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汉水中游地区史前婴少儿瓮棺以腰坑形式与成人进行合葬的墓例情况,并对该地区史前腰坑材料进行了系统梳理,推断这些腰坑原本应是瓮棺的载体,并通过对我国史前瓮棺葬的具体特征的辨析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然后,本文对汉水中游地区这类特殊合葬墓的形成作了初步解释;并从腰坑的形态与功能角度,对史前和夏商时期出土的腰坑材料进行了分析比较,论证了汉水中游地区史前腰坑葬俗的独特性,同时认为中原地区商周时期广泛流行的腰坑葬俗属于另一个系统,其源头应与汉水中游地区无关。  相似文献   

2.
汉口地处长江汉水交汇处,自清以来水运发达,码头也逐渐增多,因为汉口的发展与繁荣随着汉水改道而开始,因此,汉口的码头修建也是先汉水而后长江.明代成化初年,汉水改道由龟山以北入江,从此,汉口与汉阳分开.因汉水沿汉口一侧的河岸十分利于船只停泊,靠近汉水的汉正街首先繁荣起来,成为汉口的商业中心.由于水运频繁,从清代中叶开始,汉水沿汉正街一线便大量修建码头.  相似文献   

3.
正襄阳是万里茶道的汉水中枢。今天称为襄阳的这个地方,在当年万里茶道上是三个重镇,汉水北岸的襄阳(今襄城);汉水南岸的樊城;再往上游去90公里,汉水东岸的老河口。而运茶船只沿汉水经襄阳进入白河往北,到河南南阳社旗,南方水路运输终于达到尽头,茶叶从社旗起岸,从此靠车马北运了。南船北马,汉水中枢当年,携货北上的茶商们,将茶包塞满襄阳楸子,离开汉口,经天门岳口,逆水行舟二十多天。一大批在樊城卸货,换体积小的船北上,  相似文献   

4.
汉水地处我国中部,是南北文化、东西文化交流的通道.本文认为商文化主要经汉水传入四川,汉水也是楚文化西渐和蜀文化北渐的重要通道之一.汉水在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90年严文明在《喜读淅川下王岗》一文中辨认出了仰韶文化地面式粮仓类建筑遗存。本文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进一步论证汉水中游地区从仰韶文化早期晚段经仰韶区文化中晚期至屈家岭文化时期一直都有地面式圆形粮仓类建筑的存在,得出了这类建筑一直都是这些时期居住单元的附属建筑的结论。最后指出汉水中游以外的其他地区也有这类建筑存在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汉水上游巴文化与殷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水源于蟠蝝(宁强县境内),流经汉中盆地及安康地区,经鄂西北而达汉口入长江。在汉水上游两岸,通过考古调查与出土文物资料证实,它是我国古代西部南北文化重要的汇聚区之一。在汉中盆地的城固、洋县、勉县、汉中市及西乡县等地都发现有殷周及战国时代的青铜器,与汉中相邻的安康地区部分县亦有出土,这些铜器的造型、纹饰内容和布局,经过研究分析,部分器物则与中原地区出土殷、周时代的同类型器物  相似文献   

7.
明中叶以前 ,汉水下游右岸 (东、北岸 )存在着众多的分流穴口 ,并不止“九口”。这些穴口在明后期大都渐次被堵塞。之后 ,由于洪水时常冲决堤防 ,又出现了数十处决口 ,这些决口旋溃旋塞 ,口下未形成支河  相似文献   

8.
宋代汉水上游的水利建设与经济开发梁中效汉水上游位于我国大陆腹地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之间,是东部平原地区通向西部高原、山地的走廊,是联系关中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的纽带。巍峨起伏的秦岭和绵延不绝的巴山限隔南北,使汉水上游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汉中盆...  相似文献   

9.
湖北襄阳余岗是汉水中游地区楚国的一处重要墓地。该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早已被学术界所重视。而陶器是更能反映考古学文化年代、性质、面貌的器物。襄阳余岗楚墓除出土大量青铜器以外,还出土一批年代序列比较清楚的陶器。这些陶器虽较残碎,但仍能辨别器形和基本形态。对这些陶器进行深入研究,是目前襄阳一带及汉水中游地区楚文化探讨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以笔者编写的山湾、蔡坡楚墓发掘报告中所作的墓葬年代序列为基础,对余岗楚墓陶器提出一些分期研究意见,也可作为发掘报告墓葬分期的补充或说明。  相似文献   

10.
汉水纵贯我国南北,连接黄河与长江两大母亲河,在考古学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廊道作用。通过对汉水流域已有的商代考古资料的梳理和文化因素对比分析,结合文献,探讨了商时期汉水在考古学文化南北交流、东西交流方面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以及汉水流域商代考古学文化交流的具体路线问题。作为文化交流的廊道,汉水流域商代考古学文化交流的路线主要有三条。第一条,商代前期文化在河南境内沿今天的京广线南下,由豫东南越过桐柏山到达鄂东北,经澴水、滠水及其附近进入盘龙城,继而南下到长江中游。第二条,以豫西、晋南为中心的二里冈文化沿渭河、洛河向西传播到渭河平原、陕东南地区,然后越过秦岭山间孔道,沿丹江、汉水向东南传播到鄂西北,至此开始出现两条分支路线,一条溯汉水南下到长江中游,另一条则逆汉水而上向西至汉水谷地。第三条,中原商文化在河南境内向南传播,很可能直接经由南阳盆地进入鄂西北地区,再沿丹江、汉水南下至长江中游。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从来都是双向互动的,通过以上三条路线,反方向的文化交流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1.
汉水流域旧石器时期的远古居民与生态环境武仙竹(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汉水,是我国中部唯一一条南北向奔流的大河。《水经注》里除了黄河、长江外,只有汉水(《水经注》称沔水)和渭水占有三卷以上的篇幅。汉水流经陕西、湖北、河南三省,全长1577公里,流域面积...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襄阳县三处旧石器遗址(金鸡嘴、军营坡、龚家洲)发现于1989—1991年的文物普查,随后襄阳县文物管理处又多次对这三处遗址进行再调查,襄樊巾博物馆、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国家社科院的有关专家也先后对此几处遗址复查,现将调查情况及采集标本报告如下:一、地形概况襄阳县地处鄂两北汉水中游,南阳盆地南部边缘。汉水自西向东南流经该县。这三处遗址分布相对集中,均处于汉水北岸阶地上,距日前汉水河道均不超过2公里,相对四川形成一台地,台高约5—10米不等,向北为襄北岗地,地势起伏较大;向南过汉水为丘岭山地。整…  相似文献   

13.
1987年11月下旬,谷城县城关镇老军山村居民在马铃沟挖桔树窝时发现一座砖室墓,我馆闻讯后,即派人前往清理。此墓位于县城西南5公里的汉水西岸马铃沟北坡上.这里西连山峦起伏的老军山,东至汉水约100米,南距马铃沟约30米。襄阳至谷城的公路从墓葬东侧沿汉水南北穿过(图一)。  相似文献   

14.
正天门是中俄万里茶道汉水水路上重要一站。巧合的是,天门又是唐代"茶圣"陆羽的故里。2014年8月18日,我在汉口江滩完成"重走中俄万里茶道"启动仪式,即随采访团取道武荆高速,朝重走首站天门进发。所走路线与当年万里茶道汉水水路基本平行,只是少了汉水的九曲十八弯。一座刻满"茶圣"符号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汉阳晴川阁以下的长江岸边,耸立着汉阳铁厂重型起重机的骨架,以此为起点,沿着长江与汉水交汇的土角行经宝善大型机器米厂,有水泥护坡,宽阔的石码头,三座油栈绵延至汉水口,再经“大码头”,水面桅杆林立,即南岸嘴码头,其上约十五家粮行一字排开,形成一条粮食街。折转西去汉水约一华里有一  相似文献   

16.
略论汉水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靳松安,任伟所谓汉水中游地区,是指鄂西北、豫西南地区,包括湖北省的均县、郧县、枣阳一部①以及河南省南阳地区大部。它位于伏牛山、桐柏山、大洪山和武当山之间,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大致呈扇状分布,主要河流有汉水及其支流丹江、白河、唐...  相似文献   

17.
湖北襄阳法龙王树岗遗址二里头文化灰坑清理简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次发掘的二里头化灰坑仅两座,出土遗物具有比较典型的二里头化风格。它的发掘不仅填补了汉水中游河谷地区二里头化的空白,而且将典型二里头化的统治区域推进到了汉水以南。  相似文献   

18.
西南考古     
一.宋治民:《早期蜀文化和汉水上游地区青铜文化的关系》汉水上游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与关中地区之间,要深入认识四川盆地的先秦文化,尤其是探索四川盆地与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貊国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貊国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东北亚地区的一个古国。对貊国的情况,国内外学者并无专门研究,虽然有人也偶有提及或阐述,但意见也极不一致。如对确定貊国地望至关重要的“汉水”,一些学者的解释就大相径庭。有人认为汉水是东辽河或辉发河,有人认为汉水即今之浑河,还有人认为汉水是滦河的一个支流,而貊国“位于现今大凌河中游的朝阳地方的东部地区”,“在古朝鲜的西部地,与古朝鲜南北相接”。另外,在谈到貊国的时候,一些学者常常把它同秽貊  相似文献   

20.
一条汉水是歌,它从陕南的秦岭山中发源,欢吟高唱三千里,在湖北汉口汇入长江,流进东海。 一条汉水是画,它描绘着两岸人民多彩的生活,报道着时代发展的痕迹,呈现出人类文明进步的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