,是个四合院型的建筑,右配股就是张学良将军囚居的处所。陪同张学良将军的还有…  相似文献   

19.
<正>几经周折,一直不愿意提起往事的杨煜老人欣然答应了接受我的采访。于是,我赶紧来到湖北省钟祥市朝宗桥中外汽车修配厂接待室,只见89岁高龄的杨老满面红润,精神焕发。当他回忆起60年前在贵州和张学良相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二年,叶圣老在四川省教育厅的教育科学馆做研究工作,曾从成都去过桂林。旅次逐日记有日记,经叶至诚同志抄出,发表于《新文学史料》一九八二年第四期,题为《蓉桂之旅》。本刊选载其途经贵州所写的日记十九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